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拍照時不喜歡使用閃光燈,甚至會討厭閃光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閃光燈正面直射在被攝物上時,光線較為生硬且不自然。但是若懂得活用Canon EOS 7D與生俱來的光觸發控制離機閃燈,必能發揮更具創意的性格影像,以下就由編輯部整理幾項重點,手上的機款具有同樣功能的網友們,也可嘗試跟著我們玩玩看,體驗離機閃燈的樂趣。
閃光燈補光時 加減光控制
擁有E-TTL II功能的外接閃光燈,能自動調整閃光出力,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況E-TTL II測光會失準,這時就必須自行調整「閃燈補償EV值」,以達到較適當的閃光出力,例如閃燈補償+1EV,表示閃光燈出力較標準值大了一倍,反之亦然,因此我們能利用閃燈補償可變特性,更巧妙的運用外接閃光燈來進行補光。
遇到夜景人像,或是背景距離模特兒較遠的場合,閃光燈測光時很容易誤判為光量不足,因此拍攝出來的照片容易曝光過度,這時就必須將閃光燈的閃燈補償-1EV,就能達到較為理想的補光效果。另外,若是白色物體占畫面大部分的面積時,閃光燈就會判斷為光量過大而自行減低閃光出力,所以必須將閃燈補償調整為+1EV至+2EV的狀態,相反的,遇到黑色物體時就必須把閃燈補償設定成-1EV至-2EV,避免曝光失準的情形發生。
▲無論是哪一種外接閃光燈,只要支援Canon的E-TTL II模式,幾乎都可自行調整閃燈補償EV值。
▲在曝光值相同狀態下,隨著閃燈補償EV值設定不同,其補光效果有相當明顯的差異,端看攝影者的表現手法而定。(拍攝資訊:Canon EOS 7D+E F 24m m F1.4LUSM。F/2.8, 1/60s, ISO 1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JPEG。Model:蛋蛋。)
內閃觸發離機閃燈 營造多重光源感受
EOS 7D最令Canon玩家激賞的新功能,就是不需要任何額外輔助配件,直接以內置閃光燈觸發外接閃光燈,進行離機閃燈補光攝影。離機閃燈的拍攝方式,是將內閃視為正面補光的主燈,而離機外接閃光燈用來做副燈。由於內閃屬正面光,容易出現光質過硬的缺點,建議利用內閃柔光罩等配件來柔化閃燈光線。至於離機閃燈部分,我們可以嘗試讓閃燈面向背景補光。若是有距離較近的背景,則能消除內閃正面補光所造成陰影;而稍遠且有前後感的背景,建議用離機閃燈平衡主體與背景間光線落差,並營造光線方向性。
▲由於離機閃燈模式靈活性高,可任意決定補光位置,所以攝影玩家們可發揮自身創意,多嘗試不同角度的補光方式。
▲改採離機方式後,由Model右前上方補光,營造出有別於機頂補光的亮暗陰影層次感。(拍攝資訊:Canon EOS 7D + EF 24mm F1.4L USM。F/8, 1/125s, ISO 1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JPEG, Model:蛋蛋。)
不同角度 光源效果大不同
另一個常用方法,則是將離機閃燈朝向拍攝主角邊緣補光,尤其是髮絲部份,這樣能利用光線為主體勾邊,強調並突顯主體。運用這類型的方法時,可嘗試將離機閃燈架設在主體斜後方或正後方,斜後補光針對主體的其中一側補光,正後方則是於主體背面側表現勾邊效果。
而離機閃燈位置的高低、出力,也都會影響拍攝成果,端看拍攝者想要表達怎樣的特殊效果。另外,一般我們會儘量避免離機副燈進入影像畫面中,但也有燈光視為畫面構成元素的創意做法。不過這種拍攝方式,通常會引起畫面雜亂的副作用,所以取景構圖時,也要特別注意主角與離機燈之間的前後遠近關係。
▲A圖以自然光源打出Model臉部的「林布蘭光」,但因背後光線不足,所以B圖在Model背後增添一支離機閃燈,勾勒出髮絲輪廓光,加上原有自然光源,便成了自然光與人工光混合運用的攝影作品。(拍攝資訊:Canon EOS 7D+EF 24mm F1.4L USM。F/2, 1/60秒,ISO 4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JPEG,Model:蛋蛋。)
作者/攝影:林家興、洪嘉徽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 PHOTO雜誌 NO.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