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以「轉變」為題,與劉振祥老師聊聊使用NX1的心得,以專業攝影師的角度來看,嘗試不同系統的器材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另外,我們更好奇他在數十年的攝影歷程中又有哪些階段性的轉折,從新聞攝影到表演藝術的紀錄,其心境上的變化又是如何?讓我們配著NX1拍的照片,聽故事去吧!

 

劉振祥

台北草山人。二十歲舉辦第一次展覽後,職涯就跟攝影畫上等號,曾任職於媒體,後開設「文件工場工作室」,孜孜於拍攝報導、表演藝術,長期與雲門舞集等表演團體合作,偶爾拍拍廣告、劇照,鏡頭涉獵幾及所有題材,攝影界前輩張照堂先生曾以「八眼蜘蛛」形容他的攝影風格。2010 年獲「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獎項,評審肯定其攝影作品「見證台灣社會與文化的時代變遷與脈動,並成功捕捉舞者瞬間美妙的舞姿動態。」

 

 Q. 之前有用過Samsung的相機嗎?

這次是第一次。

 

Q. 那在接觸到NX1之前,過去對Samsung的印象怎麼樣?

沒有印象。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它們有出相機,只知道說它們的手機很厲害,常常有一些朋友用Samsung的手機在拍照,就覺得畫質怎麼這麼好!像有一次幾個朋友出去,晚上在咖啡廳說要拍合照,很多手機拍出來都不能看,直到用Samsung的手機拍才覺得還不錯。以前我確實是不知道說原來Samsung有在做相機,而且在NX1出來以前,它們也都沒有主打專業市場,所以我更不會知道了。

 

Q. 這次體驗NX1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有沒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

一開始對這台機器沒有那麼熟,就會不斷摸索它到底有哪些可能,我們對於專業機種的操控大概都有個概念在,第一次拿到NX1的時候,它給的規格令我驚豔,尤其是鏡頭的部分,這顆16-50mm新鏡的光圈有F2-F2.8,確實是很迷人,我覺得很有誠意,拍了以後發現它的畫質也的確很不錯,中央到邊角的解像力都很優秀。因為像我們在劇場拍表演,最怕的就是你可能抓到很棒的畫面,但它的影像是比較鬆的、不夠紮實,但Samsung的這兩顆新鏡頭拍出來的效果很好。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這樣聽起來,老師對於那兩顆新鏡頭的印象比NX1本身還要深刻?

因為NX1機身的操控性,可能跟我過去使用的相機有些微不同,必須要重新去熟悉它。之前我有反映給Samsung,有時候我們專業機在使用的時候,半按快門還有很多功能可以同時執行,尤其是曝光補償這項功能,對專業攝影師來說非常重要,應該是要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去做這個設定,通常我們是在釋放快門之前,第一個動作就已經在調它的加減光。那NX1比較麻煩的是,它必須先按著其他鈕才能調整,再回來按快門,變成要兩個動作,這個部分對專業攝影師來講,NX1就是慢了一步。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那其實NX1這次有主打幾個特點,包括說15fps連拍、205個對焦點等等,關於這些它主打的特色,老師有什麼使用心得嗎?

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連拍速度,這確實是對我幫助滿大的,因為在劇場裡頭,尤其是拍舞蹈表演的時候,在過程中你要抓到動作最飽滿的那一剎那,其實你必須瞭解舞者的動作跟他的呼吸。以前大概知道預備動作,我就可以去抓到那個瞬間,現在有NX1的話就更方便了,連拍開下去就一定會有一張是在情緒和動作都最飽滿的狀態下。除了專業攝影師,這對一般的攝影者來講也是很好的一輔助工具,就算不是很瞭解舞蹈的肢體呈現方式,但有連拍的輔助,一樣可以抓到那個剎那。尤其NX1的每秒15張的話,連貫動作可以被分解的更細,可以選擇的更多。

 

Q. 老師過去接觸過滿多相機,以工作機的標準來看,NX1有哪些優勢或不足?

優勢就是它的速度非常快,跟DSLR比也比較輕巧,然後高畫素有裁切優勢,防手震效果也相當好。但畢竟它是Samsung第一台的旗艦機嘛,還是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以它第一台這樣的品質來講,是可以接受的,尤其鏡頭的表現那麼優秀。鏡頭的品質很好的話,我們就會沿用下去,只換機身就好,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就會期待它有更強的機身來cover這些鏡頭。其實NX1對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講,是絕對足夠的,說是頂級一點也不為過,只是我們專業攝影師需求更快速、更大量的拍攝,當然會希望有更強的機器可以使用,主要就是期待它的操控性可以再更好。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無反光鏡相機和DSLR相比,續航力也是一個比較的重點,老師覺得NX1的續航力有符合你的拍攝需求嗎?

續航力是沒有問題,因為電池多準備幾顆就有了。其實以無反光鏡相機來說,它在棚拍上會比較吃力,因為電子觀景窗,它會維持一定的亮度讓你可以清楚看到構圖,但那個亮度跟現場實際上可能是有落差的,例如現場很暗,但觀景窗卻強迫很亮給你,再加上主要是靠閃燈的瞬間光源來完成曝光,所以這個棚拍中,用電子觀景窗其實是很吃力的,眼睛也比較不舒服。

 

Q. 從新聞攝影到拍攝表演藝術,相信在這數十年的攝影歷程中應該有經過不同階段的轉折,請老師分享一下這當中的心境轉變。

我最初是拍新聞跟報導方面,在新聞線上大概跑了有7年的時間,那是台灣剛好解嚴的時候,一直到1993年我才離開報社。離開報社以後,接觸的層面就不一樣了,拍的東西有些會開始牽扯到廣告,光使用的器材就很明顯地會不一樣,例如會接觸到棚燈,必須去模擬各種環境的光源。所以在那個過程中,一個拍慣了報導的人,要轉變成習慣棚拍的模式,會有一段適應期。

有很多人跨不過來,因為即時眼睛看到的跟閃燈拍出來的有所落差,尤其以前不是數位時代,要片子沖出來你才知道結果,而且曝光的要求可能差1/3格,所以在這樣非常嚴格的控光條件底下,通常拍報導的人,是很難跨越到拍商業這一塊。我自己是還滿順利的,而且離開報社以後接到很多的廣告委託案,讓我跨到這個領域來。

劇場的東西就一直都有在拍,從跑新聞的時代就有跟表演藝術界合作,其實我離開報社就是為了更專心幫他們做服務,拍一些節目單、海報、劇照等等,一路就這樣拍下來有30幾年的時間了。有了小孩之後又是另外一個轉變,以前可以跟老婆打個電話說今天不回去了,太累了就直接在辦公室睡覺,我老婆都說我跟她像室友一樣,有了小孩後當然就不能這樣講啊,生活重心也跟著轉變。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那在整個攝影歷程中,有遇到什麼比較大的瓶頸嗎?

從底片時代跨到數位,這個過程中其實很多傳統攝影師花了很長的時間去適應,主要是對於電腦的懼怕,以前用手寫現在要打字,如果音不準的話還拚不出來,常常會遇到很多有趣的狀況。當我在經歷這個階段的轉變時,也是有一段時間連鍵盤都不敢去碰,你不知道它會發生什麼事情,常常一台電腦擺在你前面,根本不敢動,人家教你一個動作,就一直持續重複的做,換下一步的時候,就趕快抓人來問:「接下來我應該怎麼辦?」

熟悉以後不怕了,才會再去發現它的一些可能性。我是2003年開始接觸數位攝影,那時候出去就是帶著一台數位相機,但我一定還會再帶台底片機,數位拍了差不多之後,底片機拿出來也按個1、2卷,因為不放心啊。那個過程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帶著底片機,身上就是兩套系統,當遇到用數位拍會沒把握的場景,我就按個幾張底片作為備用,漸漸後來對數位攝影已經很習慣了。

而且那時候數位攝影就是一直在期待它的發展,包括它的增感能力啊、畫質和畫素啊,這些都是跟以前底片沒辦法比的,漸漸數位攝影不只是趕上,還超過。而且接觸到數位攝影後,拍照的整個觀念就完全不一樣了,多了後製的觀念進來。以前必須用燈光、各式底片或鏡頭去處理的效果,現在在電腦上都可以幫你解決,變得很方便。而且你在拍的時候會變得更有自信,因為現場就可以看到效果,不會有太大的落差。所以說轉變最多的,應該是從底片跨到數位的這個階段,從不瞭解、不熟悉到最後可以駕馭它。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從底片跨到數位的適應期大概多久啊? 

大概有兩年的時間,因為那時候的數位相機剛出來畫素很差,一開始最多才600萬畫素,其實很難去達到商業使用的需求,所以在那個過程中就是不斷地等待,新相機一發表我們就很期待,看感光度400可以用了、800可以用了就趕快買,後來到1600的品質居然可以交件!就是這樣一步步上來,也花了很多的錢投資在器材上,不斷地更換。

 

Q. 那數位攝影進步到現在這個階段,老師會選擇NX1嗎?或換個方式問,對專業攝影師來說,全片幅是有必要的嗎?

全片幅是有必要的,成像的質感還是不一樣,而就我看到NX1拍出來的影像品質,其實讓人很意外,以它目前的鏡頭跟這塊感光元件搭配出來的效果,沒想過會有這麼好的畫質,而且細節居然可以這麼豐富。不過以專業攝影師來講,在選擇器材的時候,我們不是只看機身或1、2顆鏡頭而已,周邊的配備也非常重要。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同的案子,需要各種不同的鏡頭,例如光是移軸鏡我就有3顆,那不是說你想換一個系統就可以換的。 

所以很多時候專業攝影師會必須考量它的整個系列,我大概有10顆以上的鏡頭,不可能全部換掉。回過頭來看NX1,我可以考慮說,某些場景或拍攝距離是不是適合,尤其像我們拍表演藝術常會用到長鏡頭,APS-C片幅在焦段上就佔有優勢。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新聞攝影、電影劇照和表演藝術,這三種題材在拍攝上有沒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新聞的東西比較寫實,很多東西是你無法預期的,你不知道在現場可以拍到什麼,那個過程中完全就是由你自己去挖掘要拍的畫面,到底怎麼去呈現它,每個人的手法和觀點都不一樣。劇場的話是反過來,它是去模擬一些現實生活的片刻,例如演一齣戲,它的故事背景是怎樣,很多都是模擬劇本的狀態,這些是你可以控制的。我先拍過了報導攝影,再來拍劇場就可以很快上手,對我來講是比較駕輕就熟的。比較困難的是,劇場有燈光設計師、導演或是編舞家,他們要的感覺是什麼?有很多要遷就現場的感覺,去符合現場的一些條件,明明光線很暗卻又得把它拍清楚,這在技術和器材上就要能夠配合。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Q. 老師過去對錄影這一塊有涉獵嗎?這次NX1主打了4K錄影功能,使用上有沒有什麼心得?

沒有,因為我沒辦法去想像錄影的部分,通常就是單純拍靜態照片。錄影的話,其實思考邏輯比較不一樣,以前有一些導演找我一起合作,拍了幾次我就投降,機器給我我也不敢動。

 

Q. 那媒體生態和閱讀習慣的轉變,很多平面的攝影記者都會被要求除了拍照,還要再帶著一台小DV錄影,對於這樣的工作模式,老師有沒有什麼想法?

我非常反對,因為這完全是兩極的思考,以動態錄影來講,必須想到的是一個連續的畫面,我必須知道這一段拍下來後,前面要怎麼接、後面要怎麼接,所以思考脈絡必須去想到它上下的連接。可是平面的話,我是注意到畫面中它所延伸出來的意義,或是它的氛圍,只要注意這個東西就好了,錄影想得就不是這麼單純,所以我沒有辦法一心兩用,能力有限只能做好一件事。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談轉變,攝影家劉振祥與Samsung NX1的影像邂逅

 

延伸閱讀

Samsung『NX1玩家評鑑團』熱烈招募中

Samsung NX3000 評測 :復古美型的全方位隨身記錄機

與家庭的結合: Samsung NX3000 抓住動感小寶貝

旅拍文青機, SAMSUNG NX3000 試用

 

(本文係經台灣三星電子(股)有償委託而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