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Q & A時間
前面聽完了Nikon的新產品簡報,接著針對技術規格與市場趨勢,現場媒體準備了14道題目準備來替台灣用戶們發聲,端看N家對於未來發展有何盤算。
Q:因為D5500是Nikon第一台加入觸控功能的DSLR,但相對於其他品牌時間明顯較晚,請問導入觸控螢幕的決定時機為何?
大石啟二:雖然導入觸控的時間點我們確實比較晚,但像前作的D5300也有Wi-Fi、GPS等創新優勢,我想說的是Nikon並非跟不上腳步,而是我們會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決定新技術的運用時機,以D5500為例,我們不只加入了觸控LCD,還首創了OVF模式下的觸控Fn功能,在既有的touch screen紅海中開創出屬於我們的特色。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始終聆聽客戶,結合Nikon的創意為大家帶來最人性化的設計。
▲ 獨創的觸控Fn功能,可一邊觀看OVF構圖、一邊手指觸碰螢幕改變多種設定。
Q:最近鏡頭相機正夯,例如Sony的QX系列、Olympus的Air系列,Nikon有沒有類似的產品計劃?
井上雅彥(主司市場策略與小相機開發):首先我同意相機與手機的聯繫是目前的重要趨勢,攤開我們的產品也可以看到無論是DSLR或COOLPIX小相機都廣泛置入了Wi-Fi,事實上Nikon一直正視這樣的發展,我們也有相關的對應計劃,只是詳細的產品情報恕我無法公開。
Q:從簡報中發現Nikon的APS-C單眼除了D7100外都定調在入門類別,相較於其他廠商如7D Mark II等旗艦級機種,Nikon如何看待未來的DX市場?
大石啟二:關於DX產品線佈局,我只能說Nikon從來沒有放棄過任何層級的可能性,雖然目前我們只有高端的D7100,但如果消費者有需要,旗艦級DX機種仍有其可能性。
▲ 綜觀Nikon DX產品線,目前僅D7100能夠躋身中階之流,後繼的D7200與謠傳許久的旗艦級D400這次仍不見蹤影。
Q:為什麼選擇300mm作為第一顆加入PF透鏡的鏡頭?未來是否有可能用在變焦領域如旅遊鏡、大三元?
早川聰:針對第一個問題,近期我們不斷聽到消費者反映他們需要更輕巧的鏡頭,而300mm比起400mm、600mm等長焦鏡在體質上更容易達成,且價格也比較能夠負擔,大家可以查一下Canon類似的EF 400mm F4 DO IS II USM就知道我的意思。至於第二項問題,我必須說PF透鏡只有用在定焦鏡時效果最明顯,如果用在變焦上體積的縮減有限,當然因為AF-S 300mm F4E PF ED VR也才剛推出,我想先看看客戶的意見回饋,之後再來決定下一支的PF鏡頭開發。
Q:Nikon近期的APS-C單眼似乎朝向中低階發展,然而大感光元件EVIL機蔚為市場主流,相較下D5500有什麼優勢?
大石啟二:D5000系列在過去一直扮演著先鋒的角色,像D5000加入了翻轉螢幕,D5300首次導入Wi-Fi並拿掉低通濾鏡,到了D5500將體積縮減且用上了觸控螢幕,創新可以說是D5000系列一貫的優勢,當然更輕便的Nikon 1系列也有其定位,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比較關係,而是各取所需。不過如果你問我DSLR比起無反有什麼優點,第一是無可取代的光學觀景窗,OVF沒有延遲、所見即所得,再加上眼睛貼著OVF構圖比手伸長看LCD來得穩定,光就觀景窗而言EVIL就無法和DSLR相提並論。第二,EVIL機耗電量普遍比DSLR更大,故續航力也是DSLR佔上風。所以綜合創意與單眼的強項,D5500仍有其絕對優勢。
Q:這次D5500進化重點之一包括續航力提升,以及搭載了觸控螢幕,對耗電量應該也有影響,是什麼樣的設計讓規格提升卻又同時兼顧電池續航力?
河野武司(專司硬體設計):坦白說觸控螢幕不太會增加耗電,D5500之所以能夠提升續航力,關鍵在於我們重新設計了電子線路。
Q:D5500為什麼要拿掉前一代D5300頗受重視的GPS功能?以及D5500的設計概念是否相仿D750藉由內部電路板重整等方式以達到體積輕薄化的目的?
大石啟二: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拿掉GPS對我們來說是個艱困的決定,但為了追求體積與重量的縮減,我們不得不付出這個代價。
千岩智樹(D750開發經理):關於輕薄化,D5500和D750採用了一樣的碳纖維複合材質,主要的差別在於D750內部有3個馬達,分別負責反光鏡上升、光圈與快門作動;反之,D5500只用了1個馬達處理上述三件事情,所以體積才能夠更加輕巧。
Q:Nikon 1的鏡頭群目前較不完整,大光圈鏡頭也較少,接下來對Nikon 1系列推出新鏡頭的規劃如何?如何突顯Nikon 1在微單眼市場的自我優勢?台灣在無反光鏡機種的接受度很高,也是許多人較常隨身的相機,Nikon在2015年對無反光鏡相機市場的規劃為何?
井上雅彥:感謝大家提供這樣的回饋,對於Nikon 1的鏡頭群我們一直有計劃更新,像去年我們推出了一款70-300mm鏡頭,換算等效最遠可達800mm左右,在長焦的前提下要兼顧輕巧很不容易,這方面可說是突顯了Nikon在技術上的優勢。至於其他大光圈鏡頭,未來我們不排除任何發展可能,只是現階段還不便透漏詳細情報。
另一個問題大家提到了Nikon 1的未來規劃,我們這邊主要有三個方向,其一是致力於高倍變焦鏡輕巧化;第二是機身體積進一步縮減;第三則是提升AF效能,把對焦速度做得更快。
Q:就目前Nikon的產品佈局來看,FX相機數量多於DX,面對越來越低價的全幅門檻,DX系列相較於自家的D610、D750,其購買誘因為何?目前已有D750加入翻轉螢幕,未來有可能在所有的Nikon全幅單眼中納入觸控螢幕規格嗎?
大石啟二:DX相較於FX還是有它的強項,第一是長焦鏡頭的選擇較豐富,DX乘以1.5的倍率讓我們可以應付更多的望遠題材;第二是體積輕巧,無論機身或鏡頭,DX系統都能夠做得比FX更輕薄短小;第三則是對焦點涵蓋範圍,即便兩者用上相同的對焦模組,因APS-C片幅較小仍可在AF涵蓋面上佔有優勢。整體來說,我認為DX、FX兩條線的訴求是不同的,依照不同的拍攝需求會有不同的購買誘因。
其次,從我們推出D750翻轉螢幕到D5500的觸控螢幕,目前為止市場的反應都還不錯,我們很感謝消費者的喜歡,未來也將針對產品調性與訴求客層持續調整,不排除將翻轉螢幕或觸控功能應用至任何適當機種。
▲ (左)D750翻轉螢幕;(右)D5500翻轉螢幕。
Q:防水機雖然有固定的消費客群,但從GoPro近年成功的案例來看,Nikon是否有打造「運動攝影機」的計劃?
井上雅彥:Nikon向來抱持著樂意挑戰的精神,這點從我們的防水、防摔相機AW1就可以看得出來,未來我們也會用一樣的態度,讓客戶可以在更多元的環境中體驗到豐富的Nikon產品。
▲ 總部展示著繽紛多彩的AW1系列防水相機。
Q:COOLPIX A是否有更新計畫?從Canon及Sony一吋隨身DC的成功例子來看,Nikon將如何因應?
井上雅彥:我們知道Sony在這塊市場已經獲得良好的口碑,所以Nikon未來也會更加努力,持續強化現有的產品線。
Q:300mm F4的改款將成為全世界最輕的同焦段全幅鏡頭,請問設計上如何兼顧用料、畫質與大幅輕量化?為什麼選在這個時機發表,沒有配合全幅機種同時推出,也非奧運年前夕?主要訴求對象為何?
早川聰: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剛好在最近完成PF鏡頭的開發(笑)。當然另一個主因是前作AF-S 300mm F4D已經發表了14年,也差不多到了該世代交替的時候。
▲ 相較於前作AF-S 300mm F4D,新款300mm儘管加入了VR,重量與體積仍有效縮減。
Q:現行DX鏡頭已有18-300mm旅遊鏡、70-300mm中長變焦,新款55-200mm和上述兩者訂價相去不遠、焦段亦不佔優勢,請問其定位為何?
早川聰:我們不斷在強調輕便這件事,很明顯新款18-55mm加上55-200mm一機兩鏡重量還是很輕,無論用哪一支鏡頭都不會造成負擔。相對地,18-200mm或18-300mm雖然方便,但一機一鏡就已經有相當重量,且價位其實有一段差距,所以55-200mm在市場上仍有其存在價值,搭配18-55mm會是個非常輕鬆的組合。
Q:最後,AF-S DX 55-200mm F4-5.6G ED VR II鏡身縮短的秘密在於?
早川聰:誠如簡報所說,關鍵在於鎖定旋鈕的收藏式設計,讓鏡頭在未使用時可以縮至最短。另一個原因是去年我們推出的新款18-55mm反應良好,今年才決定沿用它的收藏式旋鈕,讓中長焦段的55-200mm也可以變得更小,成為一組輕巧實用的搭配。
▲ 透過收藏式旋鈕設計,新版55-200mm的個頭再度縮小。
延伸閱讀
Canon 2015 CP+ All Stars 新機一手體驗趣!
Nikon 2015 CP+ 前哨站:博物館與銀座沙龍的世代旅程
2015 CP+ Canon展區花絮:影像新紀元,追求臨場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