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系強敵環伺的規格賽局中,Leica一直本持著專注做到最好的精神,數位化的進程或許瑕瑜互見,但靠著獨到的色彩與畫質詮釋,可樂標依然是極簡而極致的象徵,用鮮明的個性打造不敗的高端品味。這回登場的 Leica X 延續去年 X Vario 的好口碑,同樣承襲M系列經典外觀,焦段則和X1、X2相當,換上了全新的35mm等效定焦,企圖用大光圈、大片幅打造Leica迷專屬的隨身新體驗。

快速索引

 

Leica X作品賞析

光圈F7.1,快門1/32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7.1,快門1/32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3.2,快門1/125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3.2,快門1/125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5.6,快門1/5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3eV(看原圖)。

▲ 光圈F5.6,快門1/5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3eV(看原圖)。

光圈F3.5,快門1/1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3.5,快門1/1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6.3,快門1/4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6.3,快門1/4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2.8,快門1/2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1eV(看原圖)。

▲ 光圈F2.8,快門1/200秒,ISO 1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1eV(看原圖)。

光圈F2.8,快門1/60秒,ISO 16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2.8,快門1/60秒,ISO 16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5.6,快門1/60秒,ISO 10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5.6,快門1/60秒,ISO 10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光圈F2.2,快門1/60秒,ISO 8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7eV(看原圖)。

▲ 光圈F2.2,快門1/60秒,ISO 800,A光圈先決,自動白平衡,JPEG,+0.7eV(看原圖)。

光圈F10,快門5秒,ISO 100,A光圈先決,手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 光圈F10,快門5秒,ISO 100,A光圈先決,手動白平衡,JPEG(看原圖)。

 

 

精品質感 簡約配置

說到Leica,過去在我心目中向來是可遠觀、不可褻玩,這次藉由實測的機會,總算見識到德國工藝的近乎苛求,從包裝開始就帶來一路的驚喜,開箱的過程像是打開珍藏的藝術品,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可樂標對於產品的用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機身紮實度,那是我用小相機少有的體驗,鋁製機頂搭配鎂鋁合金用料給人十足的信賴感,當然一體兩面也反映在重量和體積上,Leica X的尺寸直逼許多EVIL機,加上握持處平整圓滑,拿起來格外感受到份量,建議玩家最好搭配原廠皮套或手腕帶,否則失手摔落可不是開玩笑!

再來我們談到整體操控,Leica X並沒有利用偌大的身軀塞滿各式按鍵,而是維持其一貫的簡潔佈局,十字鍵上方即為大片的棕色皮革留白,其餘包括對焦、ISO與白平衡設定鍵全數置於螢幕左側,也因此調整參數必須左右手並用,不像GR等強調單手操控的直覺機種。說實在這只是習慣問題,畢竟Leica對美學有一定的堅持,但四向鍵的下方鍵閒置我就無法理解了,尤其機身沒有自訂鈕與大量的參數設定鍵,每一個按鍵理應發揮最大功能,Leica卻不這麼做,仍舊和X Vario有著相同的缺點,希望日後可以從善如流,起碼向較低階的X-E系列看齊,讓現有的設置能夠物盡其用,增加拍攝時的操作便利性。

Leica的包裝向來充滿巧思,開箱的過程就是一場視覺饗宴!  Leica的包裝向來充滿巧思,開箱的過程就是一場視覺饗宴!

▲ Leica的包裝向來充滿巧思,開箱的過程就是一場視覺饗宴!

打開四層外盒終於見到相機本體,下方的抽屜收納了說明書、充電器等配件。至於一旁的兩個皮套為額外選購,不僅能提升握持舒適度,也為相機提供了多一重保障。  打開四層外盒終於見到相機本體,下方的抽屜收納了說明書、充電器等配件。至於一旁的兩個皮套為額外選購,不僅能提升握持舒適度,也為相機提供了多一重保障。

▲ 打開四層外盒終於見到相機本體,下方的抽屜收納了說明書、充電器等配件。至於一旁的兩個皮套為額外選購,不僅能提升握持舒適度,也為相機提供了多一重保障。

不得不說右側的全罩式皮套質感一流,厚實的皮革堪稱機身最佳防護,可惜上蓋不能拆卸,拍攝時偶爾會彈回遮住鏡頭,反倒不如半截式來的實用。

▲ 不得不說右側的全罩式皮套質感一流,厚實的皮革堪稱機身最佳防護,可惜上蓋不能拆卸,拍攝時偶爾會彈回遮住鏡頭,反倒不如半截式來的實用。

背帶孔是我認為必須裝皮套的另一個原因,右側示意圖可以發現金屬環非常卡手,長久握持手上會留下深深的凹痕。  背帶孔是我認為必須裝皮套的另一個原因,右側示意圖可以發現金屬環非常卡手,長久握持手上會留下深深的凹痕。

▲ 背帶孔是我認為必須裝皮套的另一個原因,右側示意圖可以發現金屬環非常卡手,長久握持手上會留下深深的凹痕。

裝上半截式皮套卡手的問題完全解決,不過底部沒有預留鎖孔,上腳架還是得先拆掉皮套。  裝上半截式皮套卡手的問題完全解決,不過底部沒有預留鎖孔,上腳架還是得先拆掉皮套。

▲ 裝上半截式皮套卡手的問題完全解決,不過底部沒有預留鎖孔,上腳架還是得先拆掉皮套。

正面外觀走的是洗鍊路線,與X Vario明顯的不同在於鏡頭蓋採用金屬材質,捨棄了容易脫落的外夾式設計。機底部份右側記錄了Typ 113型號,左側則為電池、記憶卡插槽,這陣子拍攝下來發現續航力並不出色(官方數據充飽電約350張),建議多帶幾顆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正面外觀走的是洗鍊路線,與X Vario明顯的不同在於鏡頭蓋採用金屬材質,捨棄了容易脫落的外夾式設計。機底部份右側記錄了Typ 113型號,左側則為電池、記憶卡插槽,這陣子拍攝下來發現續航力並不出色(官方數據充飽電約350張),建議多帶幾顆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 正面外觀走的是洗鍊路線,與X Vario明顯的不同在於鏡頭蓋採用金屬材質,捨棄了容易脫落的外夾式設計。機底部份右側記錄了Typ 113型號,左側則為電池、記憶卡插槽,這陣子拍攝下來發現續航力並不出色(官方數據充飽電約350張),建議多帶幾顆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接著翻過來看機頂,熱靴位置除了閃燈也支援電子觀景器EVF2,不過價位偏高,入手與否端看玩家的取景習慣而定。至於內閃角度固定無法跳閃,基本上備用的意義大過於實戰。  接著翻過來看機頂,熱靴位置除了閃燈也支援電子觀景器EVF2,不過價位偏高,入手與否端看玩家的取景習慣而定。至於內閃角度固定無法跳閃,基本上備用的意義大過於實戰。

▲ 接著翻過來看機頂,熱靴位置除了閃燈也支援電子觀景器EVF2,不過價位偏高,入手與否端看玩家的取景習慣而定。至於內閃角度固定無法跳閃,基本上備用的意義大過於實戰。

機頂右側分別設有快門、拍攝模式、光圈三個轉盤及錄影快捷鍵,經過幾天的試用有兩點要抱怨一下:首先是快門上限僅1/2000秒且不支援B快門,舉凡豔陽下大光圈題材或超過30秒的長曝都只能乾瞪眼。第二則是錄影鍵的位置相當尷尬,操作光圈轉盤時非常容易誤觸,希望後續改款可以稍作調整。  機頂右側分別設有快門、拍攝模式、光圈三個轉盤及錄影快捷鍵,經過幾天的試用有兩點要抱怨一下:首先是快門上限僅1/2000秒且不支援B快門,舉凡豔陽下大光圈題材或超過30秒的長曝都只能乾瞪眼。第二則是錄影鍵的位置相當尷尬,操作光圈轉盤時非常容易誤觸,希望後續改款可以稍作調整。

▲ 機頂右側分別設有快門、拍攝模式、光圈三個轉盤及錄影快捷鍵,經過幾天的試用有兩點要抱怨一下:首先是快門上限僅1/2000秒且不支援B快門,舉凡豔陽下大光圈題材或超過30秒的長曝都只能乾瞪眼。第二則是錄影鍵的位置相當尷尬,操作光圈轉盤時非常容易誤觸,希望後續改款可以稍作調整。

Leica X的四向鍵與後滾輪都能控制選單移動,除此之外負責的項目較為陽春,像後滾輪無法自訂、下方鍵閒置,個人化的設定彈性略顯不足。  Leica X的四向鍵與後滾輪都能控制選單移動,除此之外負責的項目較為陽春,像後滾輪無法自訂、下方鍵閒置,個人化的設定彈性略顯不足。

▲ Leica X的四向鍵與後滾輪都能控制選單移動,除此之外負責的項目較為陽春,像後滾輪無法自訂、下方鍵閒置,個人化的設定彈性略顯不足。

 

 

慢工出細活的操控邏輯

前段文章我們提到Leica X為了兼顧美感只能在按鍵配置有所取捨,而這些功能不意外通通收納在選單介面中,包括常用的測光、影像調控檔或檔案格式,全部得進MENU地毯式搜索,想當然耳搜尋的效率遠不及按鍵,加上Leica X的選單採用一條龍式從頭陳列到尾,沒有分類的情況下只能逐項盤查,雖然利用後滾輪操作尚不至於太慢,但拍攝的過程總會想著:如果有自訂鍵該有多好啊!

此外,慢工出細活的邏輯還展現在對焦與無所不在的遲滯,老實說後者已經詬病許久,舊症頭包括快門延遲、選單延遲依然存在;至於前者是我最不習慣的,以往用過的機種要不是直接十字鍵移動對焦點,不然就是設有專屬按鍵切換對焦模式,Leica X兩者皆非,必須要長按DELETE/FOCUS鍵之後才能移動對焦點,對初入可樂標的玩家來說真的需要時間適應,只能說慢工出細活吧,若能培養默契用上手,上述的疑慮都會在畫面顯影的瞬間一掃而空。

JPEG提供了多種像素設定;反觀錄影解析度只有1080P、720P兩種。  JPEG提供了多種像素設定;反觀錄影解析度只有1080P、720P兩種。

▲ JPEG提供了多種像素設定;反觀錄影解析度只有1080P、720P兩種。

Leica X的螢幕亮度與色彩皆支援微調,可確保LCD的畫面最接近真實。  Leica X的螢幕亮度與色彩皆支援微調,可確保LCD的畫面最接近真實。

▲Leica X的螢幕亮度與色彩皆支援微調,可確保LCD的畫面最接近真實。

 左圖為拍攝時的INFO顯示切換;右圖為播放時,整體來說就是少了虛擬水平儀。   左圖為拍攝時的INFO顯示切換;右圖為播放時,整體來說就是少了虛擬水平儀。

▲ 左圖為拍攝時的INFO顯示切換;右圖為播放時,整體來說就是少了虛擬水平儀。

Leica X僅內建數位防手震,效果難以和光學防震相提並論,建議安全快門還是採保守設定為佳。  Leica X僅內建數位防手震,效果難以和光學防震相提並論,建議安全快門還是採保守設定為佳。

▲Leica X僅內建數位防手震,效果難以和光學防震相提並論,建議安全快門還是採保守設定為佳。

在自動ISO情況下,最低快門速度上限只能設到1/125秒,對於動態題材較為不利。  在自動ISO情況下,最低快門速度上限只能設到1/125秒,對於動態題材較為不利。

▲ 在自動ISO情況下,最低快門速度上限只能設到1/125秒,對於動態題材較為不利。

包括閃燈、包圍曝光在內,出力值統一由十字鍵上方EV鍵負責,連按即可切換設定項目。

▲ 包括閃燈、包圍曝光在內,出力值統一由十字鍵上方EV鍵負責,連按即可切換設定項目。

除了常見的各種白平衡情境,玩家也可透過色溫值與兩組灰卡自行設定,且所有的模式均支援色彩微調  除了常見的各種白平衡情境,玩家也可透過色溫值與兩組灰卡自行設定,且所有的模式均支援色彩微調

▲ 除了常見的各種白平衡情境,玩家也可透過色溫值與兩組灰卡自行設定,且所有的模式均支援色彩微調

Leica X的對比式對焦系統分為四項AF模式,共通的特色是對焦速度相當「優雅」,再加上移動對焦點需長按DELETE/FOCUS鍵,只能說動態瞬間不是它的強項。  Leica X的對比式對焦系統分為四項AF模式,共通的特色是對焦速度相當「優雅」,再加上移動對焦點需長按DELETE/FOCUS鍵,只能說動態瞬間不是它的強項。

▲ Leica X的對比式對焦系統分為四項AF模式,共通的特色是對焦速度相當「優雅」,再加上移動對焦點需長按DELETE/FOCUS鍵,只能說動態瞬間不是它的強項。

單點模式有較佳的對焦速度,但準確度不如點測光模式。

▲ 單點模式有較佳的對焦速度,但準確度不如點測光模式。

11點模式可自行切換對焦區域。

▲ 11點模式可自行切換對焦區域。

點測光模式強調對焦精準度,不過玩家要有拉風箱的心理準備。

▲ 點測光模式強調對焦精準度,不過玩家要有拉風箱的心理準備。

比起速度不盡理想的AF模式,Leica X的手動對焦顯得實用許多,操作時只要順時針旋轉對焦環離開AF位置,配合MF輔助放大顯示就能輕鬆判斷準焦。  比起速度不盡理想的AF模式,Leica X的手動對焦顯得實用許多,操作時只要順時針旋轉對焦環離開AF位置,配合MF輔助放大顯示就能輕鬆判斷準焦。

▲ 比起速度不盡理想的AF模式,Leica X的手動對焦顯得實用許多,操作時只要順時針旋轉對焦環離開AF位置,配合MF輔助放大顯示就能輕鬆判斷準焦。

Leica X的底片模式承襲了自家的色彩詮釋,其中豔麗風格濃而不豔,非常適合好天氣時套用;而黑白/高對比是單色調影像的最佳夥伴,尤其面對光影或線條感強烈的題材,直出就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Leica X的底片模式承襲了自家的色彩詮釋,其中豔麗風格濃而不豔,非常適合好天氣時套用;而黑白/高對比是單色調影像的最佳夥伴,尤其面對光影或線條感強烈的題材,直出就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Leica X的底片模式承襲了自家的色彩詮釋,其中豔麗風格濃而不豔,非常適合好天氣時套用;而黑白/高對比是單色調影像的最佳夥伴,尤其面對光影或線條感強烈的題材,直出就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下一頁看ISO與鏡頭表現)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