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靜態影像兩大關鍵,攝影和設計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聯繫,尤其在商業視覺案件中,更必須緊密配合。這次我們有機會邀請到即將在年底的EIPA攝影高峰會上擔當講師的知名商業攝影師邵亭魁和設計師方序中,聊聊兩人在唱片視覺製作及合作上的一些見解和經驗。

邵亭魁X方序中:密不可分的商業攝影與設計,走近音樂平面視覺製作的關鍵Q&A邵亭魁

時尚攝影狂熱者,拍過無數時尚雜誌與廣告作品,獨到精準的攝影風格加上敏銳的眼光,使作品兼具時尚美感及故事性,亦成為天王天后爭相指名的時尚攝影師,與周杰倫、王家衛、章子怡、梁家輝等名人,及Converse、HTC、可口可樂、Levis等品牌合作。

FB

 

邵亭魁X方序中:密不可分的商業攝影與設計,走近音樂平面視覺製作的關鍵Q&A方序中 Joe Fang

平面設計師、策展人,現職究方社JOEFANG STUDIO負責人。作品連續三屆入圍金曲獎「專輯包裝設計獎」,曾與張惠妹、孫燕姿、五月天、蕭敬騰、F.I.R、范瑋琪、HUSH等知名歌手及音樂團體合作。

WebFB / 作品集 / 

 

Q:如何看待各自與對方在一個商業影像視覺設計案中的角色定位?

:在一個Concept裡面,客戶、攝影師、設計師都可以參與討論,用電影來比喻,攝影師在裡面扮演的就是攝影的角色,有的可能會兼一部分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現場和藝人互動,捕捉他們的神韻、把客戶想要表達的東西拍出來。而設計更接近剪接的工作,剪接出最好的片段,呈現出最主要的Image,透過編排來更好地說故事。

拍電影和剪接一樣重要,因為拍攝是第一次創作,剪接是第二次創作,攝影師哪邊拍得特別好,需要設計師特別將它表達出來;哪邊拍得不夠好,設計師將它補足。也正因為攝影是第一步,必須要很快地判斷客戶所想的可不可行,設計畢竟要做二次創作,也會去想這樣的東西到底好不好看,如果第一步攝影師無法先最快地理解,之後倒楣的會是設計。

:我覺得拍攝時不管是視覺設計還是造型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必須是很密切的結合,所以我們設計也只是其中一個步驟,而每個環節在執行的時候,都會有當下討論的互動,比如說,小邵哥在拍攝之前先想到了某種畫面,我會把它記起來,在拍攝期間,也許又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或火花產生,都可以成為我的設計規畫的新靈感,而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是一個大家共同完成的結果。如果在某一個環節中過於主觀地去掌控所東西的時候,它可能會有太多的藝術成分。

我也常覺得自己是一個配角,主角是前面的音樂人等有需求的對象,而我們設計就是通過自身能力,讓他們想要的東西變得更美好。在每一次的案子裡面,我或多或少會釋放個人特質,但永遠不會搶過主角。除非是在自己的個人創作中,我才會完全做出自己的主觀感受。

邵亭魁X方序中:密不可分的商業攝影與設計,走近音樂平面視覺製作的關鍵Q&A

 

Q:在商業視覺的案子中,兩位理想中的配合模式是?

:就像前面有提到的一些,在案子裡面過程非常重要,當大家被湊在一起,討論和共同發想其實才是每個案子最重要的時候。我們會儘量在合作中增加共同發想的機會,比如說一起找資料、話題等,甚至我個人在每次和小邵哥合作時會儘量到現場。最近這幾年,大家在增加溝通、互動這方面比較有進步,也讓我們覺得工作起來比較有趣。或許是因為近幾年台灣開始重視一些唱片設計獎項的部分,唱片公司認為它能為專輯或歌手加分,所以願意花多一點的時間和人力在這上面。

:理想的狀況下,我們大概會討論一到兩次吧,剛剛Joe提到攝影和設計完全分開的狀況,其實現在還是會遇到,但如果客戶的要求只有「帥」跟「美」,感覺像在拍「素材」的話,分開執行似乎也無關緊要。

 

Q:能否與我們談談在應對客戶的部分,有沒有什麼常用的方法?

:很多方法,主要還是看客戶性質,比較熟的話,就可以單刀直入地講。

:雖然說多少還是會透過Reference溝通,但我自己是覺得它很微妙。因為客戶看Reference的時候,不像我們有經過影像蒐集的訓練,會覺得看到什麼出來的東西應該長成這樣,如果不全然是那樣時,他就會希望我們改成和Reference一樣,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困擾。所以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料時,我用手繪加文字的方式製作Reference。而這其實也是給客戶的一種訓練,讓他們知道成品相對Reference來說是會有一些進化和調整的,應該要給我們這樣的空間。

就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客戶經常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四五個他們覺得不錯的Reference,這的確多少會讓設計師有個具體的參考,但也會讓你跳不出那個流行的框架。我有時會和他們溝通說:「如果我們能夠當別人的Reference,這樣不是更好?」

:講到Reference,我從入行以來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心裡常常抗拒,但又不得不妥協。而且現在更痛苦的狀況是,好像久了也變習慣了。無奈客戶老闆的想像力有限,就是要看到具體的東西。可是如果我找到很好的Reference,卻又可能出現若我拍得不那麼像,客戶又會不滿意的狀況。久而久之,自己多少會被Reference影響,默默地就拍得很像。對我來說就變得很不好玩,因為怎麼拍都不會比別人好,腦袋也變成用一種「邏輯」思考,而不是感性,創意也出不來。關於Joe提到的手繪Reference的方式,我也有嘗試過,只是客戶一般不會接受,因為他們想像不出來。

邵亭魁X方序中:密不可分的商業攝影與設計,走近音樂平面視覺製作的關鍵Q&A

 

Q:所以在合作工作中,有發生過什麼令你們印象深刻的事嗎?

:我可以分享一個我們共同的經驗。那次客戶在拍攝風格、最終呈現方式等方面,都跟我們有非常好的共識,甚至是主視覺畫面的選擇也一樣,讓我們覺得這次一定能突破目前市場上大家對這位歌手的印象。在客戶、藝人、經紀公司與我們都OK的狀況下準備發表了,誰知道後來卻有歌迷反應說「看不到臉」、「姿勢不夠帥」,讓我們很傻眼。而且最後居然因為這樣換了主視覺,讓我們很受傷,當時也引起一陣話題。

:這件事情我印象太深刻了,當時真的難過很久,這就像是我們是一群突擊隊,被派去執行一個超級艱難,但成功會很屌的任務。但當我們攻下那座山頭的時候發現,我們被背叛了!後面沒有援軍過來,只好等在那個山頭,活活被殲滅的感覺。我們都很想讓整個音樂產業有些改變,因為唱片公司每次發片的時候都愛強調音樂上的突破,這的確不錯。但我覺得,既然要這樣講,就不能再只賣偶像的臉,要有所改變,把整張唱片的視覺推向那個方向。

可是,就因為幾個無名粉絲的留言,竟然就可以改變唱片公司的初衷跟想法,讓我們很傻眼。而且我知道真正的內幕不只是這樣,反而是唱片公司想要利用歌迷的反應,反過來炒作話題,這是讓我更加難過的部分。

邵亭魁X方序中:密不可分的商業攝影與設計,走近音樂平面視覺製作的關鍵Q&A

 

(下一頁有更多唱片視覺攝影設計的經驗分享!)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