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用過LAOWA 12mm F2.8 Zero-D這顆超廣角鏡頭後,我就對於它的對應配件Magic Shift Converter(MSC)魔法移軸轉接環寄予高度期待,以下我就提供該配件兩週來的試用心得,讓近期或未來有意入手MSC玩家們,能有更明確的參考依據。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6mm。光圈F5.6, 快門1/200秒, ISO 1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5mm。光圈F5.6, 快門1/60秒, ISO 32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10mm。光圈F8.0, 快門1/16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8mm。光圈F5.6, 快門1/60秒, ISO 16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Canon EF 17-40mm F4L USM的17mm端+MSC+往上平移8mm。光圈F5.6, 快門1/125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10mm。光圈F5.6, 快門1/250秒, ISO 1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10mm。光圈F8.0, 快門1/16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6mm。光圈F8.0, 快門1/125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8mm。光圈F11, 快門1/10秒, ISO 1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0.7eV。(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6mm。光圈F8.0, 快門1/60秒, ISO 4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0.3eV。(看原圖)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10mm。光圈F8.0, 快門1/8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 -0.3eV。(看原圖)
成像圈的概念
在正式實測Magic Shift Converter(MSC)魔法移軸轉接環前,我想先來談談成像圈的概念,這將有助於各位更了解該產品。一般來說,標準全幅廣角鏡頭的成像圈約為43.2mm,所以若要達到移軸操控目的,勢必得將成像圈範圍進行擴大,這樣才能使其在上下左右偏移拍攝時不會產生暗角;以Canon TS-E 17mm F4L廣角移軸鏡為例,其成像圈範圍就高達67.2mm,因此能提供該鏡頭就算±6.5°傾斜或±12mm平移拍攝也不易出現邊緣暗角情形。
有了上述概念後,MSC轉接環若要讓一般廣角鏡頭可變換成移軸鏡使用,首先得克服難題就是成像圈。據悉,老蛙(LAOWA)運用了放大像場原理,因此能讓標準全幅廣角鏡頭成像圈由原本的43.2mm放大至60mm,雖然不及Canon TS-E 17mm F4L的67.2mm來得大,不過對於MSC只有上下±10mm平移拍攝來說已綽綽有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放大成像圈同時,鏡頭焦距與FNO(Focal Length Ratio;焦距轉換率)數值也會同步放大約1.4倍,而且光圈數值會縮小一級,以LAOWA 12mm F2.8 Zero-D超廣角鏡頭為例,在銜接MSC移軸轉接環後,其焦距與光圈就會變成17mm F4,各位可以以此類推。
▲LAOWA(老蛙)Magic Shift Converter魔法移軸轉接環運作原理示意圖。
▲LAOWA 12mm F2.8 Zero-D超廣角鏡頭銜接MSC移軸轉接環後,其焦距與光圈就會變成17mm F4。
▲內置有光學結構,能在無損畫質前提下,使LAOWA 12mm F2.8 Zero-D鏡頭擴展成17mm F4移軸鏡頭使用。
移軸鏡的拍攝樂趣
早期我在玩移軸鏡時,很多人會問我,移軸鏡除了可拍出不變形的建物或室內空間外,究竟其樂趣在哪?其實,移軸鏡可透過傾斜(Tilt)或平移(Shift)功能拍出各種趣味畫面,不過就我個人而言,則比較偏好上下平移所帶來的畫面視覺衝擊;以前在尚未接觸移軸鏡時,一旦遇到大場景或較大被攝物,我直覺就會仰角往上拍攝,雖然畫面拍到了,不過也帶來了明顯的透視變形效果,所以後期我還滿偏好使用移軸鏡來進行創作,因為透過移軸鏡,就能在忠於原味、不變形前提下,捕捉到所需的影像畫面。以大家熟悉的「自由廣場牌坊」為例,以往若要完整捕捉,大多都是透過仰角拍攝,但現在有了移軸鏡的操控彈性,就能慢慢喬出最佳比例且不變形的風景作品,雖然拍攝過程可能會稍嫌麻煩,不過其成像效果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往上平移6mm。光圈F 5.6, 快門1/400秒, ISO 10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雖然Sony α7系列機身都有提供水平與垂直電子水平儀修正功能,但我習慣還是會搭配熱靴式水平儀來輔助運用,以便讓畫面在水平掌握上可更為精準。
MSC拍攝範例1
以該範例來說,由於拍攝場景圍牆較高,再加上我所攜帶的三腳架高度不夠,所以若要水平正向拍攝,勢必會被前方的樹叢所擋到,但這時只要透過MSC轉接環往上平移些角度,就能使上述問題獲得解決,雖然畫面底部還是會帶到一些樹叢,不過別有一番意境。
▲拍攝場景示意圖。
▲仰角拍攝畫面。(看原圖)
▲移軸尚未往上平移畫面。(看原圖)
▲移軸往上平移10mm畫面。(看原圖)
MSC拍攝範例2
由於拍攝高度與位置關係,所以在拍攝某些題材時,若發現就算使用移軸平移拍攝,仍無法將被攝物全貌完整記錄的話,這時則建議可使用MSC的360°切換鍵進行直 ∕ 橫幅的切換,這樣就能順利捕捉所需影像畫面。
▲橫幅往上平移10mm畫面。(看原圖)
▲直幅往上平移10mm畫面。(看原圖)
可惜沒有電子接點
在材質上,MSC移軸轉接環採用老蛙一貫的全金屬材質設計,雖然耐用、有質感,但相對就是有點重量,不過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在鏡組結構方面,採4組5片光學結構,其中由於內含了2枚超高折射率玻璃鏡片(Extera Refractive Index),所以不僅能有效控制鏡身體積外,也能達到校正像差目的。至於在模組設計上,可提供上下±10mm平移與360°旋轉拍攝,能讓你在影像創作或直 ∕ 橫幅構圖上可更具彈性,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其同樣未內置有電子接點設計,所以將無法進行合焦指示或者相關拍攝資訊的記錄,目前計將推出EF-E與F-E兩種接口,不過現階段僅有單一EF-E接口版本的釋出。
▲Sony α7RⅡ+LAOWA 12mm F2.8 Zero-D+MSC總重約1.7Kg,不算輕盈。
▲雖然MSC沒有電子接點,不過透過機身MF與峰值功能的輔助,還是能達到精準合焦目的。
▲MSC可提供上下±10mm平移與360°旋轉拍攝(左圖);MSC未內置有電子接點設計,所以將無法進行合焦指示或相關拍攝資訊的記錄(右圖)。
▲隨附有三腳架銜接配件(左圖);雖然原廠標明只適用EF鏡頭使用,不過我個人嘗試使用一些副廠的APS-C片幅鏡頭進行測試,發現部分鏡頭還是能正常運作拍攝,只是某些焦段會有暗角情形產生。
▲MTF曲線圖。
▲鏡頭結構圖。
有了對應硬體才能駕馭MSC
雖然MSC價位相較於正統的移軸鏡來得便宜,不過想要駕馭它可沒那麼簡單,首先你得先擁有一台Sony E接口的全幅微單相機,再者你得擁有至少一顆的EF接口鏡頭(超廣角鏡頭為佳),這樣才能使MSC移軸轉接環獲得充分發揮,所以其隱藏成本不算低,各位在入手前需特別留意。一般來說,最理想狀態,你原本就擁有一台Sony E接口的全幅微單與一些EF接口對應鏡頭,這樣你只要再買個MSC轉接環就能立即享受移軸的操控樂趣,不過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我的建議是,在已有EF鏡頭前提下,你不妨可投資買台二手的Sony α7Ⅱ機身(目前市價約新台幣3萬以下),若再加上轉接環費用,總投資金額約可控制在新台幣4萬以下,雖然乍聽之下有點嚇人,不過有了該套組後,你的多數EF鏡頭都能升等成移軸鏡來使用,當然這投資需要你對於移軸題材拍攝有著極度熱情與需求,不然可能會覺得這花費有點高昂且多餘。
▲若手邊沒有Sony E接口全幅微單可以搭配,又想把玩MSC的操控快感的話,不妨可投資買台二手Sony α7Ⅱ來玩玩看,目前單機身售價約在新台幣3萬元以下。
試用心得分享
試用MSC這幾週來,我真心覺得這真是超實用的佛心產品,因為只要透過它,不僅多數EF鏡頭都能轉換成移軸鏡來使用外,重點是,變焦鏡也能用,這意味著,你只要使用單一鏡頭就能滿足不同距離移軸畫面的拍攝需求,這和以往得個別購買不同焦段移軸鏡頭有著極大差別。另外,在取景構圖上,雖然MSC只能上下平移±10°mm拍攝,不過各位只要將雲台方向打橫,這樣MSC也能做左右±10°mm操作,不過前提是,你的腳架雲台得夠穩,這樣才能避免傾倒情事發生,但不管你是上下或左右平移拍攝,各位都能透過MSC上的360°切換鈕來切換角度,讓你在直 ∕ 橫幅拍攝上可更為順手。
那MSC有何缺點或不足之處?用了這幾週來,我覺得有幾點值得未來改進或加強,第一、可加入電子接點設計,這將能有助於合焦指示與相關拍攝資訊的寫入,當然若能同步控制光圈大小那就更好了;第二、搭配部分EF接口鏡頭,在變焦至某些焦段時可能影像邊緣會產生暗角,雖然會有些不完美,不過是可透過裁切方式獲得解決;第三、搭配EF自動對焦鏡頭時,只能使用最大光圈進行拍攝;第四、希望未來能加入活動式腳架環設計,這樣再搭配360°切換鈕使用時,將能讓多角度取景構圖變得更加容易;第五、由於鏡後距關係,並非所有EF鏡頭都能搭配MSC使用,各位在銜接前需特別留意;第六、於光線較為昏暗環境拍攝時,於上下平移拍攝時,建議可微調+1/3至1eV曝光值補償,以便讓成像效果可更符合預期。
變焦鏡運用範例說明
以Sony α7RⅡ+MSC搭配Canon EF 17-40mm F4L USM為例,以往若是定焦式的移軸鏡頭,一旦發現拍攝距離過遠或過近時,大多都會透過腳動變焦或後製裁切方式來加以處理,但現在只要利用MSC+變焦鏡頭的焦段彈性,讓你定點也能完成各種移軸畫面的拍攝。
▲Sony α7RⅡ+Canon EF 17-40mm F4L USM的17mm端+MSC。光圈F8.0, 快門1/8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Canon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端+MSC。光圈F8.0, 快門1/10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Sony α7RⅡ+Canon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端+MSC+往上平移6mm。光圈F8.0, 快門1/100秒, ISO 50, A光圈先決模式, 自動白平衡, RAW轉JPEG。(看原圖)
- 廠商資訊》湧蓮國際;www.yunglien.com.tw;02-2980-8501;購買連結
- 老蛙MSC魔法移軸轉接環建議售價》NT$ 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