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像創作
因為工作崗位,政全經常跟著消防隊跑火場,拍下許多令人震撼的火災現場照片,2005年以消防隊攝影集獲得曾虛白新聞攝影獎後,也因此意外開啟了一段新的創作旅程。在一次火場意外中拍攝新聞照片,恰好有個畫面是消防隊員手持電鋸,鋸開畫有塗鴉的鐵捲門,這個畫面給了他一個靈感,台北街道塗鴉這麼隨處可見,何不開始著手紀錄塗鴉文化?於是政全開始尋求願意合作的街頭塗鴉藝術家,開始拍攝街頭塗鴉主題;台灣街頭塗鴉的人大致分為三種,其一是非法塗鴉,堅持叛逆精神,其二是合法塗鴉,享受正當休閒,最後為商業塗鴉,藉著塗鴉賺錢。
▲拍攝這張火場消防隊員鋸開鐵門救援的照片,正好給與政全紀錄塗鴉創作者的靈感。
在台灣,街頭塗鴉是一門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藝術,透過與塗鴉團體的接觸與朝夕相處,一起瘋狂、一同冒險、一起被警察抓,政全說:「其實這些塗鴉者並非故意挑戰公權力,而是想要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雖然警方以油漆刷白牆面,加碼檢舉獎金......等強硬手段,企圖讓塗鴉消失,卻也迫使這些塗鴉客去挑戰更高、更危險的地方噴畫。他認為,與其一味阻止,不如透過影像敘事,教育下一代正確觀念,學習欣賞、接納不同事物,未來只要塗鴉畫在對的地方,也能建立新的藝術價值。
▲街頭塗鴉是台灣街頭常見的景物,記錄這些塗鴉工作者的藝術創作與生活態度,相當有趣且富話題性。
除此上述創作外,政全也時常支援消費影劇組,與許多知名藝人合作,加上認識的塗鴉藝術家幫助,拍攝一系列以「對話」為名的攝影作品。攝影師與藝人之間的引導、溝通與互動,就是一種型式上的對話,這組照片呈現方式,包含了藝人與政全本人的肖像,最後再加上塗鴉符號大膽點綴,展現出富有時尚潮流的現代感。
▲「對話」創作系列:高政全+楊采妮+塗鴉藝術家debe。
▲「對話」創作系列:高政全+阮經天+塗鴉藝術家colasa。
心路歷程
政全1999年畢業於美國加州雷尼學院,在學主修攝影科,他回憶,有一堂主修課就叫新聞攝影,當時數位相機仍未普及,教授仍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將底片處理並沖洗出來,「期末考當天是考照片發稿,所以大家都在搶著用暗房,」他笑說,「我確定拍到可以的照片後,不管一捲底片是否拍完,就直接衝回暗房沖洗。」。他補充,雖然現在攝影記者人手一台數位相機,也有了3G網路與小筆電可以直接發稿,但時間壓力,仍是一名攝影記者每天必須面對的課題。
▲在立法院前拍照。大批警察駐守立法院門口不讓記者進入。
▲協助警方救援翻覆的計程車,將受困司機與乘客救出。
▲拍攝新聞照片經常身處事件其中,這時要眼明手快,拍完照片後立即抽身自保。
畢業回國後,政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出版社擔任攝影編輯,之後轉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至今也邁入第七個年頭。除政治、演藝與消費新聞外,社會突發新聞,也是政全努力經營的目標。
他說,其實攝影記者並非都如外面所言,這麼冷血、嗜血。因為照片只能說明一個角度。他回憶,有一回拍攝計程車翻覆的意外,各家平面攝影記者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同業先拍攝幾張照片後,立刻幫忙警方推車救援,並非只是袖手旁觀,而他也馬上拿起相機紀錄現場,用真實影像為攝影記者平反。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新聞事件,雖然只是工作一部分,未來政全仍繼續試圖在攝影中,找尋影像的價值與意義。
▲等待新聞時,各家媒體同業習慣聚集在府院部會記者室,一起討論新聞時事與交換心得。
▲無線電對講機是掌握突發新聞的重要利器,也是攝影記者們不能說的祕密。
▲通常下午四、五點之前要趕著將照片上傳至發稿系統,所以必須透過筆電加上3G等無線網路進行圖文上傳作業。
高政全
曾擔任中國時報八年攝影記者, 其中耗費兩年半時間深入拍攝台灣塗鴉文化,透過影像展覽及媒體報導,讓更多人瞭解塗鴉文化
2010 外籍勞工在臺側影攝影比賽第一名
2009 社會光明面新聞攝影獎
2008 第22屆吳舜文專題新聞攝影獎
2006 全國消防攝影比賽第二名
2005 第31屆曾虛白新聞攝影獎
Flickr:http://www.flickr.com/photos/chunpower/
延伸閱讀
從戰地孤兒到百萬巨星,專訪 美國攝影師 伊萊.律德 Eli Reed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PHOTO 雜誌 NO.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