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市,有時候「桃城」、有時候「諸羅」,它是嘉義,被山海環繞的平原城市。小時候不明所以,一個城市怎麼有好幾個名字,後來才知道它的歷史悠久,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名字,其一是諸羅,取其「諸山羅繞」之意;其二是桃城,因其四周古城牆圍繞,遠觀就像顆桃子。至於嘉義,則是清朝天地會林爽文之役(1786~1788)時,當地人民協助守城,乾隆皇帝「嘉其忠義」而賜名「嘉義」。

 

嘉義,山海交錯的悠活城市不管是桃城、諸羅,還是嘉義,我喜歡這城市,喜歡它靠近山也靠近海,喜歡它可追溯自荷蘭時期(1624~1662)的建城歷史,更喜歡它徐緩的生活步調。這就是我的城市,我生長的嘉義。

 

既是熱帶,也是亞熱帶

一條看不見但很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地理課本才讀得到的北迴歸線,緊密地嵌合在這城市的土地上,將台灣劃分為以北的亞熱帶跟以南的熱帶,自己則兼具熱和很熱兩種氣候。

從台一線經過,可以看到這條橫跨省道的紅色北迴歸標誌。▲從台一線經過,可以看到這條橫跨省道的紅色北迴歸標誌。

北迴歸線太陽館,它也是第六代的北迴歸線建築,不定時展出科學教育相關主題展覽。
▲北迴歸線太陽館,它也是第六代的北迴歸線建築,不定時展出科學教育相關主題展覽。

第五代(左)與第六代(右)的北迴歸線建築▲第五代(左)與第六代(右)的北迴歸線建築

夕陽西下,伴著北迴歸線紀念標誌▲夕陽西下,伴著北迴歸線紀念標誌

 

遊走在都市與鄉村的邊際 

嘉義市近郊有些農地,毋須刻意起行,就這麼無縫從城市切換到鄉村景觀。小時候,總喜歡跟著外公外婆到農地去,在田埂上走著,對著雞舍裡面的雞群惡作劇,夏天到大圳裡游泳。

映著夕陽的水田和田梗,是我夏日傍晚的回憶▲映著夕陽的水田和田梗,是我夏日傍晚的回憶

青蔥的秧苗▲青蔥的秧苗

農田提供都市難得一見的綠意。▲農田提供都市難得一見的綠意。

農田休耕時,栽種的油菜花,可以讓農地休養生息,也可充作綠肥。▲農田休耕時,栽種的油菜花,可以讓農地休養生息,也可充作綠肥。

 

搭火車上山下山

嘉義位於高山與平原的交界處,這城市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伐林業而興盛,也因此打造了運送木材用的高山鐵道,短短幾個小時從平地到高山, 一下子就到了諸山羅繞的山頂。

秋冬時節,東北季風帶來豐沛水氣,富含水氣的雲霧沈積在山脈之中,此時看到阿里山雲海的機率是最高,尤其當午後冷空氣下降,更是絕佳的時間點。

要拍到雲海翻騰的景像,需注意與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跟風景攝影一樣,順光拍攝,可以避免大逆光,也能漂亮呈現藍天雲海。

拍攝雲海的訣竅不大,主要還是要看天候狀況,如果遇上好天氣,由於高山空氣相對乾淨,再加上適當調整白平衡等色溫,可以完美拍出藍天與雲海的漸層顏色差異。

至於視角,有些人偏好超廣角鏡的磅礡,我卻熱愛約100mm左右的視角,山脈之間的稜角,有如一座座浮出海面的小島。雲海、雲海,實至名歸。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鐵道是嘉義、也是台灣最獨特的美景。▲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鐵道是嘉義、也是台灣最獨特的美景。

紅色的火車頭和車身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鮮明標誌▲紅色的火車頭和車身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鮮明標誌

姊妹潭經常煙霧裊裊,別有朦朧美。▲姊妹潭經常煙霧裊裊,別有朦朧美。

高聳入雲的高山林木群▲高聳入雲的高山林木群

提起阿里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出。
▲提起阿里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出。

不是每天都有雲海,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到雲海,諸多不確定因素,讓拍到一張完美的雲海圖顯得格外難得。
不是每天都有雲海,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到雲海,諸多不確定因素,讓拍到一張完美的雲海圖顯得格外難得。▲不是每天都有雲海,也不是每個人都看得到雲海,諸多不確定因素,讓拍到一張完美的雲海圖顯得格外難得。

如果天氣好,高山的月光、晚霞、雲海令人驚艷。▲如果天氣好,高山的月光、晚霞、雲海令人驚艷。

每當櫻花季,阿里山上總是有著如織的遊客。▲每當櫻花季,阿里山上總是有著如織的遊客。

老蒸汽火車頭是櫻花季的焦點,隨時有許多鏡頭對準拍攝。▲老蒸汽火車頭是櫻花季的焦點,隨時有許多鏡頭對準拍攝。

在嘉義,短短一兩個小時可以上阿里山,同樣一小時內,一路往西,也能逛到海邊的東石和布袋。時間抓緊一點,日出到阿里山拍,夕陽則直奔至東石海邊的漁人碼頭捕捉,火紅色的斜陽傍著堤岸, 調整一下白平衡,就是漂亮的鵝蛋黃...

看嘉義地區更多特色景點介紹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