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漂亮的散景,尤其是對於拍攝人像攝影或者靜物這樣這類攝影形式來說,散景就成了突出主體的最好的方式,通過虛化背景和前景讓焦點內的主體和前後景分離,也讓觀看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主體身上。

如何拍出散景,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光圈,沒錯,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可是光圈僅僅只是控制景深的因素之一,不然也不會現在很多手機攝像頭都標稱有 f/1.7 的大光圈了可是拍出來的散景還是不倫不類,甚至都不如別個鏡頭 f/5.6 的散景拍的漂亮。

Photo by Eder Oliveira

▲Photo by Eder Oliveira

散景攝影的概念非常簡單,就是由鏡頭拍出的圖像的失焦部分產生的模糊的美學質量。散景的本質就是失焦,在焦點之外的部分成了散景。但是散景也有「好」與「壞」的分別,不同的鏡頭在由於光學設計的不同,在散景上也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取決於一系列的因素,包括鏡片的素質以及葉片的數量。

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一支鏡頭都能夠形成散景效果,即便只是一台小型消費型數碼(由於手機的普及,這類相機幾乎已經消失了),甚至是一台手機,只要你瞭解構成散景的要素,並且利用得當,都能夠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

1、光圈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光圈,光圈越大,除了能夠讓更多的光線進入鏡頭之外,也會製造相對的淺景深,讓畫面內的很多場景失去焦點而虛化成散景。

Photo by Romain Vignes

▲Photo by Romain Vignes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使用了大光圈拍攝,將焦點控制在很小的範圍之內,範圍之外的場景全部失焦成為了散景。但是在使用超大光圈進行拍攝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主體局部失焦,也就是說你的主體可能並不會都在焦點範圍之內,這個時候要麼就是縮小光圈讓主體全身進入焦點範圍內,或者要保證關鍵部位合焦,例如人或動物的眼睛。

Photo by Mi Pham

▲Photo by Mi Pham

但是要清楚的是,通常鏡頭的最大光圈往往都不會得到最佳畫質,全開光圈可用的鏡頭少之又少而且很貴,大部分相機在全開光圈的時候都會失去銳度,還會出現紫邊等缺陷,在全開光圈拍攝的時候,要斟酌。

2、長焦

雖然從技術上來說任何鏡頭都可以實現散景,但是和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一樣,焦距越長的鏡頭也越容易拍出淺景深,這也就是為什麼拍攝人像多使用中長焦而不是廣角鏡頭,為什麼影樓攝影師都喜歡用 70-200mm 的鏡頭來拍攝人物,因為更容易拍出散景。

我們看很多野生動物的照片,經常都是一個鮮明的主體,但是背景卻都是模糊不清,這也是因為野生攝影需要使用長焦鏡頭來拍攝,導致了主體周圍的場景失焦成為散景。

Photo by Radoslaw Prekurat on Unsplash

▲Photo by Radoslaw Prekurat on Unsplash

焦距是和畫幅相關聯的,同等等效焦距在不同畫幅下的實際焦距是不同的,同樣一直 28mm 的鏡頭,在 135 全畫幅下焦距就是 28mm,而手機的等效 28mm 鏡頭的實際焦距則僅為 3.99mm(iPhone 7),遠小於全幅下的焦距,也因此為什麼手機雖然標稱大光圈,卻依然拍不出散景,因為畫幅太小,所以實際焦距太短,也就不能和相機相比了。

3、距離

這裡的距離有兩個,一個是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一個是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

當我們的相機距離拍攝主體越近,景深就會越淺,這一點通過景深尺可以看的很清楚。而當主體距離背景越遠,背景虛化的程度也就越高,這個也很好理解,離得越遠距離焦點區域也就越遠自然失焦也就越嚴重。控制好相機、主體和背景三者之間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更加輕易的拍出背景虛化。

拍出美麗散景的3個秘訣

雖然我們知道了如何拍出散景,但是僅僅如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掌握如何控制散景,讓散景為我所用,不然散景就毫無意義。

在散景對象的選擇中,燈光是一個不錯元素,背景燈光可以讓畫面的背景中出現各色的光斑,成為鮮明的背景。

不光是燈光,背景中有大樹的話,樹葉縫隙透露出來的點點的光也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拍出好看的散景。

拍出美麗散景的3個秘訣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