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標記生活
生活中需要很多標記,只有路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就在那個大草籃前見面吧!」一句多麼輕鬆而簡單的對話,它充滿了生活的味道。這是在過街天橋下面的一件雕塑,藝術家把日常的生活用品放大、藝術化,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這件四米多高的草籃原本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用品,在這裡藝術家給它賦予了新的意義,人們雖然不能拎著它去購物,但是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給人親切感,並成了人們約會的一個標記。藝術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在立川,藝術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只能敬畏的神,它就是這裡的日常生活。
▲唐大霧,《最後的採買》
聆聽自然的風曲,傾吐愛的表白吧—藝術家用金屬管拉長了你的順風耳!金管的兩側有無數風孔,風就成了最偉大的作曲家。當兩個暗戀你的人同時向你傾訴,你的耳朵竟因此失靈,無法辨清哪一方是真正的心聲⋯⋯
▲藤本由紀夫,《聽風唱歌》
光天化日之下竟會有鬼魅出現,還是我神經錯亂走火入魔?這空空的椅子旁,鞋子雖還在這裡卻是空無一人;地上卻清清楚楚躺著人影!這是誰的錯?難道我來到了有兩個太陽的世界?都是藝術家的惡作劇,讓我體驗了幻境般的世界。
▲哈山‧ 瓦拉馬內許( HosseinValamanesh),《維持原樣的生活》
這是一個風格簡約的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作品,長形石材均等地折成三角形,立於平面上。實用性極強又具強烈的現代感,在簡單的製作中表現了藝術家的非凡創意。
▲依田久仁夫與埃瑟‧ 阿巴達妮(Esther Albardane),《在藝術上休憩的藝術》依田久仁夫,《手工打造的椅子》
在立川的街頭巷角隨處都有妖精一樣神出鬼沒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充滿了藝術家的奇思妙想,沒有空洞的口號,沒有炫技的秀場,在樸實、簡單、實用之中隱藏了藝術家更深層的大智慧。這些作品解決了建設中的遺留問題,開拓了人們的創造性思維,陶冶了觀者的藝術情操,提高了地域的文化品位和價值,讓人們在驚喜和發現中激發對生活的愛。
▲維多‧亞康西(Vito Acconci),《奇妙的汽車》
▲何處飛來的流星錘?田中信太郎,《天空》
延伸閱讀
本文同步刊載於 東京公共藝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