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每次去 京都 ,都會去 龍安寺 走走,沒有一次失望,而且每次的感受不盡相同。龍安寺最有名的就是石庭,是枯山水的長方石庭,庭中沒有一草一木,三面有矮牆圍繞,其中一面綴有垂櫻,也因此讓庭院的空間視覺上多了分時間流動的感受。春天垂落的櫻花綻放紅粉姿態,夏日可見新綠,是葉落枯枝,冬日則覆上薄霜,各有風味。

我尤其喜歡白砂鋪蓋的庭中地面,被耙上或平行或圍繞枯石假山的波段起伏,在白面之下多有細節,無論晴雨,從地面白砂反射的日光潔淨明亮了整方石庭。這塊方丈庭園旁的簷下台階,經常是歇坐了許多來訪的遊客,因為廊上都脫了鞋,少了腳步的吵雜聲響,大家多都會靜坐在廊邊端看石庭,庭中共錯落有致地安放15顆白石,猶如在白砂汪洋上的石島,大小形貌不一,各有姿態,特別有些山石旁還長了青苔,點點翠綠增添了庭園的色度,無意識中,隱隱散發著有著很濃很濃的禪意,如果從中俯瞰的話,這方丈庭園會是最具簡約抽象之美的平面設計。

 

從石庭設計體悟人生

這個石庭還有一個說法,就是這15顆石頭的排列組合,意即讓人無論從哪一個方位來看,都無法完全看到這15顆山石的全貌。我移動自己的方位細數著,卻沒有想要挑戰自己是不是有能夠同時看盡每顆石頭的全貌,反而我非常解High的體會到,這就是人生,我們以為可以,也知道,卻永遠無法掌握事情的全貌,無論在哪個面向、角落,總是有被我們忽略的角落,就像那個隱藏在某顆石頭後面的石頭,也因此看透,於是謙遜,於是冷靜而淡定。這些看似虛無的白色石庭散發著讓人靜下來的氣氛,即使夏日,也能夠感受一種無形的沁涼溫度,原來簡約、原來抽象、原來白,就是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庭園後方有個石頭圓形水缽,缽中設有一方口蓄水,外圓內方,上頭落有四字「唯吾知足」,特殊之處在於這四字都有口部,因此其他部份就落在方口的上下左右位置,就設計思考上就是一種轉化,足具巧思。

吳東龍 專欄:古今的京都庭園

 

簡約且現代,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建築設計

京都的龍安寺非常簡約現代,變成現代的美術館建築的話,我對於琵琶湖旁的佐川美術館印象深刻。佐川美術館是在京都近郊的近江守山市,可眺望琵琶湖、仰望比叡山的美術館空間,館分三館,主要分別展出日本畫家平山郁夫、雕刻家佐藤忠良與陶藝家樂吉左衛門三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並且以其藝術家為館命名。

由於美術館本身就是坐落在美好的自然環境裡,有著合掌型屋頂的對稱建築,神殿式的柱列並排,還有偌大的「水庭」依傍著三座建築,有光、有水、有景,建築的本身就不需張狂反刻意顯得低調,因此這座清水混凝土的建築空間外觀,展現出自然的美好、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主、有副,不相爭妍,特別是水庭的波光粼粼相互呼應,俾使周圍的建築美景都成為雙數。尤其牆面細緻的木頭紋理值得細看,空間也隨著光線的變化而產生萬種風情,外則是反映自然、內則烘托館內的展品,成為內外皆美的知性空間,能將風格本位退居次位,也是非常日本的性格,低調與簡約的現代美學更是成就自我風格。漂浮、秩序,寫到這裡,一股香氣湧來,我想念起美的味道。

吳東龍 專欄:古今的京都庭園

延伸閱讀

吳東龍 專欄:機場內,設計旅行

吳東龍 專欄:落地 台灣 的 日本設計

吳東龍 專欄: 忽然, 京阪 一週

3C也變形,五款 高科技 產品 讓生活更有型

無線風潮襲捲 LiveView :Aputure Gigtube Wireless 新體驗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撰文/攝影:吳東龍
本文同步刊載於Stuff科技時尚誌 09月號/2011 第92期 
如欲購買雜誌,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