《尋常人家》是屬於編導式攝影嗎?

《尋常人家》我比較當作是擺拍,我認為擺拍(posed)和編導(staged)是兩回事,看起來很像但程度上有差別。編導式攝影在我看來是全然的創作,在一個空白的基地上把背景、舞台、道具、服裝加上去;但是我的東西是把他們放在平常生活的空間裡,只是他們意識到他們要被拍,演的也是他們日常生活所作的事,所以我覺得是擺拍。我在這個計劃裡沒有要當導演,沒有要處理編導的問題,只是希望在他們的場景裡放鬆,然後呈現儘可能「真實」的畫面。

 

老師的主要創作脈絡都是擺拍嗎?

我這20年來主要的工作模式都是擺拍,拍檳榔西施對我而言是一個轉折,初期我也使用35mm的相機以紀實攝影的方式去拍,但我沒有要拍新聞攝影,因為沒有太大的興趣。後來拍了半年的檳榔西施就出國到紐約,在這期間對攝影不斷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會,我就會用檳榔西施來做試驗,因此檳榔西施這一組作品有很多風格。在拍檳榔西施後期,我就開始用兩台的並置的方式處理,第二年從紐約回來,我就開始用中型相機拍檳榔西施,那個時候我已經意識到要拍他們的肖像。說實在,我不太處理編導這部分,如果真的要說編導的話,在《迴返計劃》裡會比較多一些,因為我要找場景、找道具,比較符合我認為編導式的內容。

《尋常人家》× 攝影藝術家 陳敬寶 專訪

 

這系列作品所使用的媒材是?

拍的是底片,後來掃瞄,調色,再噴墨輸出。如果預算和技術可行的話,我希望可以努力把這些作品越能接近傳統照片的視覺或色彩,但這一點在台灣有點難。

 

在拍攝這組作品時,有遇到那些什麼困難呢?或是有趣難忘的事?

困難的地方是實際上是自己沒有時間創作。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怎麼從人際網絡中說服別人拍攝就是一個難題。還有就是後製的部分,在台灣做高品質的照片真的非常困難。目前的作品只有兩三組的色調是我覺得尚可的,其他的還不太滿意。在國外,包括日本韓國,如果有足夠的預算,是可以找到很好的,專門的實驗室,裡面有不同的技術人員幫你處理作品色調、輸出的問題。在韓國,不同的師傅跟不同的攝影家合作,他們可以處理出品質非常高的數位作品。

快樂的部分,我想就是有人願意讓我拍攝,然後把作品拍出來。

《尋常人家》× 攝影藝術家 陳敬寶 專訪

 

請談談您對「好照片/好攝影計畫」的定義?它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這問題真難回答啊!因為有各式各樣的好,有些照片是美學價值,有的是探討議題,有的因為特定技術層面達到了先前沒有的高度,因此我們可能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去界定一張好的照片。可能是技巧,也可能是最後的呈現不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卻探討了一個非常深刻而有趣的主題,我認為這應該也是一組好照片。

我個人比較不認同,技術條件跟成品傑出,但內容和意涵單薄的作品,我個人比較不喜歡。我想探討的是這組作品是不是藝術攝影,這其實很主觀,這也是如何定義攝影和藝術之間的關係和差異。很難從特定的面向去界定,為了呈現攝影的美、構圖、色彩、階調,照片本身卻沒有提出足以匹配的議題條件,我不喜歡這樣的作品。一組作品的形式跟一組作品的意涵,我是寧可取意涵大於形式。講的內容要有趣,不一定要講得好,是可以理解並接受的。

 

你有喜歡的藝術家或攝影家嗎?為什麼?   

黃建亮老師,我很喜歡,我認為他有非常好的眼睛,作為一個攝影者和觀看者的眼睛,一個非常傑出的照片評論人,非常能夠閱讀照片;還有他自己的作品,看東看西看,都非常好。他的工作脈絡跟我不太一樣,基本上是一個snapshot的形式,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攝影家。沈昭良老師,是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攝影工作者。張照堂老師,從前到現在都是很好的攝影家。

《尋常人家》× 攝影藝術家 陳敬寶 專訪

 

老師的作品有沒有受到誰的影響?

不同的階段和題材有不同的愛好者。拍檳榔西施的時候,是E. J. Bellocq,再來就是Philip Lorca diCorcia,他有一套作品,和助理在街上把場景和燈光架好,是在紀錄男性工作者,付錢拍照。

 

請給攝影新手一些建議。

題材的決定真的非常重要。

對於攝影技術的掌握固然要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心裡想拍的東西,無關於技術的好壞或是題材的掌握,而是從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激情,最有感受的題材出發,那才有可能是一種藝術性的創作。

在我看來,所有的技術性的演練是習作,包括光圈、快門、構圖等。這些面向不斷鑽研,有時候技術的演練和藝術創作是背反的:我寧可看到一組有情感、有感受、有衝突、有憤怒的題材,但呈現技巧很粗糙;也不願意看到技術非常好,但言之無物的作品,我覺得這不過只是在展示技術,特別是創作越到後來,和技術的演練,關聯可能並不高。

所以應該要思考面對的是自己:我們又回到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你是誰?最喜歡什麼?最討厭什麼?最痛恨是什麼?最困擾的又是什麼?一切都從自己出發。作品才有可能走在比較藝術層次的路徑上。

 

陳敬寶簡介

陳敬寶(1969-),台灣藝術家。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攝影系美術學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2011~)。長期致力於攝影創作與國小美術教育。1999年以攝影作品《紀實/肖像—檳榔 西施》引起廣泛討論,攝影風格受到矚目;2001年開始進行《迴返計畫》與《天上人間》系列,鏡頭轉向生活週遭的人與環境:前者以國小孩童為拍攝對象探討 記憶與現實的界域,後者呈現台灣土地對攝影師所顯示的意義;這兩個主題作品並在2010年獲日本東川獎「海外作家賞」,同時以《迴返》為題,2011年在 東京工藝大學舉辦個展,隔年則於台灣舉辦《印樣:陳敬寶攝影探察》、《迴返計劃:四部曲》個展。著有《片刻濃妝—檳榔西施影像輯》,譯有《攝影評論學》。

《尋常人家》攝影展

  • 展覽時間:2013.05-18-06.30,AM11:00~20:00,週一休館
  • 展出地點:1839當代藝術,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20號地下室

 

延伸閱讀

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大師 加納典明 專訪

日本攝影師 Mii 採訪:照片是用愛写下的影像情書

人像攝影講座:實力深厚的攝影職人 Hugo Yu

Fashion Icon:走入服裝秀場,用攝影品味時尚風潮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