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中元祭 活動高潮的放水燈
基隆中元祭是每年鬼月臺灣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一百六十年的歷史。清代中葉,來臺開墾的福建漳、泉兩地人因祖籍、地盤⋯⋯等因素時常發生衝突,在咸豐年間一次的大規模械鬥中,雙方彼此皆死傷慘重,在雙方大老調解後終於中止紛爭,並約定每年農曆七月,由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韓藍、賴、許、聯姓會、李、黃、郭等十五姓氏宗親輪流主普,為這些俗稱「老大公」的死者聯合舉行普渡,而從七月一日的老大公廟開龕門(開鬼門)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基隆中元祭便就此展開,今年則輪到劉唐杜宗親會主普。
▲除了基隆地方的各社團外,近年來中元祭也積極邀請國外藝文團體參與,以展現國際化格局。
在整個基隆中元祭的各項祭典中,又以放水燈最受眾人矚目。基隆放水燈在每年農曆七月十四舉行,大約傍晚時刻,宗親會便會在市區舉行水燈頭與花車遶境遊行,晚間10點遊行結束,各家水燈頭則會齊聚到八斗子望海巷海邊,由法師祭天誦經,消防隊與救生隊同時會開始下水淨空港區,維持水中安全,岸邊則由主普家族代表焚燒金紙。12點一到,便由該年度主普的姓氏水燈頭開始下水,並同時點燃塞在水燈頭中的紙錢、經衣等,為在水府的孤魂野鬼照路,接引回人間接受普渡,若水燈頭漂得越遠火勢越盛,則代表該宗親的來年運勢越旺。
▲放水燈是整個基隆中元祭最高潮階段,也是整個活動的重心所在。
▲每年基隆中元祭都由十五姓氏宗親輪流主普,今年則輪到劉唐杜宗親會主普。
實戰建議
在為期一個月的基隆中元祭當中,各項民俗、藝文活動進行的時間白天夜晚皆有,以白天的活動來說,由於光線充足,在拍攝上並不會有太大困難,只要視拍攝題材或想要呈現的畫面選擇鏡頭,並在行動中注意自身安全即可;但若要拍攝放水燈等夜間祭典,由於整個活動都在極度昏暗的環境下進行,市區遊行時雖然有路燈,但反差大、光線不均勻,加上動態活動難以凝結,對一般玩家來說是極大考驗。建議利用廣角鏡配合高感光度進行拍攝,較能成功凝結畫面。而喜歡運用閃燈的玩家,則可考慮是否要保留背景光線,因此在閃燈功能上選擇慢速同步(SLOW)並配合高感光度拍攝即可。
交通資訊
因應中元祭活動的交通管制,建議讀者搭乘火車前往基隆再轉乘客運為佳。若自行開車者,中午左右就要進入基隆市區內。由於施放水燈的區域四周都會有交通管制,參加遊行後,可搭乘公車前往望海巷。放完水燈已經是凌晨時分,若是坐車的遊客,記得要算準轉運時間,或乾脆在基隆住一晚,隔天再回家。
自行開車:國道1號(北上或南下)至八堵交流道後轉駛台62線快速道路,接著在快速道路盡頭下匣道後左轉,延著台2線行駛約2.7km 即可抵達八斗子望海巷。
公共運輸:自基隆火車站前搭乘103號公車,於終點站望海站下車即可抵達八斗子望海巷。
頭城搶孤 互助合作的民俗體育
源起於清道光年間的頭城搶孤是臺灣目前最大規模的搶孤活動,早年多為三年一科,現在則是年年舉辦。頭城作為漢民移入宜蘭平原的第一站,在開墾過程中因天災、人禍與疾疫而死傷者眾,因此每年農曆七月便藉由普渡來祭祀孤魂,並於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午夜子時,在頭城鎮烏石漁港舉辦搶孤儀式,希望藉由人聲鼎沸的浩大聲勢來驅逐留戀陽間的孤魂野鬼,另一種說法則是以人代鬼,以搶奪祭品象徵鬼魂搶食供品,用來慰藉與奠祀無主孤魂。
▲搭建中的孤棚與已搭建完成的飯棚。孤棚的每根棚柱都塗滿厚厚的牛油,而飯棚則無。
搶孤活動現場會分別搭建孤棚與飯棚各一,先由較小的飯棚開始,由於高度較低,所以通常在開賽沒多久,就能順利攻下,可說是熱身賽。
用來正式比賽的孤棚可分為三部分:下方的棚柱以12根高約11公尺,寬約8公尺的粗大杉木所搭建,孤棚上塗滿厚實牛油;孤棚柱上方的平台名為「倒塌棚」,是整個搶孤活動中最驚心動魄的部份;倒塌棚上還會再豎立13 座20 多公尺高並綁滿祭品的竹編孤棧,孤棧頂端則飄揚彩色的順風旗並掛有純金金牌一面,選手必須順著油膩的孤棚往上爬,翻過最困難、危險的倒塌棚後再踏上隨風搖曳的孤棧,砍下順風旗才算贏得最後的勝利。
▲當選手使盡力氣要翻上倒塌棚的那一瞬間,底下的觀眾總是會屏息以待。
▲只要有選手翻上倒塌棚,底下民眾就會報以熱情掌聲,選手也振臂一呼為自己打氣。
(恆春搶孤活動也很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