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鏡 ,探索世界的好搭檔,出門旅遊還在唉聲嘆氣要帶好多 鏡頭 ,重得要死又替換不便嗎?針對 數位單眼 主流市場的 APS Size,各家大廠皆推出號稱旅遊鏡的 高倍變焦鏡頭 。下面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各個不同焦段的旅遊鏡頭,有什麼厲害之處,可以讓玩家們轉身向五十肩大聲說拜拜呢?

旅遊鏡,探索世界的好搭檔

焦段鏡頭,只不過該鏡頭新增了防震系統在其中,這時才算真正引爆旅遊鏡風潮;在這股風潮中,除了引領其他鏡頭廠紛紛效尤外,也將光學防震機制列為旅遊鏡標準規格之一,雖然售價有可能因此會稍貴一些,但其價差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Sony以DSLR後起之秀的姿態,默默推出18-200mm與18-250mm這兩款旅遊鏡,雖然沒有附加光學防震功能,但因機身內建內置有CCD防震技術,所以沒有此一困擾。倒是在數位攝影時代領先群雄的Canon最晚推出此一焦段,直到最近才隨著EOS 50D同時發表。至此各家系統擁護者,總算又有了新的話題,可以敗家與哈拉了。

綜觀目前最熱門的幾支旅遊鏡,可簡單的歸類出幾個重點與特色,包含都是支援APS Size的機身;皆屬於非固定光圈的鏡頭;除了Sony全系列採用機身防手震技術,其餘各家都具備光學防手震技術。

輕鬆 旅遊  一鏡搞定

 

廣角端18mm,新一代旅遊鏡

一機一鏡陪你走遍大江南北,是許多旅遊攝影玩家夢寐以求的事,而能拍攝各種焦段的變焦鏡頭,自然也就成為這類型玩家的最愛,也因此這類鏡頭常被暱稱為旅遊鏡。但什麼樣的焦段鏡頭,才能被歸類是旅遊鏡呢?其實,在漫長的攝影史上,旅遊鏡並沒有嚴格的定義類型,所以只要屬於高變焦率的數位鏡頭,都可算是旅遊鏡的一種。

變焦鏡頭相對於定焦鏡多了方便的特性,但相對也會犧牲部分的影像畫質,這也是為何在目前光學技術下,頂級定焦鏡仍深受攝影玩家的喜愛。但以一般使用者來說,變焦鏡的便利性,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也因此多數攝影玩家還是以變焦鏡做為主力鏡頭。

旅遊鏡包含廣角與望遠焦段,可說是各廠光學鏡頭技術的總合。2005年年初SIGMA率先發表18-200mm旅遊鏡,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迴響,除了宣傳不足外,其望遠端的小光圈,也是讓人遲遲不敢入手主因之一。

 

說到變焦鏡,就不得不提到變焦倍率問題。變焦鏡的倍率是以望遠焦段除以廣角焦段來計算,以Canon有名的16-35mm F2.8L、24-70mm F2.8L、70-200mm F2.8L等頂級變焦鏡為例,35/16=2.2×、70/24=2.9×、200/70=2.9×,都屬於3×以內的光學變焦鏡頭。

會以3×做為標準,是因為在此變焦倍率以內的變焦鏡,其光學技術已然具備「中階定焦鏡」的影像品質,而且造價也相對數顆定焦鏡總和來得便宜,所以不管是一般數位隨身機或變焦鏡頭,其光學變焦倍率,大多還是維持在3×或3×左右的變焦能力。

 

高倍變焦的便利性

雖然移動雙腳,一顆定焦鏡也能拍攝各種主題。但可不代表一顆定焦鏡可以拍出各種效果來,而這也就是變焦鏡成為目前主流鏡的最大原因,畢竟人是懶惰且會考慮效益比的動物。另外,由於變焦鏡主要客群還是以APS片幅機身為主,所以旅遊鏡在設計上同樣是以該片幅相機為目標族群,正因如此,雖然本次介紹的鏡頭焦段〈實體焦段〉落在18-200mm的範圍內,但換算135系統的等效焦段,約略等於27-300mm,廣角端與傳統機身時代28mm約略相等,望遠端則維持數位時代所習慣實體焦段200mm〈等效焦段300mm〉的範疇,以旅遊拍攝的需求來看,不論是廣角端拍攝風景、室內,亦或是望遠端遠眺人文、生態的主題,都能輕鬆搞定。

 

(後面告訴你各個不同焦段的拍攝效果~)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