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獨立鏡頭廠率先發表18-200mm焦段的APS Size專用鏡,但真正為市場投下震撼彈的,應該還是要算 Nikon 原廠,於2005年與 D200 同期發表的 Nikkor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IF) 這顆高變焦率鏡頭!到底它的表現是有多麼地驚人呢?請看下去~

重點規格

  • 鏡頭結構》 12群16枚
  • 最近對焦距離》 50cm
  • 最小光圈》 F22
  • 最大放大倍率》 1:3.9
  • 光圈葉片數》 7片(圓形)
  • 等效焦段》 27-320mm
  • 濾鏡尺寸》 φ72mm
  • 鏡頭重量》 560g
  • 鏡頭尺寸》 φ77×96.5mm

 

這顆名字很長的鏡頭,算是Nikon近年來最有誠意的鏡頭之一,在13群16枚鏡組中,含3片非球面及2枚超低色散ED鏡片,非球面鏡片能抑制廣角端週邊的變形,ED超低色散鏡片則能控制色散,減少高反差時的紫邊效益。本鏡組中近1/3鏡片是採用特殊材質,讓該顆鏡頭即使變焦率達11.1×,仍能維持一定畫質表現,當然這也忠實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本鏡搭載了Nikon最新防震技術―VR II,實測期間,筆者曾陰天利用望遠端抓拍小景,ISO 200的設定下,快門速度也僅有1/40s,若以等效焦距300mm換算安全快門,約需1/320s以上的快門速度,才較能確保影像不致受手震動影響而模糊,但在號稱能提升四級安全快門的VR II防震系統加持下,只要沒有太大的手持震動,幾乎都能拍到清晰銳利作品。

操作介面設計也相當完善,內對焦、對焦窗、全時手動對焦、超音波對焦馬達,應有盡有。所以有人戲稱,除了光圈環外,18-200mm VR總結了Nikon所有的鏡頭技術,這也難怪即使該鏡推出一年多後,仍是市場上的熱賣商品;或許就是這股旅遊鏡防震熱潮,連帶也使得其他鏡頭廠不得不推出防震或超音波版本來因應,雖然最後不知哪款鏡頭會比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可確定的是,消費者將是最終贏家。

建議售價NT$ 25,000
▲建議售價NT$ 25,000

附屬遮光罩 HB-35(選購)▲附屬遮光罩 HB-35(選購)

鏡頭組構成
▲鏡頭組構成

 

光圈環設計

光圈環是Nikon為了讓鏡頭同時支援電子系統與手動系統的設計,讓機械式的機身,也能控制光圈大小,但以本鏡專為APS Size DSLR設計生產理念看來,確實不太需要光圈環的輔助。倒是本鏡廣角端沒有附加固定扣環設計讓筆者覺得有些驚訝,因為該鏡日後若有垂頭現象,勢必在取景構圖上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本鏡操作性最令筆者激賞的,正是具有對焦窗與全時手動對焦設計。對焦窗主要用在估算距離,雖然用到機率頗低,但在旅遊進行人文議題拍攝時,盲拍能捕捉到當地人最真實生活脈動,此時就需要透過對焦窗來估算大致距離,這樣就算進行盲拍,也能維持一定的影像成功率。

全時手動對焦則能隨時做對焦距離的變換。旅遊拍攝時,許多影像作品都在記錄當下感動的一瞬間,例如故意利用脫焦來呈現內心狀況,是常見的手法,又或者雜亂街道中持續對焦某個移動的精彩人物、可愛汽車等,雖然自動追焦已然相當進步,但在混亂的街景上,可不見得有用。

鏡頭操作示意圖▲鏡頭操作示意圖

雖然屬於較早發表的鏡頭〈Sony DT 18-200mm 改自 KonicaMinolta DT 18-200mm鏡,KM發表時程較Nikon早數月,其他SIGMA、TAMRON皆為改款後的鏡款〉,但規格上還是屬於最齊全的,包含超音波對焦馬達〈SWM〉,也只有去年改版的SIGMA 18-200mm DC OS HSM方有加入,其餘各家尚未加入此一功能。

不過筆者認為有無超音波馬達,對旅遊鏡的差異不大,主要是因為旅遊鏡為了對焦迅速,設計上對焦行程相對較短,以一般對焦馬達的驅動速度,就足以應付快速度對焦的需求。較大優勢,僅在需要安靜的地方拍攝時,超音波馬達極靜的特色,讓使用者能毫無壓力的拍攝,否則文化展演中,突然發出“機…機…"的吵雜對焦聲響,應該會引來不少側目與白眼吧! 

 

(後面還有他的實拍測試照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