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手機先吃彷彿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一項功課,尤其是去那些個網紅餐廳或者吃那些網紅小吃的時候,不拍下來看起來就像是白吃了一樣,而那些看似過著美好生活的人一定也很會自拍和拍美食。
可是有的時候現實就是很殘酷,別看有些人平時看起來好像光鮮亮麗的,可是連張美食照都不會拍,拍了半天都不知道怎麼拍才好看,面對著對面朋友的冷眼旁觀,還在尷尬著找著拍照的最佳角度,拍完了還要修還要發到朋友圈,幾張照片拍下來,菜都涼了,這頓飯吃的到底值不值?
我們平時拍美食大部分我都是在吃飯前拿起手機隨手拍,其實現代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足夠強大,大部分的手機都已經能夠應對日常的拍攝需求。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可能並不是更好的設備,而是要瞭解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拍攝。
今天就來說說美食攝影的幾種常見構圖:
1、不同的角度
美食攝影通常有三個最常用的角度:垂直視角、45°視角、平行視角。
垂直視角是我們最常見的視角,因為Instagram 上這類照片的普及,這種角度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因為它會讓我們的照片顯得格調很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就會很容易拍,首先,你需要一個廣角鏡頭來覆蓋整個桌子,手機通常的28mm 焦段貌似好像夠用,但是如果你是小短腿小短手那就難說了。
好吧我知道你們都是大長腿,但是吃飯的時候手舉高高難免會有些尷尬,並且這需要你對桌面擺放有一定的設計,可能很多時候盤子擺好了照片拍好了菜都涼了。只能面對著對面同樣尷尬的同伴一起吃冷菜了。
不過就算拍不到整個菜的全貌也沒關係,稍微靠近一點拍攝細節也不錯,尤其是對於中餐這樣精緻的菜餚,用細節的搭配來突出菜的層次的豐富也不錯。
而對於像漢堡或者鬆餅或者一些蛋糕這樣一層一層堆積起來的食物來說,如果還是使用垂直視角就難免會只拍到一層麵包蓋而拍不出食物的細節,這時我們就要使用平行視角來拍攝。使用平行視角來拍攝的時候要注意背景,不要讓會影響到主體的干擾元素入鏡,可以適當的調整角度或者使用開大相機的光圈或者使用手機的人像模式來將背景虛化,讓主體更加突出。
拍攝飲料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45° 角來斜拍,不過這些角度都不是規定必須要這麼去拍的,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嘗試幾次,找好自己喜歡的角度來拍,只要不要讓陪你來吃飯的人等的太久了就好了。
2、簡化內容
使用極簡來拍攝的好處就是簡單,不需要太多複雜的道具,只需要一個空白的桌子和一個想要表達的主體就能夠進行構圖。但是缺點就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找到重點,一不小心就讓畫面的中心跑偏了。
我們可以使用素色的餐具或者桌布來讓弱化背景元素的存在感,而讓食物成為畫面的主體。
另外,也不要把盤子盛的太滿,相信很多餐廳都深諳此道,每次出去吃飯都會看到他們端上來一個超級大的盤子,然後裡面能吃的部分就一丟丟,那叫一個精緻,不過不可否認這樣會很好看,也很適合拍照。喜歡拍攝極簡的同學都能夠明白,畫面中的負空間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突出主體,雖然可能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就只會覺得店家太不實在了。
3、創建故事
和觀看者互動是引起觀看者興趣的一個重要的手段,美食攝影也不例外,而創建互動的關鍵在於製造參與感,利用構圖和元素,來增強圖像中關於食物的故事。比方說想要展示烘焙類食物的時候,可以在畫面中添加一些食物的原材料,像是麵粉,或者乾脆直接拿一根麥穗來搭配,或者將已經烤製成品的食物和半成品放置在一起做對比。
這種建立時間線的對比除了將半成品與成品做對比之外,還可以建立向後的時間線,像是放上吃了一半的食物,當然,要注意美觀,不能把盤子裡吃的亂七八糟的那樣也不會好看。
4、尋找互補色
互補色的運用也是構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比方說我們做青菜一類的綠色蔬菜,那麼我們的輔助元素就應該儘量選擇紅色系的,如果我們做藍莓之類的紫色果蔬,那麼輔助元素就要選擇橙色、紅色或者綠色來搭配。互補色要畫面有著強烈的對比,也會讓主體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