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今日正式宣佈,自今年4/1日起,正式免費釋出 E-mount 接環技術。也就是說,凡是正式向Sony提出申請的鏡頭廠,都可以研發出for Sony NEX系列的鏡頭,像是 NEX-5 、 NEX-3 以及 VG10 攝錄影機等等,想想此例一開究竟能開創出多少附加價值呢?
在過去,每家相機廠為了確保最佳的光學品質與設計理念(實質上是擔心接環相同而影響鏡頭銷售。)但是早在SLR時代,舉凡像是Sigma、Tamron、Tokina協力廠商也製造出一顆顆CP值接近完美的副廠鏡頭;以此角度來看,Sony不過順勢將這波風氣貫徹在EVIL系統身上,並藉此壯大自家市場。
▲Sony NEX系列搭載副廠鏡頭不再是空想了!
據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Sigma、Carl Zeiss、Cosina、Tamron提出申請,想藉由E-mount的加持替自家營業額加把勁,雖說將接環開放為共用規格,無可避免的是犧牲掉些許的畫質(由於鏡後距對成像的有所影響甚高),不過這一項缺憾還是有可能利用後製軟體彌補回來。單純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免費釋出接環的消息的確能替各位省下荷包,畢竟不論是哪一家協力廠商製造出的E-mount接環鏡,售價應是比Sony來得便宜。而在各種不同鏡頭結構,成像將有更多元的畫質調性產生,再加上特定鏡頭品牌粉絲,舉凡像是蔡斯迷,也能在NEX相機身上擁有忠於原味的光學特性。對雙方而言,這項釋出何嘗不是魚與熊掌兼得的概念呢!
1
請問「鏡後距對成像的影響甚高」的原理是?
那麼,像徠卡、福倫達那些RF相機的鏡後距也很短,在畫質上是否也會不佳呢?
謝謝 ^^
2
這過程中,隨著鏡片群組、鍍膜技術、與設計鏡頭時的光學原理、甚至是鏡頭與底片(感光元件)的距離,都對成像有所影響
跟鏡後距短不短應該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每家相機廠商的鏡後距都會依據自家的特性而有所差異
若說唯一要確保沒有一絲"漏絲"的方法,那就是讓鏡頭固定,剔除掉可變動因素
若是像Leica這些工藝大廠為什麼能做到兩者並存(可交換又有好畫質)
極大可能是在於他們對光學的嚴謹要求,以及在打造每台相機時都相當"花工夫"的綠故吧~
小編學疏才淺,希望有回答到阿徽詢問的問題
謝謝
btw…「甚高」這兩個字有點過於偏頗,感謝提醒,小編再做修正,3Q
3
(例如福倫達Nokton 50mm f1.1)
所以才對鏡後距影響畫質,有些疑問這樣子
不過,NEX原廠搭配的餅乾鏡,畫質相較之下是略遜一籌了
畢竟它比較便宜
開放鏡頭規格的話,其實只要修改部分RF鏡頭的接環設計,效果應該也是一 樣的
(等於是省去轉接環的步驟)
另外,可以針對其成像圈較小性質,將鏡頭體積再縮小,也說不定
也希望副廠可以多推出支援自動對焦的NEX鏡頭
鏡頭接環的演進,我想不得不提到m42螺牙接環規格吧
當時很多廠牌的相機都採用這一規格喔,不過後來就各自為政了
一點分享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