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記者跨到婚攝領域的Edward,以20張黑白婚禮作品參加這次MPA的認證審核,在他的分享中不斷強調一點,就是「忠於自我」,這樣才有機會將台灣攝影師獨特的攝影美感和視覺經驗推向國際!而事實也證明,MPA在各種風格上的接受度是相當高的。不論之後有沒有要參加比賽或認證,希望看完這篇Edward的專訪後,大家也都可以開始思考、認識自己的攝影本質!

 

Edward(張界聰)

Edward為PHI PHOTO STUDIO的創辦攝影師,曾在平面媒體擔任攝影記者多年,因而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各個階層、不同面向的人事物,擅於以照片描寫人物獨特性格。而在新聞事件快速發生的當下,攝影記者需具備精準抓住關鍵時刻畫面的能力,也使得Edward不同於一般婚紗攝影師「擺拍」的手法,反而喜歡以情緒引導的方式、進而捕捉各種轉瞬即逝的畫面。拍攝過程中,除了美學構圖的基本要求,他更重視將拍照當下的心情保存下來,以故事性拍攝手法讓觀者得到共鳴。Edward認為,攝影師的終極目標,是透過一張張隱含思想及感官經驗的照片與觀者進行對話,成功傳達攝影師或被拍攝者的意念。

www.facebook.com/PHIPHOTOSTUDIO

 

Q. 這次會參加MPA的契機為何,對它有什麼期待嗎?

我從媒體離開後從事婚攝大概3、4年的時間,期間知道很多線上的婚禮攝影師會參加WPPI等國際協會的比賽,也有去稍微研究一下。其實我參加MPA一開始的想法,主要是希望可以透過更客觀公正的平台,檢視自己的作品,就像是WPPI,或許也可以因此讓大家知道我是國際認可的攝影師。

而在深入接觸之後,除了原先的想法,也更進一步的希望可以利用這樣的管道,讓自己與國際接軌,或是未來也許有機會能夠在台灣擔任MPA的評審,去幫大家看作品。尤其台灣有許多很棒的攝影師,但一直沒有一個學術單位或公家機關有對專業攝影師認證的體系,過去我知道國內有些前輩曾經提過類似的專業攝影師認證的想法,但後來也都沒有成形。

其實以現今攝影相關器材接觸門檻降低,加上網路上資訊流通及分享,讓大家可以快速學習攝影或以攝影為業,我認為會更需要有一個具公信力的單位來進行相關評鑑。一來是可以讓攝影師更瞭解自己、提升自己,二來對於有相關拍攝需求的顧客,也可以透過這樣的評建機制,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評判工具,我覺得是滿不錯的做法。    

以MPA來說,最初的LMPA強調的就是技術面要非常穩定,包括構圖、影像的階調,這些就是一個對攝影師的基本要求。或許就藝術的層面來說,這樣去評斷有點太過武斷,但就像多數藝術學院的養成機制,總還是會經過一個最基本的訓練,那個基本功還是必須的。所以就我個人的意見,我會覺得MPA三個階段的審核認證是有必要性的,到FMPA階段,需要是非常有個人風格及藝術性的呈現。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MPA今年首次引進台灣,以你對它的瞭解和觀察,跟我們談談你的想法?

因為這次MPA的關係,大家可以跟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以後有機會跟全世界的攝影師交流,對於提升台灣攝影的品質是很好的。但我覺得有一個重點,這次在參加考核的時候,可能因為大家很緊張,很多人在事前會詢問之前有通過MPA審核的作品大概是怎樣的呈現,大概可以發現有一些相同之處。如果我們台灣的攝影師為了想要通過MPA而去模仿它,或者特意挑它們有的特點去做的話,我覺得會喪失掉我們原本的獨特性,或是每個人不同的風格、創意因此被抹煞。

所以我覺得去參加的人,應該是保有自己原本的風格,然後調整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會比較好。其實台灣在婚紗、婚禮的拍攝上是有獨特的美感,像一些很細膩情感特寫的照片,或者是拍出每個人本質的影像,我覺得那樣的東西也很耐看。

任何比賽或審核還是有它的盲點在,最重要的就是忠於自己。風格是累積出來的,不同的生長環境與個人視覺經驗會塑造出不同的拍攝美學,我們應該也會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Q. 從報名後到審核考試的這段時間,做了哪些準備?如何選出參加審核的20張作品?

因為是需要20張的照片,所以一開始滿困惑的是,這20張我都是要婚禮或婚紗嗎?是都要同一場嗎?還是可以不同組新人?我困擾了滿久。因為只從同一場婚禮或是婚紗照片中,挑出20張我覺得全部具備參加審核的照片,其實有點難度。不過藉這個機會看自己過去的作品也是一個回顧,有些照片現在看起來會覺得或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過程很有趣。

一開始挑了很多,大概有100多張,中間還是一直很困惑,我到底要不要挑同一組新人,這個想法一直變來變去。關於這個問題,MPA Taiwan的社群上有人回應,貼出來的作品,雖然不是同一對新人,但整體風格是非常類似的,不會有婚禮又有婚紗,幾乎都是婚紗類的。所以我挑選20張的標準,就是讓它看起來風格一致,然後自己比較喜歡乾淨簡潔的畫面,就往這個方向去挑。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你這次20張都是黑白照片,原因為何?

我自己本身就喜歡黑白照片,曾經聽一位攝影家提到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貼近事物的本質,我很認同這樣的說法,而且大學時也常沖黑白照片,一直就喜歡黑白的階調,最終還是喜歡這樣的呈現。

所以現在交給客戶的作品,除了正常的色彩之外,我都會在挑選一部分調成黑白照片。而這次參加MPA,我也一直考慮著,最後在考試前一周正好去紐約工作,看著當時拍的照片突然靈光乍現,決定就用自己最喜歡的呈現方式。

現在回想,或許因為在紐約時拍了許多照片都可以見到長長的影子,很漂亮,所見的階調層次很刺激你的感官,看著那批在紐約拍的黑白照片,因此我決定就一鼓作氣把20張全部弄成黑白。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其實是我本來以為20張都要同樣的色調,所以第1張弄成黑白之後,就全部弄成黑白了,但其實並沒有這個規定,我後來發現有些攝影師拿出的作品包含彩色、黑白都有。

 

Q. 聽聞你的作品在打印的部分相當優秀,而且還是三天考試中唯一一位評審請大家進去看你作品的攝影師,你有沒有什麼心得或建議可以分享?

藝術作品從一開始的創作,要一直到忠實呈現給觀者才算完整,因此我確實是花了一些時間在做比較。經過了幾次的打印經驗,我選擇用藝術微噴,紙是EPSON的百年藝術相紙,它的特性是有點粗糙,像宣紙的表面,所以影像在上面除了豐富的階調之外,會有一點點暈開,我個人非常喜歡,很多藝術家在美術館展覽或典藏的時候會用這一種相紙,雖然它的價格也比一般的紙貴大概兩到三倍,但我覺得很值得。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請簡單描述一下考試的過程和你觀察到的細節,例如關於空間的佈置、對評審的印象、考場的氣氛,或當下自己的心情等等。

從心情來說的話,準備過去的路上本來還滿平靜的,我覺得L級應該沒有問題,但之後發生了一些狀況,讓我有點緊張。

因為我是Wedding的選項嘛,有一組作品是男同志的婚禮照片,在我把照片擺完後,主審一臉狐疑,問我說這是Wedding的照片嗎?然後告訴我他覺得英國總部可能會有點疑慮,我想說完蛋了,是不是不能參加審核了,後來評審們一番討論後,結果是沒問題的。

這次的地點是在大同大學裡面的「未來產房」,那個空間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會有其他的學生會一起進出使用,我們是在一個空間大概四分之一的區塊。因為學生的進出,加上旁邊有些工程正在進行,我個人覺得環境稍亂,希望下次舉辦的時候可以在更私人的空間,讓評審和參加的攝影師可以比較沉澱,讓氣氛更為慎重。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再來就是評審滿注重你的穿著,是不是有穿比較正式的服裝、擺放作品的時候有沒有小心保護你的作品、有沒有戴手套。且評審滿重視他們看作品的環境,所以現場是有打燈的,光線的位置和色溫都有調整過。

我進去的時候,評審看起來都滿嚴肅的,我也跟著嚴肅起來,擺完沒多久就有一個評審說「哇,全都是黑白」,他說他對黑白照片超挑剔的,後來他發現有一些臉部的階調比較平一點,也跟我分享他的心得,覺得自己學到滿多的。

接著就在玻璃窗外看著評審他們看著每張照片,覺得時間過得特別久,而且他們看得時候都靠超近的,有點擔心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心情有些緊張,就好像在看實境秀表演,因為以前除了在學校也比較沒有這樣的經驗,把自己的照片秀出來,讓大家去評斷。

評審完我就進去,他們還是很嚴肅,我心裡想說完蛋了,如果沒通過下次得要再繳一次費用,後來主審就一臉嚴肅跟我說恭喜通過了。結束之後會有一個很喜歡你的評審,到隔壁房間再把照片攤出來,跟你說他看照片的想法、喜歡哪裡不喜歡哪裡等等,無論有沒有過,我覺得都是很好的交流經驗。

 

Q. 關於20張照片的陳列順序,其思維和邏輯為何?

擺放照片的順序是需要精心排過的,3張照片、5張照片跟20張照片都不是隨便擺,它有一個脈絡在,我主要想呈現心裡面的想法。且因為排的方式是由左到右,上下各10張,其實還是有一些排版的概念,所以第一張裡面主角的視線,我讓他往右邊看,接下來再按想要呈現的感覺、系列、或是各種構圖的線條去排列。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請跟我們分享評審給你的建議,或你印象比較深刻的評語?

評審給的建議我都滿能認可,例如我被問到拍攝時的想法,我提及或許因為曾經在報社9年的攝影記者經歷,拍攝時我不喜歡太過於設計式的擺拍,會希望是新人在動作的狀態中,我去抓取某一些瞬間。

很高興評審也是相同的想法,也提到他特別喜歡簡單的背景,反而可以讓視覺焦點更集中在主角身上。至於用黑白呈現,評審覺得那是我的特點,不見得一定是在什麼大教堂,或有成群的鴿子飛起來那種的,那應該不是我的風格,他建議我要走自己的方向,這跟我自身的想法還滿吻合的。

 

Q. 之後考AMPA的準備方向是?

我想要呈現屬於自己風格的東西,現在就是努力修正,例如這次評審給我一些建議,包括裙襬切到、POSE或許可以再活潑一點等等,然後呈現自己簡潔的風格。我這下次再考AMPA並不會刻意去另外特別拍一個作品出來參加審核,而是希望在這段時間內,經由LMPA的經驗及評審們的建議,從自己的案子中去發掘出適合的照片。當然兩種都是很好的方式,重點就是要保有自己的味道,不要為了通過而去把自己的風格給抹煞掉。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現在大家很強調與「國際接軌」,你的想法是?

往國際發展是對自己的自我要求和期許,會當攝影師就是因為非常熱愛拍照,當然也會希望自己可以提升到某一個程度,如果說沒有一個評判的單位或認可機制,就也不曉得自己的程度大概到哪邊。

與國際接軌,我覺得接案是一回事,比賽或是參加國際性的組織是一回事。以接案來說,現在很多人積極發展海外婚紗或婚禮,不同的國家與人文風情,可以讓作品更多元。而參加國際性的比賽或是加入國際性組織認證,我認為會有助於與國際接軌與提升自我。

 

Q. 在從事婚攝之前有9年的攝影記者經驗,你有想過報考MPA關於紀實類別的項目嗎?作品的方向會是如何?

我沒有想過耶,如果我現在是攝影記者的身分,或許會參加例如IPA或PX3等比賽,但考量到花費以及必要性與否,大概不會特別想要花時間作這個準備。

不過如果要報名紀實類別的話,考慮到在新聞攝影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場紀實以及對新聞事件的觀點與看法,我應該會拿在報社時拍攝的新聞照片,畢竟在採訪當時確實累積了很多很不錯的作品。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Q. 最後,作為一個專業攝影師,你如何估算自身行情與報價?通過這次審核考試,甚至未來通過FMPA等級,會以此作為漲價的依據嗎?

其實我在剛開始接案時,對於定價策略想了很久,因為市場上的價格很混亂,一場婚禮的價格差距可以差到好幾倍,不過大概因為對自己的作品還算滿有信心,在參考過一些其他攝影師的定價標準後,當時把自己的價格定在屬於中間位置,後來再逐漸的調漲。

我的想法是,或許低價可以搶到較多的量,但在質的部分絕對無法兼顧,對我來說,用多一點的時間整理,交付出最好的作品,會比低價衝量來的更為重要。而到目前為止,這樣的定價策略都還蠻受到客戶捧場的。

不過說真的,比起一些國外的定價水準平均一場可以超過10幾萬,台灣相對來說是還都算滿便宜的。不過我也沒有特別覺得通過FMPA就要調漲價格,現在就只是單純覺得,我付出這樣的心力要有多少收入,就是這樣的心態而已。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延伸閱讀

MPA英國攝影大師協會來台,現場考核你的作品

紅刺蝟 × MPA 心得分享:重新檢視自我,與國際交流的美好經驗

汪學毅 × MPA 心得分享:這是工作態度的肯定,而非外在價值的保證

張國耀談《攝影的視界》得獎不能當飯吃!最重要的是創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