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現場 微光 的 攝影 作品總能表現特有氛圍,但要拍好這類作品,卻是一般攝影玩家較難上手的題材。除了需要高檔器材來維持影像品質,更是考驗攝影者與對微弱光線方向、質感的掌握。下面我們要針對較容易上手的白天室內高對比微光、室外漫射微光環境,做拍攝建議與作品分享,下面就要告訴大家要怎麼利用這些技巧,在 微光人像 的世界拍出好照片哦!

勇敢向微光環境挑戰吧!

微光的環境有許多,光線變化也大,白天與夜晚的情況不同,室內與室外的情況也有差異,下面會針對稍亮的日間做介紹。器材準備方面,相機的可用ISO越高越好,鏡頭光圈越大越好,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使用RAW檔拍攝,後製空間可以比較大。攝影者方面,手越穩成功率越高,若是覺得不夠穩,記得尋找附近是否有東西可以讓手支撐,以提高拍攝成功的機率。

在 微光 下拍攝 人像 ,如何抓住對的氛圍?

 

建議器材

  1.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Nikon D700以上機種
  2. 鏡頭: 大光圈鏡頭, 各家系統均有推出50mm/1.4焦段的鏡頭,價格也較為平實,一開始不妨從這顆鏡頭入門。

微光攝影基本功─學會測光

在微光環境下拍攝人像,建議先使用畫面平均測光作為主要測光模式,為什麼這樣建議呢?因為若使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測得的光圈快門值會比較極端,很容易會造成畫面過曝或者曝光不足的情況。舉個例子來說,假如畫面的背景是一片漆黑(天色較黑的時刻),這時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拍攝,當測光的位置在臉部,測光值可能是我們想要的數值,若恰巧測光點在背景,那人臉一定過曝。相反的,如果畫面背景是白色(陰雨或大霧)時背景多為白色,便會拍出剪影的狀況,若使用畫面平均測光來拍攝,雖然臉部會有些曝光不足,但一般RAW檔多可以容許照片EV加減1~2不失真,如果測光錯誤至少還比較能補救,後製也會更為容易,如果希望在拍攝時就要取得正確的曝光值,就要使用M模式來拍攝了。

畫面中明暗比例差異不大時,P模式配合平均測光,大多能獲得不錯的拍攝結果。
▲畫面中明暗比例差異不大時,P模式配合平均測光,大多能獲得不錯的拍攝結果。

 

活用全手動與P模式征服微光

在微光環境中,光線的分佈變化很大,這時我們建議使用M模式。許多新手碰到M模式都會有莫名的恐懼,不知道該如何設定光圈快門,其實一點也不難,微光環境多半會是慢快門,我們可以先測試自己的安全快門值,自己手持可以1/30秒不晃就設定快門為1/30秒,手穩一點可以設1/15秒。

接著用TV快門先決模式,設定快門為自己的安全快門值後,對拍攝者測光來取得所需的光圈值,如果有過亮或過暗的情形,再視情況調整。若測光後得到的光圈值較小,也可以放大光圈來適度調高快門速度,並不需要讓自己拍攝時的快門值一直處於慢快門,上述的情形只是提供一種方式,要記得自己是可以變通的。

要是現場光線不斷地變化,可能來不及用M模式來調整,可以使用P模式加減EV曝光補償來取得較正確的光圈快門值,但用P模式的話光圈快門的組合可能會不斷變化,每當構圖或拍攝位置改變,就要重新調整曝光補償,建議每拍攝幾張最好就檢視一下自己拍攝的照片,誤差才不會太大,這樣操作上雖然麻煩,但在光線不斷變化地惡劣環境下,卻是一個保險的作業方式。

採用P模式每拍幾張要檢視成果,並適度調整曝光補償。
▲採用P模式每拍幾張要檢視成果,並適度調整曝光補償。

 

灰階濃度條(11階)

「中間調」簡單說就是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的顏色,將此顏色去除飽和度,會變成濃度適中的灰色,中間調的重要性與相機測光方式息息相關。由於大多數人拍攝的主題多以人像、風景為主,而膚色與綠色植物等,反射光線的比例大約為18%,大約為第五階,所以相機測光表也視拍攝主體的反射率為此。找到合適的中間調做測光,是學習準確曝光的基本。


(難道天氣不好時,只能唱著莫文尉的陰天,大嘆天公不作媒嗎?)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