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百歲》攝影輯裡,記錄台灣近百位百歲人瑞,近似肖像報導的呈現手法,帶領觀者走進每個人生故事中。真的很難想像,這是出自一位年紀僅二十出頭的攝影師之手,他的名字就叫張國耀。繼《百歲》之後,國耀也似乎找出自己的影像風格,以大量黑白作品搭配帶點滄桑的主體,使人一眼便認出這是他的正字標記。今年PX3攝影比賽,張國耀再次出手,一連拿下一金一銀二銅的亮眼成績,其中他又是以什麼態度經營影像主題? 

攝影師介紹

張國耀 影像工作者

1988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現在居住在台灣,台北。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

因攝影是平面設計元素之一,故加入輔大攝影社開始學習攝影,從此愛不釋手。喜愛拍攝靜物,黑白攝影,動物,表演藝術及人物肖像等...

作品曾獲法國PX3國際攝影比賽二金三銀六銅,美國IPA國際攝影比賽藝術類金獎,英國WPGA 第三屆 Black & White Award 抽象類 First Prize,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作品第二名及肖像類第三名,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評審特別獎,美國B&W雜誌攝影比賽單張第二名及系列優選,2012 New York Photo Festival Invitational Winner等…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Q:請簡述攝影經歷與精神。

國耀:本身是念輔大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組,因攝影是平面設計的元素之一,且它們的關係其實非常密切,故加入輔大攝影社開始學習攝影,從此愛不釋手,後來也很深刻地體會到攝影是有感情的。平常喜愛拍攝靜物、動物、表演藝術等,最近這兩年開始喜歡拍攝人物肖像,作品也多以黑白攝影呈現,比較可惜的是在接觸攝影時就已經是數位時代,從未接觸過黑白暗房,無法體會暗房的奧妙之處。

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其實學習藝術或設計相關的人,理論上來說會比一般人天生就多了那麼一點點關於對美的sense,所以在拍照構圖時會多了一點點的美學思維,因此在我開始拍照的時候,就已經可以拍出一些看起來很「漂亮」的照片,而且照片中會出現有很多的幾何、線條、色塊等,很多看起來像是被設計過的畫面。

在我學習攝影的路上運氣都還不錯,在我們攝影社有一個優良的傳統,除了一般的學術和外拍課程,我們固定會安排照片分享課,會邀請老師或學長姐們回來跟社員討論照片,然後在攝影社裡遇到了陳逸宏老師,他是職業的攝影記者,在那個時候,我就開始知道好的照片不只是拍攝漂亮的畫面,而是在一張照片中找出一些有趣,可以對話的元素,然後也學著如何去解讀照片。在那時候開始,在每次按下快門以前,我都會先思考為什麼要按下這次的快門。我想,除了攝影家或以影像為職業的人以外,「攝影」對大部分人而言只是記錄或追求美好的畫面, 畢竟很多人在拍照的前提都是在說感覺,或是「FU」之類的,當然我也不例外,但我更希望的是在有FU之後,在「美」以外,也要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照片要有某種程度上的意義和可以被閱讀的可能,這是我一直在追求和努力學習中的,簡單來說,一張漂亮的照片不同等於是一張好照片。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Q:過去接觸攝影創作的過程與特別經驗?    

國耀:大四那年我開始了畢業專題製作《百歲》,生平第一個系列作品。在這之前,就而耳聞了新聞系有一位很厲害的攝影老師,所以在那個時候就選修黃建亮老師在新聞系的報導攝影課,在這個專題進行以前,我從來沒有拍攝過所謂的系列作品,也沒有拍攝過人物的作品,在過程中不斷和老師對話討論,慢慢找到一個大方向,後來我也開始意識到攝影好像有很多的可能,在進行這個專題以前我好像都只是在「拍照」,還沒到「攝影」,我覺得拍照可以很單純很隨性,很快樂的追光逐影記錄美好就好,但攝影不一樣。在這過程中知道攝影有無限的可能,它可以是社會學的一部分,可以從藝術的角度探討,可以是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單純是一種記錄,也可以是美學的一部分,可以討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在進行《百歲》這系列作品的時候,真的學習到很多待人處世的事,也讓自己的成長了不少,不管是攝影或是人生歷練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匈牙利藝術家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曾預言:「不了解攝影的人,未來將成為文盲。」,雖然現在人手一機,人人好像也都可以成為攝影師,但我認為現在多數人在拍照,只有少數人在攝影。很多時候攝影也是很渺小,力量很薄弱的,但它終究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只是時機的問題。

 

Q:今年PX3共獲得哪些獎項?

國耀:今年的成績不錯,獲得了Book Proposal(Series Only)Category Winner - Third Prize,一金(Book Proposal),一銀(Advertising/Architecture),二銅(Book Proposal/Documentary,Fine Art)。在PX3或是IPA裡面,主要分成兩大職業和非職業。在職業和非職業底下,會再細分各大領域,比如說:廣告、新聞、自然、藝術、攝影集等,我拿廣告來舉例,在廣告下面又會被再細分成建築,彩妝,食物,音樂等。

這次這組作品得到了攝影集計劃(Book Proposal Category Winner)的總第三名,理論上來說,獎項比Book Proposal的1st place高一級,這一點非常意外也非常開心。在這一次的比賽裡,每一項Category的前兩名得獎作品都可以到法國巴黎參加展覽,可惜《Destroy》只有第三名,差一點就可以到巴黎展覽了!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Q:談談本次參賽作品的發想與緣由?

國耀:因為輔大要準備蓋醫院,所以學校把原先天主教總修院的舊址拆除,當時學校找我,希望我可以在總修院拆除以前去做一些記錄,我一口就答應了這個工作,平常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總修院內部的,我想大概也只有這次機會可以進入裡面看看到底長什麼樣子,也希望可以在這次記錄的過程中拍到一些屬於自己的照片。當我一直拍,他們一直拆,在進入到神父修女的宿舍時,發現窗戶都已經被破壞掉,甚至還有怪手正在拆除窗戶,窗外都是茂盛、充滿生命力的樹,神父修女平常休息睡覺的房間變得非常凌亂如同廢墟,牆上也遺留下許多和宗教有關的符號、海報等,留下來的都是不要的、被遺棄的,這些都是文化的生痕,遺跡。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衝突的畫面。我認為在這裡可以拍到一組作品,於是我就想把這裡每間房間都拍下來,然後就形成了現在這組作品。

創作題目是《天堂的後窗》,英文是 REAR WINDOW,題目靈感源自於希區考克的一部電影《Rear Window》,這部電影是從短篇小說 It Had to Be Murder 改編而來. 

而「Rear Window」這部電影把主題神秘謀殺將婚姻議題和偷窺的,反思與道德批判結合在一起,創作論述大家可以參考這裡:

場域 時間,裂變斷裂;生之樹,十字架。

光線卻延著陰暗角落處去,廢墟斑駁牆上的海報,

家具殘破等物件線索,空留遺跡,人事已非。

當物體被粗暴的方式打破其與世界的關係,所在的空間

便自一般正常運作中抽離孤立,於是窗外與場域的怪誕

形成了矛盾糾結,上演了關於內部的蒙太奇荒謬劇場。

總修院 ,原是神職人員棲身住所,建物經歷史與時間

壓迫,卻終究無法抵擋從消逝到消失命運的捉弄, 遺留下

許多關於宗教信仰中重要的象徵物,十字架如今成了無主物。

在天堂之後,修院老舊身軀,彷彿由時間宣告生命終結。

 

不過目前總修院的宿舍已經完全變成平地了,但我想這組作品應該還可以繼續拍,希望接下來還可以找到類似的空間。我想這也是我最近感受很深刻的,「攝影就是一種緣分」,如果當時沒有人來跟我聯繫,我也不會拍到這組作品。攝影很多時候是題目來找我們,而不是我們去找題目。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Q:參賽作品的拍攝過程,有沒有什麼感到最難忘?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國耀:會想參加比賽主要是讓自己的作品給更多人看見,或是讓更多人認識自己,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是因為我對自己和拍過的作品很沒有自信,再加上我是外國人,所以無法參加台灣國內一些具代表性或象徵意義的比賽,所以就參加國外的比賽嘗試看看。

我第一次參加PX3大概是因為徐聖淵吧,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因為他才知道這個比賽,某種程度上他的確開啟了大部分台灣攝影人的視野。當時在看PX3得獎作品時,就覺得有些作品我好像也可以拍得出來,那時還在大三的我,對影像懵懂幼稚,就抱著嘗試的心態投稿了一些作品參加比賽,後來拿到了在業餘裡的自然類,花得到了第三名,那時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鼓勵,隔年2011再接再厲也拿到了一金二銀二銅,那時心裡在想不會再參加PX3了,這次在比賽截止前有緣拍到這組作品,於是想再挑戰看看,說起來還真的有點心虛和矛盾,因為好像也沒有理由在同一個比賽裡糾纏那麼久,因為得一個或一百個都是一樣的,得獎是一時,努力拍出更多好作品才會是永遠的。曾聽說過一句話,「參加比賽不是挑戰自己,而是挑戰評審」,《PEEP》在2011年同時獲得了IPA和PX3的藝術類金獎,在這之前我把這照片投稿參加台灣的某個攝影比賽,連入選都沒有。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台灣一般民眾對攝影的認知狹窄,我們可以從這兩三年的國際比賽中看出台灣的作品普遍還是以美少女人像為主,鮮少其他的攝影類型作品參加。我們可以在看一些國際比賽的作品時,會發現國外有很多年輕攝影家的作品的主題都很有議題性,甚至很國際性,都是一些很大型的全球攝影計劃。

IPA、PX3、SWPA 這三個是大型的綜合攝影比賽,因此參賽的選項比較多,相對的獲獎機會也比較大,但也很容易被埋沒。在國外還有許多針對各類型各領域的攝影的比賽,大家不妨多尋找適合自己的比賽參加,或許可以在國際上闖出一片天。但是要記得,得獎只是讓自己暫時走得比別人快,但未必會走得更遠。

國耀 × 2013 PX3心得分享:充實自己的視野吧!

 

Q:挑選或排列照片的想法或理由是?

國耀:這組作品大概有10張左右,我挑選了5張畫面對比最強烈的參加這次的比賽。還有兩張單張的得獎作品,純粹是個人的喜愛。

 

Q:本次獲PX3獎項之後,未來想挑戰什麼樣的主題?是否會繼續參賽?

國耀:想要做的作品有很多,幾乎每天早上起來就會有一個新想法,但都還在醞釀中,現在要準備進行新的計劃或創作以前,都會先仔細思考清楚,要琢磨很久。目前最急迫的還是希望可以趕快把未完成的《百歲》做一個整理,包括出版和展覽。未來應該不會再參加PX3了,可能會針對自己的作品參加更具有象徵意義的比賽,或是把金錢投資在攝影集上開拓自己的視野和上課充實自己,畢竟參加比賽是很花錢的!

 

延伸閱讀

Wilson × 2013 PX3 心得分享:攝影是對自身存在的證明

西恩 × 2013 PX3 心得分享:創作是熱愛自我生命的實踐

史旺基 × 2013 PX3 心得分享:攝影永遠是很有挑戰性的一件事

小威 × 2013 PX3 心得分享:有想法就放手去拍,不要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