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播站─茶桌仔店
最能貼近剝皮寮居民生活的,恐怕就是秀英茶室與長壽號茶桌仔店了。供應清茶與簡單茶點的茶桌仔店,不僅是居民閒話家常的地方,曾代理台北市長,爾後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的周百鍊先生,早年也常到剝皮寮茶店與各方人士對談,當時剝皮寮茶室,儼然成為市政訊息的傳遞站。
走在剝皮寮中
相對康定路173巷內仿古重建老街,筆者更喜歡四處輕推街區裡的門,看是否有鎖上,能否進入「探險」一番。剝皮寮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保存下來,為了符合未來展覽空間的應用與需求,並讓參訪者有更多元的角度欣賞剝皮寮。整建時將建築相互打通,也因此爬個木梯可能就有一個展覽空間供你慢慢賞玩,轉個角可看到截然不同的風貌。雖然對於愛好老舊街廓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斧鑿痕跡過多。但細細品味下,不難感受先民的真實生活軌跡。
變身剝皮藝條通
隨著剝皮寮重現,第一個相關的藝術活動就是為期兩個月的「混搭─當代藝術展」,其中包含十七位台灣本地與七位國外藝術家,透過各類創作類型的與素材共同舉辦的聯展。作品以剝皮寮為中心,將周遭萬華地區的特色,透過現代藝術思維彙整,並利用不同形式、媒介的作品呈現出來,希望跨越時間、空間、文化的限制,讓剝皮寮注入新的價值與生命。很可惜本刊發行時,該展已然落幕,就讓我們藉著影像看看部分優秀的藝術作品。
▲黃子欽〈台灣〉─「春花夢露」記憶裝置展
▲梅拉‧嘉思瑪〈荷蘭〉─有形的商人
▲賴珮瑜〈台灣〉─書寫與影像並置的再現真實
▲李昌珍〈韓國〉─神祇地圖
▲林純如〈台灣〉─掀開記憶的痕跡
延伸閱讀
作者>> 孫宗瑋
攝影>> 林家興、孫宗瑋、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 PHOTO 雜誌 NO.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