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美國 國家地理雜誌 繁體中文版已停刊;而最後一期的封面故事「西藏高地的地下寶藏:冬蟲夏草」,正是國際級攝影大師 麥可山下 (Michael Yamashita)的報導。為 國家地理雜誌 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他,對此雖感遺憾卻也驕傲,畢竟他的作品始終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並非容易的事。
「這麼多年了,我很高興自己依然在這裡」麥可指著雜誌封面上自己的報導說:「而我的工作就是讓你翻開雜誌時,忍不住驚嘆,哇!這張照片好漂亮!然後你停下來讀圖說,甚至從頭開始讀這篇報導,這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就像其他知名報導攝影師一樣,麥可山下非常平易近人,臉上總帶著淺淺的微笑,說話溫和得慢條斯理,雙手卻忙碌得很,從沒離開相機,更兼具日本人的仔細認真,與美國人的隨和親切;採訪當天他才剛到,向隨行工作人員交代,展場某些照片須重新輸出好讓影像細節更佳,就邊把玩相機邊向編輯「推銷」它有多好用。於是採訪就這麼進行下去了。
▲龍多仁波切活佛主持為期18天的地藏王菩薩登山寶訓,吸引數百名朝聖者前來朝拜。突如其來的太陽雨,使佛塔上映照出難得一見的雙彩虹。
Q:請問工作時使用的相機?
麥可山下:
我現在使用Sony NEX-6。我認為預覽螢幕改變了相機市場的遊戲規則,因為我可以將相機放在胸前或地上拍照,沒有人會注意到我,這是單眼相機辦不到的;在中國這樣的地方拍照,這件事很重要。而且我可以精確構圖,不必去猜自己到底拍到什麼。另一個優點是無反光鏡的設計,它可以高速連續捕捉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變化。在抓拍時非常有用,畢竟一張平庸照片與好照片的差別,往往就出現在細微的差異上。
選用這台相機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出外工作時,我在居住的小鎮擔任義消。我需要一台可以讓我穿著防火衣、扛著水喉進行消防演練時,還可以記錄現場的相機。這台比單眼相機輕巧多了!
Q:攝影進入數位時代後,對您的工作方式有什麼樣的影響?
麥克山下:
我曾以為自己會是最後一個堅持使用底片的人。大家會說:「噢,那個麥可還在用底片?快雇用他!」(大笑)。2005年我接受委託,在紐約為一本書進行空中攝影。當時面臨兩個選擇:花1500元美金買正片,或乾脆買數位相機。坦白說,當你精通底片時,要換成另一種媒介相當困難,因為太熟悉什麼情況該使用哪一種底片了(註:通常使用FUJIFILM Velvia及Kodak chrome正片)。但是買下Canon EOS 5D Mark II後,我馬上就後悔當初沒早點換成數位相機。我可以盡情拍攝,再也不用擔心拍攝張數問題,結果每個專題的拍攝張數都直線上升(笑)。
Q:您目前一個專題平均花多少時間,拍攝多少張照片?
麥克山下:
時間不一定,有的花幾個月,大的題目如《鄭和》追蹤長達數年。底片時代,我每個專題平均要拍800卷底片,也就是約28,800張。現在我每個專題大概會拍到四萬五到五萬張照片。其中大約有100張能夠面世,再從中選出20張給國家地理雜誌的圖片編輯。雜誌版面有限,所以你必須直接切入重點且震撼人心,才能讓作品脫穎而出。
這也是國家地理雜誌的圖片編輯需要的:讓讀者隨手翻閱雜誌時,能夠被一張精彩大圖吸引住目光,然後仔細閱讀下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是以圖片為主的雜誌中碩果僅存者,每個攝影師都想為他們工作,競爭非常激烈,因此你的影像絕不能平庸,永遠、永遠都要有震撼力。這也是一份不能犯錯的工作。犯一次錯,就會被新秀取代。
Q:您認為一張平庸的照片和好照片的差別在哪裡?
麥克山下:
光線、顏色、構圖(或者可說是時機)。不論是拍風景或人物,雖然你不能控制自然光,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在光線最佳的時刻出現,例如清晨或傍晚,並且帶著閃燈。其次是色彩。不管是哪一種顏色,我總是在尋找鮮明的色彩以吸引目光。構圖則是組織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住能提升影像力量的微小瞬間。
雖然我只需要一張照片,但我總是在移動腳步與角度,改變焦距,當然光線與被攝者也在移動。邊拍邊想:如果這個人再走過來一點?從這個角度拍會不會更好?將這棟建築物納入是否更能清楚表達故事主題?
▲大鍋中的酥油茶熱氣沸騰,供協慶寺僧眾享用。
Q:對您這樣的攝影師來說,資料管理顯然很重要?
麥克山下:
當然。我家有一個房間專門用來存放我拍過的照片。裡面有個防潮箱,用來放底片;備份硬碟佔了一面牆。我還請了三個助理幫我管理這些圖片,「人肉搜索」(笑)。
Q:您是否曾經在拍攝時遇上瓶頸?
麥克山下:
如果只發生一次、兩次,那還好。如果常常發生,就完了(大笑)!類似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回歸到影像本身。
我的專題中沒有一張照片是隨意亂拍的。
我們到一個地方,每一天都經過仔細計畫,不是在當地閒晃找東找西。我很清楚每一張照片在拍什麼,出發前我已經把故事想好了,到目的地後只是執行計畫,完成畫面。
Q:您如何準備一個專題的拍攝?
麥克山下:
歷史確實是我最喜愛的拍攝主題。不論是研讀資料或在旅途中經由閒聊而發現新題目(例如:茶馬古道),我總是尋找能激發自己熱情、產生興趣的題目。
我是個亞洲人,愛吃米飯,幹嘛去非洲工作呢?亞洲至今仍是整個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我認為自己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就是年輕時決定以亞洲作為我攝影生涯的中心。
Q:在變遷快速的亞洲,拍攝歷史有時可能很困難?
麥克山下:
是的,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地方,每一年去環境都不一樣。古老建築消失得非常快。這時我就會轉向人。和當地居民聊天、討論。人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啊!
▲虔誠的朝聖者一邊行西藏的頂禮儀式,一邊前進。他們預計將以六個月的時間,從青海出發,沿著茶馬古道前往聖城拉薩。
Q:您對有志於此的年輕攝影人,有什麼建議?
麥克山下:
一定要有熱情。甚至是執著(obsession)。吃飯、睡覺、喝水都想著它。你有天分、有動機去做一件事,再加上熱情,就能所向無敵。踏出第一步總是困難的,但哪一件事不是這樣呢?我大學剛畢業時想做攝影師,但沒有作品集,一樣沒有人理我。如果你看著你想做的事,開始想:機會好少、我能成功嗎?這樣是不會成功的。你必須說:這是我喜歡的事情,我想做,我該怎麼做才能成功?然後全心投入它。
我不覺得我是天才型的攝影師,但我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這世界上有許多才華洋溢的攝影師,能輕易拍出撼動人心的作品;我不是那一種的。我只是熱愛攝影並全心投入它。這是個很小的圈子,我們都認識彼此。如果你想做紀實或報導攝影,一定要時常關注別人的作品。我們彼此聯繫時,並不聊技術性問題或是單張圖片;我們總是在找最棒的故事,還沒有被廣泛報導的故事,或是用新的角度報導已被報導過的故事。但不論如何,一定要全力以赴。因為最後一個故事決定了你的聲譽(You are only good as your last story)。
延伸閱讀
Tokyo Girls Alone東京女孩 × 沈平林 Jimmy專訪
麥可山下 日裔美籍 資深報導攝影師
已為國家地理學會撰稿拍攝32年。大學時期主修亞洲研究,在畢業後前往亞洲各地旅遊長達七年,對亞洲各國文化傳播交流有深厚研究。這也能在他重要專題: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現代東遊記、萬里長城……看到無比的熱情與專業。
照片提供: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PHOTONO.58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