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快速,我們按下快門已經不再受到限制,這也讓年輕朋友在拍照時不再細心,不再仔細觀察,不再精準的考量曝光,因為一切的一切只要進到電腦,似乎都有解決的辦法,但這樣對嗎?
後製,顧名思義就是後端製作,而燈光判斷,燈具架設或是模特兒引導等,都可稱為前製,一直以來「後製」都有不少人爭論它的是與否,有一派說後製過後就不叫照片,而是製作的影像,既然是製作的影像就不能稱為攝影,攝影就應該是當下的感動,不管畫面中拍到什麼,就應該要透過照片還原當下的時空。另一派就是主張後製只是一個為了讓照片呈現出更好視覺表現的一種工具。
▲圖片來源:gizmodiva
沒有對或不對,也沒有好或不好,但是在這個話題內,有一件事卻是不變的,就是不管後製與否,後製並不是為了幫拍爛的照片擦屁股,而是為了腦中或是業主的要求所做。
後制不是萬靈丹
是的,不管後不後製,照片都要拍,而且也都應該將照片拍攝在水準之上這點是永遠不變的,尤其數位時代的發展,讓後製工具相較以前簡單便利不少,但後製並不是萬靈丹,照片水準不到位,再怎麼後製也是一團亂,後製並不是用編修軟體左拉右拉,曲線上上下下,不知所以然的使用,以為一張拍壞的照片透過拉成高對比、黑白或是Lomo就可以很有fu,對專業攝影師來說,後製早在拍攝前,就已經是作品最後呈現時考慮的細節之一,該怎麼做也早就已經預想,做與不做完全取決於攝影師的想法,這才是後製在攝影中適當的角色。
所以針對後製,我們應該要很清楚理解,為什麼要後製?又為了什麼要這樣後製。
數位發展快速,我們按下快門已經不再受到限制,這也讓年輕朋友在拍照時不再細心,不再仔細觀察,不再精準的考量曝光,因為一切的一切只要進到電腦,似乎都有解決的辦法,但這樣對嗎?抱持著大不了印章蓋一蓋,修復筆刷刷兩下,引導模特兒的經驗不足導致身形不佳,大不了液化修整身形,這樣敷衍的作業方式,成為了現在攝影玩家普遍的毛病與問題所在。
攝影大師布列松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對於後製他抱持的態度同樣也是可後製,但不沉迷。對筆者來說這就是對於後製最好的一個註解。與其花長時間後製一張照片,或許不如多花點時間與心力拍攝照片,後製並不是不行,而是我們應該更清楚了解後製的意義是什麼。當然,如果有朋友就是想成為合成修圖師,這點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修圖師本來就應該沉迷在後製中精進自己的專業,但是,如果想成為攝影師,請多花點時間拍照,但也需要了解後製該如何做,這對於自己的作品掌握度會有更精準的了解。
後製不是不行,而是比重問題。
延伸閱讀
九尾
攝影,是一種映射,映射出自己的個性,映射出自己的想法,映射出獨一無二的態度。 靠著影像,我們可以天馬行空,我們可以瘋狂叛逆,躲到我們用相機創造出來的世界。
看更多文章
Way Wang's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