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拍攝時,經常會在一些地方遇到這樣的問題:用大光圈虛化漂亮,但是焦內會有點軟,還會出現色散...等諸如此類的糾結。根據每個人的習慣得到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樣,但是一般可能會得到的答案是:鏡頭收一檔光圈就好。
因為每支鏡頭都會有一個最佳光圈,在這個光圈之下,鏡頭拍出來的畫面質量表現會最好,並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
但每支鏡頭又各不相同,根據鏡頭光學設計的不同,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在比最大光圈小2-3檔的光圈,是這支鏡頭的最佳光圈。比如,佳能“小三元”中的EF 16-35mm f/4L IS鏡頭畫質表現最好的光圈值,可能會是在f/8-f/11之間。而對於一些定焦鏡頭,例如50 1.4鏡頭,其畫質表現最好的光圈可能會是在f/2.8-f/5.6之間。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理論值,根據每一支鏡頭光學設計的不同也會有一些不同,但大體上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如果你初次使用一直鏡頭,又想獲得更為可靠的畫質,不妨先用其“最佳光圈值”來拍攝。
但是這支鏡頭的最佳光圈並不一定意味著就是適合這個場景的最佳光圈,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落入一個刻板的思維定式裡,認為一定要用最好的來表現。但是其實現代鏡頭的光學設計已經做得非常好,雖說鏡頭會有對於畫質表現最佳的光圈值,但是其實在其他光圈值中的表現,僅憑我們的肉眼也很難分辨出來。
大光圈用於拍攝淺景深的影像,比如當我們需要突出前景的時候,就需要用到大光圈,將焦點對在前景處,這樣背景就會被虛化。而當環境光很弱,我們又不像使用長曝光的時候,我們同樣需要通過開大光圈來增加進光量達到曝光平衡的目的。但是使用大光圈的侷限就在於畫面中的焦平面太窄,並且畫質會有所下降,但應急情況下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有時候拍得到比拍的好更重要,或是大光圈下的氛圍比畫質更重要。
選擇小光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儘可能的擴大焦平面,讓風景中的一切內容都在焦點範圍之內。還有一點則是我們需要拍攝長曝光的時候,小光圈有利於減少進光量好讓我們使用更長的快門。但是儘管如此,光圈卻不是越小越好,除了上面說到的相機的最佳光圈的因素之外,如果光圈太小(f/16 及以下),則可能會出現感光器的衍射作用,從而影響畫質。
另外面對一些點光源時,不同的光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效果。當使用大光圈的時候,強烈的點光源(像是太陽或者燈光)會在鏡頭表面形成炫光導致畫面中出現光斑,而當使用小光圈的時候,點光源則會發出星芒射線,星芒射線的條數和光圈的葉片有關,偶數片葉片則射線條數等於葉片數,奇數片葉片則射線條數等於葉片數的兩倍。
其實我們要明確的是鏡頭的最佳光圈的確存在,在那個光圈之下,的確可以拍出這支鏡頭最好的表現畫質。但是這僅僅是一個技術上的理論最佳,說到底,內容才是影響一張照片好壞的關鍵要素,而畫質只是一個基本的承載體。拍攝時,這些只是你在毫釐之間所需要把控的方面之一!
轉載自 蜂鳥網 作者:譚佩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