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黑色版X-T1帶起一陣銷售熱潮後,富士打鐵趁熱推出了勸敗指數破表的碳晶灰配色,搭上大幅更新的3.0版新韌體,儼然成為內外兼具的旗艦EVIL機代表,儘管全幅微單聲勢浩大,憑藉著色彩、操控等眾多強項,仍舊奠定其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然而再寫一篇細部功能難免老生常談,這回我們試著以新韌體的改善項目與轉檔後製心得為切入角度,從差異面著手分享我對X-T1的長期使用觀感。

 

快速索引

 

X-T1 GSE作品賞析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1mm端。光圈F10,快門8.5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1mm端。光圈F10,快門8.5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11,快門6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11,快門6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20mm端。光圈F8,快門1/6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7eV。(看原圖)。

▲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20mm端。光圈F8,快門1/6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7eV。(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60秒,ISO 5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60秒,ISO 5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2mm端。光圈F6.4,快門1/6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eV。(看原圖)。

▲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2mm端。光圈F6.4,快門1/6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eV。(看原圖)。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3mm端。光圈F5.6,快門1/1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 台大社科院。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3mm端。光圈F5.6,快門1/1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7.1,快門1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7.1,快門1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20mm端。光圈F5.6,快門1/2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20mm端。光圈F5.6,快門1/2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8,快門1/10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3eV。(看原圖)。

▲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8,快門1/100秒,ISO 32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3eV。(看原圖)。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3mm端。光圈F4,快門1/60秒,ISO 800,A光圈先決,手動白平衡,JPEG,+0.7eV。(看原圖)。

▲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3mm端。光圈F4,快門1/60秒,ISO 800,A光圈先決,手動白平衡,JPEG,+0.7eV。(看原圖)。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9,快門3.2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幾米公車。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9,快門3.2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汐止星光橋。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5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汐止星光橋。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5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5,快門1/100秒,ISO 25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5,快門1/100秒,ISO 250,M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55mm端。光圈F4,快門1/30秒,ISO 3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55mm端。光圈F4,快門1/30秒,ISO 3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8,快門1/140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2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2.8,快門1/140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2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3.6,快門1/2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3.6,快門1/25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24mm端。光圈F6.4,快門1/17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18-55mm F2.8-4 R LM OIS的24mm端。光圈F6.4,快門1/17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0.3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4.5,快門1/6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4.5,快門1/60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8,快門3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23mm F1.4 R。光圈F8,快門3秒,ISO 2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1.3eV。(看原圖)。

 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3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 FUJIFILM X-T1+XF 10-24mm F4 R OIS的10mm端。光圈F8,快門13秒,ISO 200,M全手動模式,手動白平衡,RAW轉JPEG。(看原圖)。

 

 

精品規格看待

記得去年底看到碳晶灰版照片流出時,當時就有種毒發身亡的衝動,只不過實際上市後看看價位,為了這款特殊配色得付出近萬元的價差,不禁令人聯想到女生Hermes包包的限定色,富士還真的是把相機當成精品在操作!但話說回來,放眼市面上氾濫成災的復古浪潮,富士仍舊是箇中翹楚,這次的碳晶灰配色一如往常展現了他們對美感與細節的重視,包括翻轉螢幕後方機背、熱靴蓋下方及鏡頭接環旁的Fn鍵,該有的塗層沒有一處省略,除了打造出整體配色的一致性,多層上色相對於X-E系列也較不會有"落漆"的問題,給人十足的奢華質感!若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只剩下對應的垂直手把僅限黑色,日後若能推出碳晶灰配色就更假掰完美了!

 

外觀包裝乾淨簡潔,拿到瞬間頓時有另一家精品L牌的錯覺。

▲ 外觀包裝乾淨簡潔,拿到瞬間頓時有另一家精品L牌的錯覺。

開箱後出現簡單兩個黑盒,其中一個放配件(好了可以退下了),本尊則置身在另一盒高密度泡棉的包覆中。 開箱後出現簡單兩個黑盒,其中一個放配件(好了可以退下了),本尊則置身在另一盒高密度泡棉的包覆中。

▲ 開箱後出現簡單兩個黑盒,其中一個放配件(好了可以退下了),本尊則置身在另一盒高密度泡棉的包覆中。

正面亮相!官方說的六層石磨紋理不同於X-E系列的灰,呈現出帶有光澤的鐵灰質感。

▲ 正面亮相!官方說的六層石磨紋理不同於X-E系列的灰,呈現出帶有光澤的鐵灰質感。

小地方可以見到設計的用心,連熱靴蓋都是金屬製! 小地方可以見到設計的用心,連熱靴蓋都是金屬製!

▲ 小地方可以見到設計的用心,連熱靴蓋都是金屬製!

請出同事的X-E2排排站,可以清楚看出兩者的顏色差異。而畫面中的鏡頭是本次的拍攝主力,分別為XF 23mm F1.4 R、XF 18-55mm F2.8-4 R LM OIS以及XF 10-24mm F4 R OIS。

▲ 請出同事的X-E2排排站,可以清楚看出兩者的顏色差異。而畫面中的鏡頭是本次的拍攝主力,分別為XF 23mm F1.4 R、XF 18-55mm F2.8-4 R LM OIS以及XF 10-24mm F4 R OIS。

X-T1體積雖小卻有凸出的握把,若搭配XF 50-140mm這樣的大塊頭較不會有頭重腳輕的疑慮,握持舒適度無疑是X系列中最佳的。 X-T1體積雖小卻有凸出的握把,若搭配XF 50-140mm這樣的大塊頭較不會有頭重腳輕的疑慮,握持舒適度無疑是X系列中最佳的。

▲ X-T1體積雖小卻有凸出的握把,若搭配XF 50-140mm這樣的大塊頭較不會有頭重腳輕的疑慮,握持舒適度無疑是X系列中最佳的。

 

 

趨近完美的操控邏輯

前陣子國家地理雜誌曾針對旅遊相機進行評選,結果X-T1榮登攝影記者心目中的榜首,主要原因除了畫質當屬操控,像黑色版本玩家詬病的四向鍵深度過淺、選單自訂彈性不足到了碳晶灰版全數革新,尤其四向鍵搭配新韌體的直接改變對焦點大幅提升了拍攝效率,不像多數微單需另外切換AF區域選擇介面,只要將選擇鈕設定改為對焦區域,拍攝時即可一邊觀察構圖一邊移動對焦點,加上電子快門的導入落實了全靜音拍攝,比起單眼反光鏡系統的靜音模式可說是真正達到無聲無息的境界,面對像街拍這樣瞬息萬變的題材非常管用,堪稱偷拍神器無誤

最後也最值得一提的是Q選單自訂,包含剛剛提到的快門類型、靜音模式等常用的功能都可以定義至快速選單,排序同樣可依拍攝習慣設定,這些個人化的空間讓X-T1躋升名符其實的旗艦之流,可因應攝影師的需要打造出專屬的操作邏輯,就職業玩家來說這是很重要的選購指標,起碼能確保畫面不會在繁冗設定中溜走,這也解釋了X-T1為何能高居旅遊相機之首,因為它的直覺性禁得起旅拍隨機應變的考驗。

 

過去使用全幅單眼時,ISO相關設定必須進樹狀選單查找更改;X-T1的Fn鍵位置顛覆了這樣的不便,只要將機身正面的自訂鈕設置為ISO控制,握持時騰出一隻手指就能快速變更參數,例如拍火車、運動賽事可將最低快門下限拉高凝結動態;反之廣角拍風景可用慢一點的快門換取低ISO,因應題材的不同可隨時做出調整。 過去使用全幅單眼時,ISO相關設定必須進樹狀選單查找更改;X-T1的Fn鍵位置顛覆了這樣的不便,只要將機身正面的自訂鈕設置為ISO控制,握持時騰出一隻手指就能快速變更參數,例如拍火車、運動賽事可將最低快門下限拉高凝結動態;反之廣角拍風景可用慢一點的快門換取低ISO,因應題材的不同可隨時做出調整。

▲ 過去使用全幅單眼時,ISO相關設定必須進樹狀選單查找更改;X-T1的Fn鍵位置顛覆了這樣的不便,只要將機身正面的自訂鈕設置為ISO控制,握持時騰出一隻手指就能快速變更參數,例如拍火車、運動賽事可將最低快門下限拉高凝結動態;反之廣角拍風景可用慢一點的快門換取低ISO,因應題材的不同可隨時做出調整。

機頂EV轉盤旁也有一顆Fn鍵,但因為按鈕的位置不太好按,通常我會把它改成備而不用的白平衡設定(富士的AWB多數情況下很準),至於原本的Wi-Fi功能不會完全消失,播放相片時仍可開啟配對傳輸相片。 機頂EV轉盤旁也有一顆Fn鍵,但因為按鈕的位置不太好按,通常我會把它改成備而不用的白平衡設定(富士的AWB多數情況下很準),至於原本的Wi-Fi功能不會完全消失,播放相片時仍可開啟配對傳輸相片。

▲ 機頂EV轉盤旁也有一顆Fn鍵,但因為按鈕的位置不太好按,通常我會把它改成備而不用的白平衡設定(富士的AWB多數情況下很準),至於原本的Wi-Fi功能不會完全消失,播放相片時仍可開啟配對傳輸相片。

FUJIFILM X-T1碳晶灰版開箱實測:新景點、新韌體、轉檔後製一次看透 FUJIFILM X-T1碳晶灰版開箱實測:新景點、新韌體、轉檔後製一次看透

▲ 如前文所述,韌體更新後我會把四向鍵改為對焦點控制,只不過Fn自訂鍵將縮減為2個,玩家可評估自己的使用習慣而定。值得一提的是方向鍵的靈敏度,有別於早期黑色版本的難按,碳晶灰版的回饋感非常棒,移動對焦點完全不會有"卡卡的"感覺。

更新韌體後快速選單終於可以自訂,我習慣將靜音模式安排在第一順位,需要時可以馬上切換。 更新韌體後快速選單終於可以自訂,我習慣將靜音模式安排在第一順位,需要時可以馬上切換。

▲ 更新韌體後快速選單終於可以自訂,我習慣將靜音模式安排在第一順位,需要時可以馬上切換。

FOCUS ASSIST除了縮放畫面輔助對焦,瀏覽相片時還能以對焦區域為中心快速放大檢視準焦,再按一下即恢復原比例,比起操作滾輪效率高出許多。

▲ FOCUS ASSIST除了縮放畫面輔助對焦,瀏覽相片時還能以對焦區域為中心快速放大檢視準焦,再按一下即恢復原比例,比起操作滾輪效率高出許多。

 

 

(下一頁看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