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處理各項拍攝議題,若想強化質感,就能透過Nik 濾鏡,營造我想要的效果。當然這樣的影像調整並不是沒有限制的,因為這個類型的外掛濾鏡邏輯是將每個微小細節區域再做一次對比的動作,於是當你面臨到純色,或是較均勻的漸層色時,反而會產生「斷階」的情形,讓原本的漸層顏色產生不連續的斷痕。

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的地方就是「天空」,當我們運用HDR 或是各式濾鏡來增添風景照片的戲劇性時,在不斷強化的對比下,原本漂亮連續漸層的天空可能就會產生斷階,這對攝影師來說是一連串的挑戰。

當我自己遇到這樣的狀況時,最直覺的做法就是,直接用遮色片遮蓋處理後的天空,讓原本的天空露出來,再次恢復成原本漂亮的天空。但當我們使用遮色片還原天空後,因為後續的處理效果太強烈,導致處理前的天空與處理後的地景在螢幕上水火不容,即便再完美的去背(去除處理後的天空),依然會因為亮度的差異、色彩的差異而顯得格格不入(這個情況的發生機率非常高)。

在討論怎麼繼續下去之前,先帶大家看比較好解決的例子,例如在拍攝婚禮紀錄時,常會遇到的「柳橙汁」,在micro contrast 的處理下,鮮豔飽和的連續色很容易就會產生詭異的斷階,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用簡單的遮色片,將其遮蓋就可解決,因為這些東西因為所占的面積較小,多半也不會被察覺不自然之處。

回過頭來,當處理天空這類面積大,因漸層色斷階的影像時,最好的方式還是先將斷階的區域利用遮色片遮蓋,接著透過其他影像調整方式跟著一起調整原圖的天空,讓它接近處理後的地景色調與亮度。當然,也有可能怎麼嘗試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可以轉為保留原本斷階的天空,使用修補印章或是其他工具來去除斷階的部分,試著降低調整後圖層的透明度,搭配各類修補工具,慢慢地將斷階去除。

在處理白紗等物體時, 透過增強microcontrast 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在拍攝當下需要注意的重點是白紗的曝光度,白紗顧名思義就是全白色的,所以在拍攝時常常會有曝光過度的問題,如果希望透過microcontrast 增加質感,前提就是原始的影像中必須帶有白紗的細節。幸運的是,現在相機的動態範圍比起過去好的多,在處理Raw檔時,可以把稍微過曝的白紗細節救來,再透過軟體調整。

絕妙的輕柔感!這張照片主要是使用nik 濾鏡完成,強化白紗本身的微對比度,同時在影像中添加一點模糊的效果,如此一來可以將紗的質感表現出來,甚至帶些輕柔的感覺。

▲絕妙的輕柔感!這張照片主要是使用nik 濾鏡完成,強化白紗本身的微對比度,同時在影像中添加一點模糊的效果,如此一來可以將紗的質感表現出來,甚至帶些輕柔的感覺。

 

我在處理白紗的細節時,會依白紗的質感,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這張照片的處理效果程序,如果遇到新娘在照片裡面,反而會變得過於強烈(皮膚的質感會變得過強,適合歐美的皮膚,但對亞洲人來說就不太適合),但只有白紗的話,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處理。

▲我在處理白紗的細節時,會依白紗的質感,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這張照片的處理效果程序,如果遇到新娘在照片裡面,反而會變得過於強烈(皮膚的質感會變得過強,適合歐美的皮膚,但對亞洲人來說就不太適合),但只有白紗的話,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處理。

 

增加細節與質感很容易做出超強烈風格。以這張照片來說,除了膚質不更動外,突顯雲彩的細節,強化岩石的質感;但這類雪紡紗的禮服反而不太能用micro contrast 的方式處理,就像我前面有提過,當拍攝物體為連續漸層色的時候,micro contrast 很容易拉出斷階,這時,就只能加強裙襬尾部的細節。
▲增加細節與質感很容易做出超強烈風格。以這張照片來說,除了膚質不更動外,突顯雲彩的細節,強化岩石的質感;但這類雪紡紗的禮服反而不太能用micro contrast 的方式處理,就像我前面有提過,當拍攝物體為連續漸層色的時候,micro contrast 很容易拉出斷階,這時,就只能加強裙襬尾部的細節。

 

當然不只是白紗,不同材質的衣服(物體)都會因為加強局部對比而有不同的質感展現,例如皮衣就是很好加強對比的材質,這張照除了透過micro contrast 強化對比外,左側也加上allen skin 的刮片特效。仿底片刮損的效果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讓畫面增添趣味性,但過度使用可能會搶走焦點,所以在使用上需要多留心。

▲當然不只是白紗,不同材質的衣服(物體)都會因為加強局部對比而有不同的質感展現,例如皮衣就是很好加強對比的材質,這張照除了透過micro contrast 強化對比外,左側也加上allen skin 的刮片特效。仿底片刮損的效果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讓畫面增添趣味性,但過度使用可能會搶走焦點,所以在使用上需要多留心。

 

本文已取得出版授權,原文節錄自《預視:跳脫後製框架,找回攝影本質

張道慈×預視:效果並不是沒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