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師的工作方式

「我的工作是劇照師,對我而言是很棒的工作,因為在拍片現場我們只需要安安靜靜的去觀察我們要的東西,當然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特性或導戲的方式,但重點是先做好自己的功課,例如大量、仔細的看劇本,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或心中的畫面,並根據劇本事先找一些相關影像的資料,先與導演溝通。」他認為因為電影需要剪接,基本上戲已經分成一段一段在走,而且每場戲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錄製,自然是在當下就直接進行劇照拍攝,最能掌握戲劇的精神。

所以用安排的方式拍攝對他而言是相當稀少的狀況,除非是類似「孽子」的宣傳照或是主視覺宣傳海報,這些都是在影片開拍前就已經拍攝完畢,而孽子一片也只有運用在宣傳的影像是利用彩色照片,其他劇照老早就決定採用黑白影像來呈現。 

雜誌cue-田中千繪。
▲雜誌cue-田中千繪。

 

像這樣事前就對整個作品做好規畫,除了劇照師本身要有完整的理念,也需要事先與團隊溝通。雖然劇照師工作很個人,看來總是是獨來獨往,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但最有趣的地方,是你要怎麼樣交一張照片,當它做成海報後,它要有戲感,要能傳達一部戲。當然電影還是個標準的團隊工作,劇照師並不是佔100% 的責任,還需要行銷團隊與導演來決定。所以在拍攝前,郭政彰會先和行銷團隊討論,藉此來確認彼此觀點是否有誤差,也因此能看到彼此眼中的盲點,讓拍攝後的成果,能更符合工作需求。

 

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應該是在生活體驗上吧!他在分享「等待飛魚」的經驗時說起「我們在蘭嶼當然太爽了啦!你知道嗎?拍電影最爽的事情,就是可以帶你去一個遙遠又美麗的地方去生活。你看我們自己出去旅行,去日本一個星期、去中國半個月,可是你就是一直走嘛!但是對電影工作人員來說,如果有機會去巴黎拍片,那就是去住了,期間就是要去超級市場買各種生活用品、紅酒、礦泉水、起司⋯⋯」

最遙遠的距離-桂綸鎂。
▲最遙遠的距離-桂綸鎂。

 

小地方大堅持

早期工作時,是利用底片拍攝,並且需要自己沖洗底片、照片,當時他利用比賽獲得的5萬元獎金,全部用來買LEICA R6以及28mm F2.8、50mm F2、90mm F2三顆鏡頭。雖然當時也有數位相機,但大概只有兩百萬畫素,且價格相當昂貴,加上處理、反應速度極慢,並不符合工作所需。在底片轉到數位的前幾年,郭政彰工作的標準配備是兩個使用傳統底片的單眼相機、三顆定焦鏡頭,加上極少使用的外接閃燈,一個小包包方便移動。直到2005 年,他認為數位系統的品質與速度都足以應付專業需求,在「等待飛魚」一片的劇照拍攝工作中,才首度導入數位系統,可看出他對於記錄媒介的選擇上,是以「可靠」做為主要考量。

雜誌FHM-周偉彤。
▲雜誌FHM-周偉彤。

 

劇照師另一個不同商業攝影師的地方,是拍攝時要特別注意現場收音問題,雖然只是輕微的快門聲,但在所有錄影團隊靜默無聲時,就顯得特別刺耳。早期只能在演員對白之間的空檔按快門,且越少越好,這樣才能在混音後製過程中,讓後期音效處理時,能簡單的抹除快門異音。2004 年因為工作認識了美國來的劇照師,看到專屬訂製的滅音箱,為了工作順利,他自然也就上網由美國訂購回來,光是本體就約略1000美元,而安裝不同鏡頭的滅音筒又要額外購買,每支大約200美元,算算實在所費不貲。

郭政彰拍攝劇照的祕密武器滅音箱。
▲郭政彰拍攝劇照的祕密武器滅音箱。

 

至於拍攝最重要的光線取決,則盡量採用拍片現場專業燈光師打好的燈光效果來記錄,因為這樣最能符合這部戲想要呈現出的感覺。以他的工作經驗與習慣,絕大多數拍攝後的影像除了微調亮度,其他在拍攝當下就已經完成了,當然偶而還是會有一兩張,因為特殊需要做合成,但畢竟是少之又少的狀況。郭政彰認為對自己而言,劇照的要點在於“Catch the moment”,站對了位置、拍攝下瞬間,這樣就夠了,這樣最能夠呈現戲的本質與氛圍。

 

(郭政彰在美學經營,可不止是透過電影而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