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整體呈現的思考
找人難題慢慢解決,但由於拍攝並非平常習慣的方式,所以總覺得有些困難,尤其是整個專題式系列作品,所以視覺呈現的統整性,當然要在拍攝前就要有一貫的想法來進行拍攝與蒐集。
▲嘉義縣鹿草鄉 陳王美 民國前2年
國耀認為還未拍攝這個主題時,總覺得拍人很難,尤其是和陌生人互動與溝通。所以從他早期作品來看,不難看出他進行街頭拍攝時,大多利用望遠鏡頭來抓拍,而「百歲」專題拍攝,可說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與訓練。拍攝初期與學校老師討論時,曾想過拍攝大頭照的方式來呈現,但想到這樣的概念已經有不少人做過也就打消念頭,這時攝影社學長陳逸宏老師,便介紹他參考梁國龍先生於1989年發表的「世紀之顏」攝影集。
剛拿到這一本書時,國耀自己覺得是有驚又喜,沒想要自己一歲時,台灣就已經有人拍攝過這樣的專題,整本書採用黑白照片紀錄,以傳統肖像方式拍攝,當然也覺得拍攝水準相當高,對自己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由於自己相當喜歡黑白照片,加上也覺得這樣的照片最能讓強調主題人物的精神,所以也就就決定將整個系列已灰階來呈現,並且儘可能在不影響主體性之外,仔細觀察老人家的個性、狀況、生活環境,甚至家庭成員,將老人家做完整紀錄,以近乎報導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不但藉此與其他作品區隔,也更能展現現實生活感。
▲桃園縣八德市 耿懷玉 民國前3年
與死神間的競賽
若要說拍攝百歲至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國耀想也不想的回答,大概是與死神間的競賽吧!梁國龍先生「世紀之顏」一書曾經提到,拍攝過程彷彿正和死神在時間裡競走,看誰先踏入這些人瑞的門檻裡,這話以外來人看來似乎有些濫情,但對於真實執行計劃的國耀而言,卻是如此直接與真實。
▲台北縣三峽人 林民國前4年
對於百歲人瑞來說,雖然許多老人家不論精神與健康狀況看起來都相當良好,但「回老家」似乎不在是太難以啟齒的事情。在陸陸續續的拍攝過程中,幾個早前拍過的老人家很突然的離開了,雖然拍攝專題前就已經有些心理準備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但第一次遇到時心中真的非常難過,尤其前些天和老爺爺聊的很開心,事後數日接到家屬電話,希望能給它們最後的照片作為紀念,才知道他驟然辭世,無法壓抑的情緒讓他痛哭不已,直到採訪當下,還可感覺他略帶顫抖的話語,不能克制的流露出難過。
▲台北市 高林絨 民國前5年
當事情由腦中的模擬想像成為真實,對整個計畫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嘆了口氣,國耀說緣分好重要,雖然那次經驗之後,稍稍停頓了一會讓心情整理一下,但也刺激自己更積極的去執行與拍攝,幾次拍完後看到新聞中的訃聞,總覺得有冥冥力量催促他不斷前進。
▲台北縣石門鄉 朱楊阿緞 民國前1年
(當拍攝計劃轉變為人生哲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