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糧食
公糧:
吃飽睡好是登山客唯一需要在意的事情,對食物的喜好不在討論範圍內,畢竟吃得飽,隔天才有氣力繼續前行。一天內能夠解決的登山行程,通常不會動用炊具,只須攜帶個人喜愛且重量輕盈的食物,如麵包、壽司、飯糰等。但若需過夜,則爐子、鍋子等炊具與食材就屬於必備裝備了!
登山天數越長,表示所需攜帶的食物也就越多,當你已揹負了頗具重量的行囊與攝影器材還有一堆鍋碗瓢盆,輕巧便利、熱量高、美味又具營養價值的食物便成為登山糧食的首選。舉凡麥片、泡麵、稀飯、米飯、餅乾、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都是能夠提供人體熱量與體力補充的主要來源!食物攜帶的量應經過精確估計,以容易保存、輕巧便利、不會產生廚餘垃圾(或記得攜帶垃圾下山)做為選擇食物的前提,吃多少帶多少,以免為自己增加多餘的負擔。
行動糧(私糧):
私糧,顧名思義就是以個人喜好而定。由於登山活動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正餐所能補給的熱量大約兩、三個鐘頭就被消耗殆盡了,因此更突顯了行動糧的存在必要。由於行動糧的目的在於短時間內補給身體熱量,因此以高熱量、能夠邊走邊吃的食物為主,如巧克力、肉乾、糖果、葡萄乾、花生⋯等。但請注意,熱情分享的表現不用出現在此時,只須準備你自己夠吃的份量,否則人人互相請吃行動糧,只是多增加彼此的負擔罷了。
戰備糧:
戰備糧,是每一位登山客必知也必遵守的一項原則,即每一次的登山活動,都應該多預備一份糧食,以備不時之需。戰備糧必須具備耐久放、高熱量與可隨拿隨吃的特點。登山糧食的準備原則為考量行程需要、重量、調理難易度、營養、熱量與口味等。而屬於個人喜好的帶什麼?帶多少?則可先詢問有經驗的前輩與嚮導,且在每一次的登山活動結束後,檢視是否帶了過多不必要或沒用到的東西,反覆地審視與改善,相信能便能提升你未來準備裝備的精準度!
飲水:
許多入門登山客都會在過程中喝下大量的水,但其實對水的需求量大,意謂著你的背包重量也會加重,且水喝得多,也將加速體能消耗,遇到自己沒水卻口渴難耐時,若是不顧一切地豪飲溪水、湖泊、水池、雨水、露水等生水,最後卻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或腹瀉。
因此欲攜帶的水量,應於出發前針對沿途水源狀況,詢問熟悉路況的前輩後再做考量,且即便找到水源,為免腸胃不適的情形發生,建議可先將生水與自己攜帶的水以1:1的比例調勻後飲用;山泉水也應煮沸後再喝。行進間的體溫較高,容易感到口渴,若在此時瞬間喝下大量低溫冷水,可能會讓人體電解質隨著汗水流失,在止步、喝水、繼續行進的循環中,身體將會因流失大量電解質而讓你難以繼續行程,因此,少量且分次飲水,是行進間飲水的重要技巧,請務必牢記。
駐營之後通常會開始煮飯、燒水與補充隔日個人所需之水分,在水源充沛的情況下,此時可以泡茶、水加鹽(補充體內電解質)、加酸梅、檸檬紅茶粉、運動飲料粉等添加物,增加飲用風味,並且應喝到正常解小便後再就寢。但若是水源不足的情況下,便需要由嚮導指定分配每人隔天須負責背負多少量的公水,假如有背不動的情形,應由嚮導轉分配給其他隊友,畢竟山中水源尋找困難,不可隨意倒掉或喝掉。
登山裝備(每人都應有自己的裝備表,本文僅供參考。)
- 個人裝備:背包、水、打火機、排汗衣、登山鞋、禦寒衣物、盥洗用具、風雨衣、頭燈、禦寒帽、遮陽帽、手套、碗筷、防曬油、登山杖、個人藥品、小刀、睡袋、睡墊、哨子、個人行動糧、戰備糧⋯等。
- 團體裝備:指北針、地圖、GPS、帳篷、營燈、鍋具、燃料、瓦斯 / 汽化爐、登山繩、吊帶勾環、擋風板、水袋、糧食 / 備糧、急救求生用品、通訊器材及方便的鏟子⋯等。
- 雪地裝備:冰爪、護目鏡、護唇膏、防晒油、保溫瓶、登山杖二支、睡袋、充氣睡墊、雪地帳糧食、露宿袋、背包、雪鞋(雙重靴)等。
特殊裝備
登山背包:
登山背包的式樣大致分為外架式與內架式兩種。初學者多以內架式為宜,但外架式價錢便宜,容量大且取物方便,現今仍是縱走者與嚮導的最愛。登山背包尺寸是以容量(公升)來計算。一般Hiking(郊山,中級山)多採30∼40LE即可。Trekking(百岳3∼4天)採用55∼75 LE即可。Himalaya(縱走6∼7天以上)以80 LE以上為宜,可依自己的登山行程規劃欲購買的尺寸。
帳篷:
除了欲縱走或是認為自己體能良好者可選購個人二人帳(約1.5∼2.6KG)外,一般不建議自己背一個二人帳。而四人帳(約3.5∼4KG)是目前最適合於登山時使用的帳篷,可睡三個人。由於重量不輕,建議可由體能狀況佳者負責背,且不要讓他背公糧,如此他才能提早到駐營處將帳篷架好。登山帳篷主要分為雪地帳、休閒帳、登山帳三種,其中登山不可帶休閒帳上山,且雪地一定得用雪地帳,錯誤使用帳棚可能會使支架因風大而斷裂。
睡袋:
睡袋的保暖度是登山客最須注意的選購重點,其填充材質主要有羽毛、人造纖維及棉質三種。保暖度最佳為生活在寒帶的水禽如鴨、鵝的羽毛,其次為陸禽如雞、鴕鳥、鶉⋯等;保暖力僅次於羽毛的人造纖維,具備抗潮溼及保養簡便的優點,因此接受度也相當高,其中人造纖維的中空纖維、超細纖維較常用於高級睡袋;棉質睡袋僅適用於平地或低山露營時使用,雖然價格便宜但保暖性較差,不建議登高山時攜帶。
市面上販售的睡類種類繁多,而總重在1.2KG以下的睡袋其羽絨重量僅在0.6∼0.8KG之間,無法在冬天或高山宿營者提供保暖效果。因此購買時應注意該睡袋所標示適用的溫度為何,適用於攝氏0度環境的睡袋,可以提供登高山的人良好的保暖效果,但若要到雪地登山則須另備露宿袋。
登山手杖:
正確地使用登山手杖可以減輕雙腳原本需要承擔約7∼10公斤的壓力,不僅能減少上下坡對膝蓋的負擔與傷害,更能幫助登山者增加行進的穩定度。但若路途中會行經矮箭竹林與樹叢時,登山手杖便顯得相當不便,因此在一開始使用手杖時,便應先將手杖頭附的腕帶掛在手腕上,就算不使用也不須擔心該擺放在哪;但若需要攀爬時,建議可先將手杖固定在背包上,才不會影響行動。
正確使用登山手杖5重點
- 手由下往上穿過腕帶後輕鬆放下,腕帶自然托住手腕時,把手掌握成U字型,讓手指輕夾握住登山杖。
- 行進時只須配合腳步將身體重量平均地攤在手掌與腕帶上,手指僅需能輕鬆提起並控制登山杖的方向即可,不須過於施力。
- 遇到陡上坡路段,身體隨著腳往前傾時,手杖應向下、向後用力堆。
- 下坡時,手杖的著力點變成在腳尖前方,坡度越陡時則著力點要愈靠近腳尖部。
- 當腿部受傷時,登山手杖應放在患部的同一側,藉由手杖以協助支撐身體重量。
登山鞋:
登山鞋主要有出單純防水與Gore-Tex防水透氣這兩種。選購試穿前建議著2雙登山襪,且腳後跟應預留一指的空間,增加步行舒適感,鞋帶綁妥後可以用腳尖輕踢地板,腳尖不應有踢到鞋尖的感覺,購買後應先試走或試爬小山,讓鞋子適應腳型,才不會在登山路途中發現鞋子咬腳而舉步維艱。
登山最好能著專業的登山鞋,畢竟當高山路況不佳、背負的裝備又相當沉重,一雙好鞋不僅能幫助你保護腳踝於足底,還能幫助你健步如飛,但選購時仍應考量自身的經濟狀況與登山路途狀況,多做功課、多試穿,才能選到一雙最適合你的好鞋。
登山襪:
為了避免長途跋涉造成腳磨破皮,建議登山時穿著兩雙,又或者你的走路姿勢正確且穿著的是專為登山設計的厚版、襪底加厚的登山襪,則穿著一雙登山襪即可。
不少登山襪標榜了眾多高科技功能,如貼身、防臭、抗菌、快乾、調溫、增進腳底血液循環等,但價格較貴,是否有需要購買則視個人需求而定。
(我想在山上拍得好照片,器材該怎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