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光學表現

解像力的部分,相信大家普遍對微距鏡都存有不錯的印象,這回我們還是只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提供實拍測試給大家參考,除了以千元大鈔為拍攝對象,還有另外一般對焦距離的對照組。從結果來看,無論是哪一組其中央到邊角的畫質都還滿穩定的。整體來說,光圈F2.8就有不錯的銳利度,光圈縮至F8可以呈現最佳畫質,此時無論中央到邊角都擁有最高水準。F11之後就開始慢慢衰退,到F16都還OK,相較之下我覺得F22只能算勉強堪用了。這次雖然是以A7 II 進行測試,不過在聽取官方簡報時有看了許多A7R的實拍照(直接從相機播放),FE 90mm F2.8 MACRO G OSS 的解像力絕對是可以跟上3600萬畫素的。

 

中央、邊緣裁切示意

▲中央、邊緣裁切示意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E接環首顆微距鏡: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實拍測試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2.8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4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5.6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8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1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16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F22 中央、邊緣裁切

 

散景的部分,9片光圈葉片帶來柔順優美的散景表現,但可以看出有輕微的旋轉,能不能接受就見仁見智囉。而在奈米AR塗層的加持下,即使直接跟強烈光源對幹也幾乎看不到光斑或鬼影,而輕微的耀光讓畫面的對比度微微下降,運用在人像拍攝上應該能帶來討喜的浪漫感受。至於紫邊的部分,用最大光圈反覆測了幾個場景都沒有看到,鏡組內的ED和Super ED鏡片都相當稱職地完成它們的工作。最後是邊角失光和畸變的部分,全開光圈可以發現輕微的暗角,但縮1級光圈後就有顯著改善,然後變形的控制也相當出色。

 

E接環首顆微距鏡: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實拍測試

散景會帶點輕微選轉,但看起來仍是柔順討喜。

▲散景會帶點輕微選轉,但看起來仍是柔順討喜。

E接環首顆微距鏡: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 實拍測試

直接和太陽對幹沒有看到明顯的鬼影(ghost),稍稍調整拍攝位置可以控制耀光(flare)對畫面的影響。

▲直接和太陽對幹沒有看到明顯的鬼影(ghost),稍稍調整拍攝位置可以控制耀光(flare)對畫面的影響。

對於紫邊的抑制十分優秀。(註:鏡頭校正開啟)

▲對於紫邊的抑制十分優秀。(註:鏡頭校正開啟)

全開光圈有輕微的暗角。(註:鏡頭校正開啟)

▲全開光圈有輕微的暗角。(註:鏡頭校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