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攝影比賽經驗相當豐富的破渡,他認為MPA最有趣的就是可以直接在現場被評審,讓一線攝影師點出自己作品的優缺點,是能夠使自己不斷進步的方式。他也希望這樣的風氣可以在台灣更為普及,就像台南海馬迴定期舉辦的「批判大會」一樣,期待有更多客觀的眼睛來檢視作品、交流想法。破渡還說了些什麼呢?你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張道慈(破渡)

目前為全職婚禮攝影師,致力於培養自己的獨特視野及個人影像風格,非常熱愛這份工作。2012年,獲得歐洲最大型攝影比賽-法國px3大獎的婚禮類金獎;隔年,在美國的攝影比賽IPA國際婚禮攝影大賽的婚禮類獲得首獎。自2013年起,破渡獲得WPJA與AGWPJA兩個國際婚禮協會認證,同時也在協會內部的比賽獲獎。除了婚禮相關的主題外,閒暇時人文、風景也是破渡經常拍攝的主題。期盼在未來,破渡能繼續走向世界,探索各地的風情與傳統。
www.pooldodo.com

 

Q. 你參加過許多國際攝影比賽,這次也參加了MPA,你怎麼看比賽或考核認證這件事?

其實我們參加的大多都是跟婚禮相關的協會,包括WPPI、ISPWP、WPJA和AGWPJA等等。你可以看過往得獎的作品,每個協會有它自己的制度和調性,例如WPPI,每張照片都會幫你評分,以及至少3個評審給你的評語,看到評審給你的回饋,大概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意的點是什麼,像現在全球知名的婚攝,都是在WPPI有得過很多獎項的,所以算是全球婚禮攝影師還滿指標性的一個比賽。

對我來說認證是一回事啦,很多人其實認為他不需要被認證,因為客人覺得好就好、自己覺得好就好,但對我來說,如果今天有機會能讓一線攝影師認為你的作品是OK的,其實我們在面對客戶或其他人的時候,會比較有一點點立場。因為美感這種東西太主觀了,又不能量化,所以我們就是透過更多的認證或比賽來讓自己站得住腳。其實我算是一個比較沒有自信的人,有時候我需要人家的肯定,肯定我的東西是符合普世價值的,當然也希望在這個圈子可以做出自己的風格。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Q. MPA今年首次引進台灣,以你對它的瞭解和觀察,跟我們談談你的想法?

我覺得這次參加MPA,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是現場評審,評審會直接告訴你照片哪裡有問題,這個風氣其實在全球都很盛行,很多專業攝影師定期都會有meeting,大家把所有照片匯集出來貼在牆上,討論彼此的作品。像台南的海馬迴,他們也定期有「批判大會」,我覺得這其實是必要的,但我們台灣人不太盛行這種東西。以前在PTT也有前輩辦過類似的活動,我曾經參與過,但到現場有帶照片的就那1、2個人,講難聽一點其他人都是來看戲的,大家不太願意把自己的照片放出來赤裸裸地讓人家評審。比賽投稿的話,沒上可能就自己摸摸鼻子裝沒這件事,但在現場被評審是另一種感覺,其實還滿有趣的。

我不曉得其他人怎麼想,我自己看MPA認證過的攝影師,以亞洲地區來說,其實馬來西亞的人很多。他們攝影的風格滿穩定的,可能是受到Keda.z和CM的影響,就一窩蜂會往強烈細節、有點HDR風格、色調比較偏不飽和、偏銅黃色之類的照片,大家也是會受到前面那些攝影師的影響。前面F級的攝影師的確實力都很強,會讓我覺得,如果在這個協會裡能夠拿到最高階,是有一種肯定的效果。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MPA通過就是通過了,因為它就是一個資格,只要實力有到評審要求,大家都可以通過,但比賽因為是競爭關係,萬一對手超強,那你拍得再好也沒有用,那是一個相對值。所以其實反過來說,有通過LMPA的話,至少你可以相信這個攝影師,在基本的操作上是沒有問題的,能夠避免一些基本錯誤,像是曝光over或天空斷階,而通過更進階的AMPA和FMPA,你就可以相信這個攝影師是有創意的。

 

Q. 準備過程是如何,怎麼挑出參加考核的20張作品?

MPA Taiwan在FB上有成立一個社團,有跟考過MPA的國外攝影師聊一聊,他們都會以3、4場左右,抓相近風格的去處理,讓整個20張呈現出來是一個很穩定的系列作品,尤其在更進階的A級和F級是需要這樣做的。但是在L級,因為它看重的是基本技巧,所以我這次沒有刻意挑選風格一致的作品,都是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當中我也選了3、4張所謂的「安全牌」,可能就是一張半身的人像,曝光OK、膚質調整很好,評審也說這樣的照片在LMPA是沒問題的,但要到A級或F級,就要開始考慮整體的風格。所以我相信要再進階的話,我可能會為了考試挑個3、4場刻意在相同的場景,拍一系列比較類似的作品。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Q. 請就你的印象描述一下考試的過程,包括現場的氣氛、環境或當下的心情等等。

現場有一個蓋著黑布的檯子,輪到你考試的時候,一進去就是把作品上排10張、下排10張分兩排陳列在上面。然後當下的氣氛比較嚴肅一點,大家在外面等,感覺都還滿緊張的,但因為我當天完全就是在慌亂中到達,我比較沒有感覺啦,只是報名費很貴,沒過的話會有點壓力。然後放完照片你就離開房間,隔著玻璃窗看他們評審、研究你的照片,你就會猜想說他們一群人圍過來看到底是覺得拍得很好,還是覺得這是什麼鬼。評完之後你就進去,可能會再口頭問你一些問題,例如評審就問我的14-24mm鏡頭是不是移焦,我就說好像是(笑)。考完之後會到另外一個房間,他們會派一個評審去講評你的作品,最後拍個合照,然後告訴我通過了。

 

Q. 請跟我們分享評審給你的建議,或你印象比較深刻的評語?另外,未來考AMPA的準備方向是?

大致上來說,我這次作品要再修正一些小細節,下次考AMPA的時候就是把一些比較保守的照片換掉。他們提了一些要點,包含暗部、亮部要注意,還有一些畫面中的小細節,例如有一張中央車站的照片,天花板是綠色的,但窗戶是藍色的,那個藍色有點鮮豔會影響到主體,評審說如果是他就會把藍色抽飽和。或是這次在峇里島拍了一些照片我很喜歡,但有建築的一小角被切到了,一直到評審的時候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但他們就會注意到,建議我視角再往上個1公分,就可以把整棟建築拍進去。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他們就是很在意一張照片,你直接看overall和detail,看overall要馬上可以判斷這張照片在講什麼。例如我有一對新人他們是念地質系,因為我自己的作品很喜歡把生活化的東西加進去,照片很多就會拿跟他們有聯結的道具,所以有一張是他們拿著槌子,評審就跟我講說,他猜這張照片應該有一些故事,可能跟他們的生活有關,但單看這張照片看不出關聯,這種照片就不要拿出來,對你的客戶來說可能很有意思,但對評審來說可能沒有。

所以要去思考的就是,選出來的照片是要給評審看,不是給客戶看的,拿出來的作品應該是要比較符合整張照片的邏輯感,要做就做誇張一點,可能整套就穿地理探險的東西,這樣或許就OK,但如果只是拿1、2張來配圖,評審不知道為什麼要拿這個東西。如果連結點太少的話,他會覺得寧可不要,這點我覺得還滿受用的。那天被評的照片,其實都是一些很枝微末節的問題,透過現場的這種經驗,我覺得學到的東西是遠大過於你真的拿到一個證照。講真的啦,我不相信台灣有多少客人會因為你有MPA的認證就選擇你當他的攝影師,還是看風格,所以有機會能夠被其他專業攝影師評鑑我覺得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Q. 考完之後,場外有什麼有趣的事可以分享嗎?

考完之後就很歡樂啊,大家都有帶作品來,就像我講的,台灣很少有機會print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起聊彼此的照片,那天是一個很好的場合。在螢幕上看照片,過去就過去了,但實體印出來你可以很快速地回頭看、兩張一起看、或你怎麼去做排列,實體照片還是有其用處在。所以這一次在場外的感覺,也讓我很想試著再找一些攝影師來做這件事情,包括自己的團隊內訓,我覺得那是一個很能夠push自己進步的方式。

我們都太過於保守,不敢去批評別人,甚至很多人也不敢接受批評。因為我自己是唸理工出來的,我們都會有專題研討,要上台present paper,我們都知道那個攻防戰是很激烈的,那在攝影上面,我不知道大家對這種東西的接受度如何,但其實是需要的。像我們都知道在做研究的時候,適度被大家慘電一下,才會看清楚自己研究的東西有沒有問題,這些需要客觀的眼睛去看、越多人越好。那在攝影是不是也能做到一樣的事情,我很期待。

當然,要有依據講出別人的照片不好在那裡,我提出來,你可以聽聽看,接受就接受,你也可以反駁,讓提問者瞭解你的想法,我覺得這是一個交互學習的過程。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Q. HDR和濾鏡是你很常用的後製手法,關於這個部分,參加這次MPA考核有遇到什麼問題嗎?

我在處理包含濾鏡的效果或是HDR本身,對自己的處理是很有自信的,會讓那些痕跡不明顯,尤其是針對膚質和斷階的部分。還有我們做HDR的人都知道,鬼影跟光暈的處理也很重要,那個基本上在MPA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之前有聽過人家考核沒有通過,就是因為濾鏡效果用太重,可能膚色斷階或是鬼影太嚴重,都會是扣分的部分。甚至評審會直接問你是怎麼操作的,如果全部都是靠濾鏡就套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套,其實基本上也不會通過。

 

Q. 關於這次實體照片的輸出和印刷,有沒有什麼心得或建議?

像我們平常都有配合的輸出廠商,我都有跟他們做校色,在我螢幕上看到的跟他們的印刷是一樣的,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再來就是印刷的紙質,尤其像我們這次照片細節比較多,用微噴的話會比一般照片好很多,當然成本也會高很多,看你覺得值不值得。因為照片尺寸就那麼大,為了呈現細節,好一點的印刷是有幫助的。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Q. 現在大家都很強調「與國際接軌」,你的看法是?

其實台灣跟國際接軌很弱,你看馬來西亞就知道,這幾年真的全球知名的攝影師一大堆,因為他們多民族多種族多語言,英文都不錯,很容易參加國際的協會跟大家交流,甚至建立英文的網頁,讓國外的人找到你。那台灣人走不太出去,英文能力弱,大陸市場又一堆神一樣的攝影師,他們在世界也不知名,但是他們大陸市場夠大。我有認識一個攝影師,他旗下的副攝有40個,一個禮拜可以消化300個案子,這是台灣攝影師沒辦法去想像的。所以能夠引進MPA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情,過去如果我們要考MPA,都要出國去考,英文溝通其實對台灣人壓力很大。

當然,語言本來就是攝影師自己要努力的地方,不能說如果沒人將MPA引進台灣,我們就什麼都沒有了,像我們參加WPPI這些一樣全部都是英文,所以協會其實只是一個媒介。我覺得全球的攝影師都一樣,大家都是公平的,人家辦得到那你也要辦得到啊,我不認為說在美國的攝影師就一定特別有優勢,如果這樣想的話你一定跨不出去的。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Q. 最後,作為一個專業攝影師,你如何估算自身行情與報價?通過這次審核考試,甚至未來通過FMPA等級,會以此作為漲價的依據嗎?

我算是一個還滿龜毛的人,所以我都會精算之後得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包括時間成本、實體成本、助理成本和器材成本等等,這些東西大概都算清楚後,你就知道多少錢是基本價,低於這個價格就是拍一場賠一場,不算清楚總有一天會出包,越拍存款越少。很多人都是這樣,有些人覺得我開價有漲,但反而越拍越窮。所以我算清楚成本後,再看我預計一年要拍幾場,把那些錢除完再加上我應該要賺的錢,就會得到我最終的報價。

其實我不太會因為自己提升了什麼而去漲價,因為我提升其實是應該的,坦白講,我沒有因為我多拿了一個獎就增加費用,費用的調整幾乎都在反映器材或是人事的支出。很多人會覺得你是大師所以要開貴一點,這不一定,因為很多高端的攝影師,他花費在這些東西的成本上其實是高的、他用的東西是好的。

其實越高價的攝影師,他們案子的數量就越少,大家賺得final都差不多,我覺得攝影師本來就是一個不賺錢的行業,你要賺錢可能開禮服店、開課帶學生,這些可能才是高端攝影師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報價這些其實都是嘗試來的,看市場要不要支持,例如當你的案量已經大到沒辦法負荷了,就可以調整價格去做篩選,我們寧可少拍一點維持品質,這一定是個動態相對變化。

 

破渡 × MPA 心得分享:互相學習,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眼睛

 

延伸閱讀

MPA英國攝影大師協會來台,現場考核你的作品

紅刺蝟 × MPA 心得分享:重新檢視自我,與國際交流的美好經驗 

汪學毅 × MPA 心得分享:這是工作態度的肯定,而非外在價值的保證

Edward × MPA 心得分享:忠於自我風格,展現個人獨特觀點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