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登山裝備推陳出新,品質與樣式也較以往精良,但登山運動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若再加上一路緊揹在身上的攝影器材,更提高了登山活動的困難度。雖然一路上各種人為與自然的變數仍不少,但提前準備卻能增加成功的機會,雖然歷經了千山萬水、長途跋涉的辛苦歷程,卻能為自己帶回值得一世收藏的自然美景,這也是許多風景攝影愛好者不辭辛勞也要共襄盛舉的原因之一。有哪些是登山前該做的功課呢?請看~

登山攝影組隊與行進

山岳攝影除了須具備耐力與體力兼具的健康體魄外,舉凡攝影器材與登山配備的選擇、路線規劃以及多向登山攝影的前輩們請益⋯等事前準備功課也相當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這個道理。登山活動因路線較複雜或深入,因此不同於一般可隨意進行的健行運動,通常會相約一群志同道合(以防發生有人只求攻頂不拍照,有人卻想要拍攝沿途美景此般意見分歧的情形)的人,在組隊後有計畫地擬定計畫書、體能訓練、統一辦理保險與入山(入園)證,必要時會規定團體(個人)裝備,以及飲食、住宿等各項事宜。

在登山攝影團隊之中有位重要人物,他必須是一位具備經驗且熟悉山況的領隊或嚮導,有能力精準掌控時間、隨時隨地依照隊員們的身體狀況調整行進與休息的時機,並且引領隊員們安全地前往目標地。登山攝影入門或輕裝登山者,可以維持每走30分鐘休息5分鐘或是60分鐘休息10分鐘的頻率,讓身體也能夠喘口氣;如果是登山老手或著重裝登山,建議每走60分鐘休息10分鐘。但實際狀況仍應視體能、路況與拍攝時間做機動調整。

登山找攝影題材,事前準備做足最重要

 

行進的技巧

一開始的登山行進速度建議以平穩為主,腳步的重心應平均地落在腳掌,絕不能起步就快走或大步跳躍,否則可能招致抽筋的下場。未免膝蓋關節承受過大壓力,若遇上坡路段應先放慢步行速度,並且上半身略為往前傾,以膝蓋帶動腳向前跨。若坡度越陡,步伐應越小,而海拔越高,則步伐應越慢;遇下坡路段時切忌勿跑步而應將視線往下、腰部放柔軟(勿挺直腰桿)緩步下坡。上下坡時若想攀扶草木,建議先輕拉測試其穩固性,因為即便是大樹幹仍有可能根部腐爛而不堪倚靠,故避免推靠或攀拉枯木。

登山時務必遵照預定路線行進,以免為走捷徑而落單甚至迷失路途。隊員間的距離最好保持數步之距,且隊伍不可拖太長,至少要維持在以聲音能呼應或彼此在視線範圍內的距離。若在山中突遇雷雨,為防遭到雷擊,絕對不能手持金屬物品、靠近大樹或站在突出處。為保持行進間的體力,維持適當休息是絕對必要的!另外也可以藉由一些登山配備或妙方,減輕身體的負擔。例如登山手杖有助加強手臂推力,能夠降低雙腳的受力並保持身體平衡。此外,登山前、行進間不可以飲食過飽,以少量多餐為進食原則。

登山找攝影題材,事前準備做足最重要

 

天候、衣著、宿營

天候:

一般而言,臺灣的高山氣候溫度,是與海平面高度呈反比。更精確地說,自海平面起算每上升1000公尺,氣溫將會降低6度,若遇上下雨、刮風等狀況,「體感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對於登山者而言是一項相當嚴峻的考驗。建議在行前應提前注意一周氣象預報,且若行前一周登山地點曾發生豪大雨、地震或颱風,應避免行經有落石情形或距離較長的路線,在入山後更應隨時注意氣候轉變情況,以便及時因應。

衣著:

登山者的良好的體力、耐力是登山活動的必備要素外,學習適應突如其來的氣候轉變,更是登山之行的必經過程。烈日下的舉步維艱、風雨間緩步前進、踏著雪逆風而行、在冷冽潮濕的夜晚瑟縮在睡袋中⋯想要跨越大自然的嚴峻考驗,學習「三明治穿衣法」便能輕鬆因應詭譎多變的高山氣候。

第一層 — 內衣

穿在最裡面的排汗衣,可以幫助出汗的身體保持乾燥、透氣、舒適,但目前市面上的排汗衣價格不一、品牌種類多,建議可依照自身需求選購排汗系數較高的貼身排汗衣。

第二層 — 保暖層

排汗衣外應以添加保暖功能為主的衣服,避免身體出汗後不小心受寒,建議可選擇材質為羽毛、Polartec、Windstopper的產品,其保暖效果較佳。

第三層 — 外層衣

最外層衣服的功能為防水、防風,甚至更好的材質還具備透氣功能,主要材料為鐵弗龍。但須注意,通常防水透氣衣物的使用期限約在5年,選購時應記得詢問出廠年份與保養清洗重點,以免花了錢、穿到山上後才發現外套已喪失防水功能。

個人的體溫調節:

登山運動容易讓人流失大量水分,當身體出汗時應稍稍解開衣服的數顆釦子或是打開夾克以達散熱目的並預防中暑,且千萬不能一感到熱就脫衣服,否則容易不小心就受了風寒。清早或天未明的登山行程,應該要慢慢地行進、少喝水、少休息,且不論休息時間長短,只要是低溫或在迎風面,都應加件外套、注意身體保暖。當抵達夜宿營地時,應立刻更換乾燥舒適的衣物,睡覺時也須注意頭部、耳朵與手腳的保暖。

露營地的選擇:

露營地的首選為地勢平坦且取水便利之處,若實在別無選擇,必須夜宿傾斜地則應頭睡在地勢較高之處。入睡前先觀察氣候變化,甚至預期會下雨時,可在露營地的週邊挖排水溝以預防積水。

不適合駐營夜宿的場地

  1. 山崖下方,因可能有落石掉下。
  2. 河岸邊,因有洪水發生或有水位上升之虞。
  3. 山頂,因風強雨驟又少遮蔽物,應避免夜宿該地。

面對野生動物:

一般高山縱走的行程多會碰到山羌、水鹿、山羊等動物,雖然偶爾也有機會看見黑熊,但牠們通常不會主動接近營地,也不太會主動攻擊人,假如真的不幸與黑熊正面對峙,記得切勿裝死(黑熊其實會吃死屍!)、驚慌失措(可能會激怒牠)、爬樹(黑熊也會爬樹!),只要整個團隊默默離開即可,若真的必須開戰,就用野生動物們最怕的火把嚇唬牠吧!

低海拔的登山行程比較可能遇到山豬、彌猴等動物。會主動靠近營地的動物往往不具備危險性。許多野生動物都是被登山客遺留的食物或罐頭殘渣吸引而來,因此想要避免野生動物的拜訪,不亂丟垃圾並妥善收拾好食物與隨身物品,將是最有效的方式。

登山找攝影題材,事前準備做足最重要

 

(在山上駐紮,帶麥當勞最方便?哪些食物才能真正發揮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