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T1名片機,開創隨身機新領域

說到Cyber-Shot系列,最不能漏掉T系列帶來滑蓋名片機的濫觴。DSC-T1機身厚度只有1.73公分,滑蓋設計兼具開關機以及保護鏡頭的作用;鏡頭組採用潛望式設計,無論開關機、變焦時鏡頭皆不會突出機身。T1擁有510萬畫素,機背還有2.5吋的大螢幕,可說是當時最潮的消費型數位相機。

高階的F系列專業機種,也端出DSC-F828誘惑專業玩家,延續特殊可旋轉式鏡頭的特色,並搭載2/3吋Sony四原色CCD感光元件、810萬超高畫素、28-200mm的T*鍍膜卡爾蔡司鏡頭,成為當時專業級消費型相機的翹楚。

2003年Sony推出全新T系列,DSC-T1厚度只有1.73公分,並可拍攝510萬畫素影像。
▲2003年Sony推出全新T系列,DSC-T1厚度只有1.73公分,並可拍攝510萬畫素影像。

2003年推出的專業機種DSC-F828,搭載Sony獨家四原色CCD感光元件、擁有810萬畫素。
▲2003年推出的專業機種DSC-F828,搭載Sony獨家四原色CCD感光元件、擁有810萬畫素。

2004年Sony端出可同時拍照及錄影的混合機種DSC-M1,機身設計相當獨特,握法接近DV的方式,螢幕可向左或向右滑動並旋轉,與當時Sony Ericsson的手機S700有些相似;搭載Hybrid REC混合錄製模式,可在錄影時同時儲存靜態影像,機身有獨立的快門鍵和錄影鍵,按下快門可同時拍攝靜態影像、並記錄按下快門前後各5秒的影像。2004年的二代機種DSC-M2提升按鍵設計,並提供更好的雜訊抑制能力。

2004年的DSC-M2,如DV握法的旋轉螢幕設計也是相當特別的產品。
▲2004年的DSC-M2,如DV握法的旋轉螢幕設計也是相當特別的產品。

2005年T系列可說是再度展現Sony的技術力,T77的機身厚度只有0.98公分,是相機界最薄的機種,為此Sony使用新開發的零件、以及獨家高密度鑲嵌技術;T77因為太薄了,因此刻意將機背操作鍵設置在左方,強迫使用者以雙手操作相機,以求穩定性。

另一方面,T系列也朝更全面的規格前進,DSC-T9搭載光學防手震架構,減低手震的產生;2.5吋ClearPhoto Plus LCD螢幕也是當時主打的規格。

2005年推出厚度僅0.98公分的致薄名片機T77。
▲2005年推出厚度僅0.98公分的致薄名片機T77。

2005年搭載光學防手震的DSC-T9。
▲2005年搭載光學防手震的DSC-T9。

 

2005:末代超級消費機R1

2005年Sony尚未有自己的數位單眼相機系列,因此DSC-R1是繼成F系列專業機種、並集合Sony眾先進技術於一身。搭載APS-C規格的1000萬畫素CMOS感光元件,以及24-120mm 5倍光學變焦T*卡爾蔡司鏡頭組;取消了F系列特殊可旋轉式鏡頭架構,改以機頂的2吋翻轉機背取代,機背EVF電子觀景窗為23.5萬畫素。

2005年的DSC-R1直接用上APS-C尺寸的CMOS感光元件,擁有1000萬畫素。
▲2005年的DSC-R1直接用上APS-C尺寸的CMOS感光元件,擁有1000萬畫素。

T系列則加入更多電子性能,2008年推出的DSC-T77除了有1.39公分厚度輕薄體積、4倍光學變焦鏡頭以及光學防手震,並加入智慧場景辨識、微笑快門、臉部對焦技術,大打科技牌。2009年更是推出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機種DSC-WX1、DSC-TX1,將傳統的感光元件顛倒配置,可獲得2倍的進光量、以及1/2的雜訊表現,讓消費機的雜訊表現大幅躍進;2009年同時也推出DSC-HX1,為第一台搭載Sony G鏡和Exmo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的Cyber-Shot數位相機,並搭載224度的全景拍攝模式、以及每秒10連拍的功能。

2008年的DSC-T77,加入智慧場景辨識、微笑快門、臉部對焦技術
▲2008年的DSC-T77,加入智慧場景辨識、微笑快門、臉部對焦技術

2009年DSC-WX1,搭載全新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進光量提升2倍、雜訊減為1/2倍。
▲2009年DSC-WX1,搭載全新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進光量提升2倍、雜訊減為1/2倍。

2009年的DSC-HX1,搭載Sony G鏡和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以及全景攝影和10FPS連拍性能。
▲2009年的DSC-HX1,搭載Sony G鏡和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以及全景攝影和10FPS連拍性能。

 

2006:推出A系列數位單眼

時間回到2006年,先前未有交換鏡頭技術的Sony,併購Konica Minolta並推出A系列數位單眼相機,首款機種為DSLR-A100,A-mount接環也能沿用先前Minolta的鏡頭,A100感光元件為APS-C規格。2008年則推出第一款35mm片幅機種A900,擁有2400萬畫素,防滴防塵鋁美合金機身重量僅850公克;2009年推出平價35mm片幅機種A850。

2010年則是A系列力求突破的劃時代表現,一舉推出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NEX系列、達成小體積高畫質的表現,以及固定式半透明反光鏡A系列,表現超凡高速對焦技術、高速連拍優勢。

2010年推出的NEX-5。
▲2010年推出的NEX-5。

2010年推出的A55。
▲2010年推出的A55。

2011年Sony持續推出新機種,包含NEX系列的NEX-C3、NEX-5N、NEX-7,以及A系列的A77、A65。消費機則是端出DSC-TX55,以1.22公分的輕薄厚度、5倍光學變焦、雙重防手震、進階Exmor R CMOS感光元件、36種場景iAuto+高階智慧模式和7種相片效果,提供更好的拍攝體驗。

2011年推出的DSC-TX55。
▲2011年推出的DSC-TX55。

Sony相機歷史牆。(點此看大圖)
▲Sony相機歷史牆。(點此看大圖)

看完了Sony數位相機發展史,各位有沒有許多回憶想要一起分享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延伸閱讀

Sony A77 實測:易於操作、適合新手的中高階單眼相機

高倍變焦鏡 Sony E18-200mm F3.5-6.3 OSS 評測報告

Sony NEX-C3 連拍功能 × 寵物攝影

Sony DEV-5 :首款可錄影、拍照的望遠鏡正式發表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