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去爭論後期有沒有必要沒有意義,不管是膠片的暗室(Dark Room)還是現代數碼攝影的明室(Lightroom),不可否認的是後期一直以來都作為攝影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存在。

後期是攝影師體現自己風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拍完照片後去後期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了。

【後製教學】新手最常犯的5個錯誤

不同於過去的暗房,現代後期很簡單,只需要在軟件中操作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可能也是由於太簡單了,新手們往往會走進誤區,過度後期,下面這些問題,仁者見仁,可能有些人就會很喜歡,但是對於大多數影像來說,可能就會顯得有些過猶不及。

1、過度飽和

【後製教學】新手最常犯的5個錯誤

飽和度工具可以提升色彩的明豔程度,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鮮豔,但是,如果過度飽和,可能並不會成為驚喜。

雖然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喜歡色彩鮮豔的圖像,但是有的時候,過度的飽和會讓畫面失去真實性,讓顏色看起來太不自然。而且太過明豔的色彩也會分散觀看者的注意力,讓畫面中被攝的主體得不到突出。

過度飽和的反面就是欠飽和,以日系小清新影調為主。但是不管是過度飽和還是欠飽和,都要以內容為主體,失去了表達內容的意義,畫面再豔麗也沒什麼意義。

2、過度銳化

【後製教學】新手最常犯的5個錯誤

不知道為何,有些人就是認為自己的照片看起來不夠銳,於是會在後期中瘋狂的拉銳度工具。

但是銳化其實是一個極具破壞性的工具,過度的銳化會導致不必要的噪點出現,而且會損壞圖像的細節,如果畫面本身大部分內容是光滑的平面,像是天空或者皮膚這樣的,過度銳化會讓光滑的表面本身看起來更加粗糙。

3、過度清晰

【後製教學】新手最常犯的5個錯誤

我在 Lightroom 基礎中寫到關於清晰度工具時說過,清晰度工具並不是真正的提高清晰度,而只是通過增加邊緣處的反差以造成一種更加銳利的假象.

過度的增加這種反差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到圖像的局部細節,並且會造成一種不是很真實的效果,因此在使用不論是清晰度工具還是銳化工具的時候,都要適度,調整到合適的參數就可以了。

4、降噪

我們既想讓畫面看起來更「銳」,但是又希望噪點能夠越少越好,這多多少少會有些矛盾,畢竟增加銳度的同時會不可避免的增加噪點。

在使用高感光拍攝弱光環境的時候,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噪點,在純色環境下看起來尤為明顯。噪點基本上分為兩種,彩色噪點和明度噪點,過去的數碼相機可能在高感的控制上並不是很好,感光度一上去噪點看起來就像是畫面中的雪花斑一樣難看了,但是最近的很多相機在高感控制上以及足夠出色了,除非用上萬的高感去拍照,其實在屏幕中觀看照片已經看不出什麼問題了,如果刻意的偏執的想要刪除一切噪點,則會讓畫面出現不自然的平滑,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像是油畫一樣不自然。

5、過度 HDR

Photo by Robert Murray on Unsplash
▲Photo by Robert Murray on Unsplash

HDR 在數碼相機剛剛流行的時候很是流行,那時幾乎所有的相機廠商都會在自己的相機中預設這個功能好不落潮流。所謂 HDR 就是同一場景不同曝光的幾張照片疊加,讓同一場景中的暗部和亮部的細節都得以保存,這樣也是為了彌補數碼相機傳感器的動態範圍的不足。

本來是很好的一種模式,但是如果操作不當就是造成另外一種結果,因為太想要同時保留亮部和暗部的所有細節了,於是最後出來的照片就會更像是一幅畫而不是照片,讓畫面失真違和。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