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實攝影最高殿堂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裡,唯一一位的台灣攝影師:張乾琦。長時間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隔閡,其中以關切遊民與精神病患的《鍊》、以及探討偷渡客的《紐約唐人街偷渡客》最具代表性。這回,張乾琦將在台舉辦《攝影,再見,攝影》講座活動,與更多讀者們分享25年來的影像歷程與轉變。在此之前我們很榮幸地以mail方式與張乾琦聊影像,讓大家先透過文字認識這位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國際攝影師。

Q:在數位攝影蓬勃發展的時代,您心中的紀實攝影定義是否有所改變?

無庸置疑的!就我所觀察到目前整體的攝影範圍裡,無論是數位或是類比的方式,紀實攝影的魅力與定義更為擴展延伸了。

Absolutely. What I have learned is in the whole spectrum of photography, digital or analog, the charm and the definition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s ever-expanding.

張乾琦,1961年出生於台灣,並在1995年獲得馬格蘭通訊社提名加入其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張乾琦,1961年出生於台灣,並在1995年獲得馬格蘭通訊社提名加入其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Q:紀實攝影25年來是否有所顯著轉變?您的攝影方式是否也因此改變?

我以往都只使用一個相機、一個鏡頭,以一個攝影師的角度來面對這個世界,現在我通常隨身攜帶三個相機和三個麥克風!對我來說的確是很大的改變!

I used to be one camera, one lens, one man against one world. Now I travel with three cameras and three microphones. What a change!

 

Q.如何選擇攝影器材(底片機或數位相機)?攝影器材與拍照理念如何搭配?目前常使用的數位機種為何?對於拍攝作品的影響?

底片機或數位相機?我兩種都使用,而且我相信「少即是多」。無論如何,故事本身將決定要採用的媒介(或工具)。了解工具是更貼近使用攝影作為個人語言的一步。

順道一提,我目前隨身攜帶 Mamiya 7、Sony RX1和Sony A7。

Analog or digital? I use both and I believe "less is more." In the end, the story itself will dictate which medium to employ. Understanding the medium is one step closer to applying photography as a personal language.

Btw, I travel with Mamiya 7, Sony RX1 and A7...

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 馬格蘭通訊社 攝影師 張乾琦 專訪

 

Q.請與我們分享25年攝影歷程中,影響攝影風格轉變的關鍵或事件?

經過約25年,我持續表現疏離與連結的抽象概念,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源自於我兩段截然不同的移民經驗。一開始在美國,後來在奧地利。在攝影實踐端,我所學到的是在整個攝影歷程中,紀實攝影的魅力與定義是不斷擴大與延伸的。

After some 25 years, I continue to makes manifest the abstract concepts of alienation and connec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ies that bind one person to another was drawn on my own deeply divided immigrant experience first in the United States later in Austria. On the photographic practice end, what I have learned is in the whole spectrum of photography, the charm and definition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s ever-expanding.

 

Q.請您以同時在台灣和歐美發展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台灣攝影領域中所需的新觀點?

我對於攝影環境沒有那麼熟悉,但我將會在近期的「α攝影家系列座談」中分享更多相關的看法。

I am not familiar with the photographic landscape but I will share all the experiences during the upcoming lecture.

 

Q.截至目前為止,在您鑽研發展的主題中(如:唐人街、鍊等等),哪項主題最具挑戰性?

《紐約唐人街偷渡客》的主題開始了22年後依舊沒有停止,持續還在進行拍攝中;至於《鍊》,經過了21年,我依然和這個主題相連在一起。

Chinatown, after 22 years in this project, it is still work in progress and The Chain, after 21 years, I am still chained to The Chain.

 

Q.拍攝主題多與亞洲國家有關,未來的計劃中是否有與歐美國家相關的主題?

在亞洲、美洲或其他地方,那種自願或非自願的連結一直使我著迷。

In Asia or in America or elsewhere, it's the chain that binds-voluntary or involuntary- has continued to fascinate me.

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 馬格蘭通訊社 攝影師 張乾琦 專訪

 

Q.在紀實攝影之外,平常是否也常拍攝風景、旅行等相關主題?

拍攝風景或記錄旅途的過程也可以是一種紀實攝影。

The process of focusing on landscape or chronicling journey/passage can be just as documentary as it can be.

 

(後面還有:張乾琦分享紀實攝影拍攝中,如何拿捏主、客觀立場的心得分享)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