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 延續 E-P1 / E-P2 的經典外型,增加第2組Fn鍵和獨立錄影鍵,螢幕也升級為觸控式3.0吋OLED螢幕;總算加入內建閃燈,新增可拆卸式的握把。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和Full HD錄影,以及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Olympus E-P3 特色規格:

  •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 感光度:ISO 200~12800
  • 連拍速度:3 fps
  •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 自動對焦點:35點
  •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 傳輸介面:USB 2.0、HDMI
  •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 顏色:銀、白、黑
  •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 建議售價:
    •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1. E-P3外型解說
  2.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3. ISO/錄影評測
  4. 總結與實拍分享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lympus E-P3 特色規格:


感光元件:1,230萬4/3吋高速Live MOS感應器,除塵系統:超音波濾鏡
處理引擎:True 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
快門速度:60~1/4000,有B快門
感光度:ISO 200~12800
連拍速度:3 fps
曝光補償:-2~+2 EV,1/3EV級距調整
自動對焦點:35點
液晶螢幕:3吋3:2比例61萬畫素OLED螢幕
傳輸介面:USB 2.0、HDMI
錄影:1980X1080i @ 60fps,AVCHD /AVI Motion JPEG,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記憶卡:SD / SDHC / SDXC
電池:BLS-5,CIPA測試約330張
顏色:銀、白、黑
尺寸:122 x 69.1 x 34.3 mm
重量:321g(不含電池、記憶卡)/ 369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E-P3 +14-42mm F3.5-5.6 KIT鏡:新台幣28,900元
E-P3 + 14-42mm F3.5-5.6 + 40-150mm F4.0-5.6 雙鏡組:新台幣33,900元




想先看哪一章?

E-P3外型解說
超高速對焦系統/觸控螢幕/無恥濾鏡測試
ISO/錄影評測
總結與實拍分享

▲Olympus E-P3。
E-P3的老大哥E-P1正是O家M4/3系統的首款作品,也是M4/3系統中首款無反光鏡、五菱鏡和觀景窗的可交換鏡頭相機,不過2009年相繼推出E-P1以及小改款的E-P2之後,變轉向推出更入門的E-PL1 / E-PL2,相隔超過一年半之後才推出後繼機E-P3。
▲E-P3幾乎是延續E-1 / E-P2的外型設計。
▲機背採用3吋觸控式OLED螢幕;按鍵配置延續先前設計,維持雙滾輪架構,並加入獨立錄影鍵。
▲機頂有較明顯的變更,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測移到右側,左側則加入彈出式閃燈。
▲機身左側(圖左)相當乾淨,右側(圖右)則是有輸出入端子。
E-P3幾乎延續著E-P1 / E-P2外型設計,包含機頂的不對稱弧線設計、全金屬機身和大片方型握把,機背按鍵配置、雙控制滾輪也大同小異,維持一貫的家族特徵;不過在相似的外觀下,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新元素,包含機頂的模式轉盤從熱靴座左側移到右側,原先位置則是內建GN10的彈出式閃燈。握把也仿照早期相機改為可拆卸式握把,原配置為MCG-1握把、並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更大更厚的握把設計搭配較長的鏡頭可獲得更好的握感。在按鍵配置不變的前提下,機頂新增Fn2快捷鍵,機背也加入了獨立錄影鍵;螢幕也改為3吋3:2比例的61萬畫素OLED螢幕,比起23萬或46萬畫素螢幕解析度更高,已經接近92萬畫素螢幕表現,廣色域也讓色彩鮮豔度更佳,同時還加入觸控設計,提升操作性能。
▲機頂的不對稱線條設計,堪稱是Pen系列最經典的造型。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閃燈鍵,即可開啟彈出式閃燈。 
▲閃燈架構不同於E-PL1 / E-PL2的設計,無法向後壓製造跳燈角度。
▲蒙皮握把為可拆卸式設計,原配置為MCG-1握把,可更換選配的MCG-2握把。
▲將握把拆卸後正面露出大片金屬材質,別有一番風味,但老實說並不好握。
▲原先在機頂的EV調整鈕,改為Fn2快捷鍵;加入模式轉盤後讓電源鍵換了位置。
▲機背按鍵上方多了獨立錄影鍵;雙滾輪提供更快速的調整性能。
熱靴座下方同樣配有AP2配件連接埠,可連接VF-2電子觀景窗(Kit組未包含)、MAL-1微距臂燈以及PENPAL通訊元件等套件。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則是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熱靴座下方有AP2配件連接埠,不過E-P3未附上VF2電子觀景窗。
▲立體聲麥克風從正面logo兩側移到熱靴座前方。
▲電池採用BLS-5鋰電池,CIPA測試約330張;記憶卡支援SD / SDHC / SDXC規格。
隨著E-P3的推出,兩顆Kit鏡也更新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和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R,據悉2顆鏡頭與先前的14-42mm F3.5-5.6 II以及ED 40-150mm F4.0-5.6為相同的機械及光學結構,同樣為內對焦設計、搭配MSC馬達;主要變更在重新設計的外觀,師法古董相機鏡頭的粗顆粒變焦環設計,看起來更為復古。
另外Olympus還發表兩款高階鏡頭,為大光圈定焦廣角鏡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以及大光圈定焦人像鏡M.ZUIKO DIGITAL 45mm F1.8。14-42mm F3.5-5.6 II R和廣角鏡頭12mm F2預定和E-P3同時間推出,45mm F2.0以及45mm F1.8則是預計在秋季推出。
▲兩款Kit鏡都經過重新設計,外型相當復古。
▲機身上鏡頭標示多了R字樣,變焦環換上全新的設計。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FAST AF超高速自動對焦系統
E-P3內在最大的改進,莫過於大幅提升AF自動對焦系統,稱之為FAST AF系統。此系統是基於機身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MSC鏡頭三者而成,高速LiveMOS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為傳統60fps的2倍,接著以TruePic VI雙核心影像處理引擎判斷對焦程度,藉以提升AF演算處理速度,最後再透過MSC鏡頭將自動對焦速度提升為以往3倍速度。Olympus宣稱E-P3的自動對焦速度比入門數位單眼相機快上1倍,而且不僅是本次兩款新Kit鏡頭,只要是使用MSC馬達的鏡頭,都同樣可享有FAST AF的超快對焦速度。E-P3提升自動對焦速度的做法,與Panasonic Lumix DMC-GH系列採用120fps高速感光元件有異曲同工之妙。
▲E-P3搭載1,230萬畫素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取樣頻率提升到120fps。
感光元件維持在1,230萬畫素的LiveMOS感光元件,但它確實是新的感光元件,採用線性加疊算法擁有更快的120fps取樣頻率,並提供更高的感光度、以及Full HD錄影規格。TruePic VI影像處理系統則是與E5同級,透過細部細膩化處理系統、以及真實色彩技術、進化版自動色階功能,進一步提升影像品質。
 
35點自動對焦出擊
身為M4/3系統的進階機種,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11點自動對焦就遜掉了,因此E-P3換上了新的35點自動對焦系統,幾乎涵蓋80%的視野範圍,實用性大為提升,搭配FAST AF使用更是相得益彰。35點對焦也玩出新的對焦模式,可選擇3個橫向以及3個縱向所組成的群組區域對焦(以下稱3 X 3區域對焦),讓玩家能縮小自動對焦區域,更精準的進行對焦。
S-AF自動自動對焦可使用全時段自動對焦,節省半按快門的時間;C-AF追蹤對焦也經過進化,非以往追蹤主體發光性訊號,改使用色彩濃度訊號與臉部偵測數據,即使追蹤主體短暫的外型改變或消失,依然可針對主體持續對焦,不過C-AF只能使用單點對焦,無法使用3 X 3區域對焦。
針對人臉偵測,也推出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近眼端優先、左眼優先、右眼優先,讓人像拍攝的對焦更為精準。
▲對焦系統從11點升級到35點,有S-AF單點對焦、C-AF追蹤對焦、MF手動對焦以及自動手動混合。
▲對焦點有35點、單點、以及3X3區域對焦。
▲對焦點有2種循環選擇,原位預設是設定每次開機預設的對焦點。
▲進化臉部與虹膜偵測自動對焦,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拍攝模式中按INFO鍵也可調整臉部優先、區域對焦。

只是輔助的觸控螢幕
E-P3也加入近年正夯的觸控螢幕,不過本意並不是為了取代實體按鍵,只是作為對焦、檢視的輔助工具。在拍攝模式中,螢幕可選擇無觸控功能、觸控自動對焦、觸控釋放快門三種模式,觸控自動對焦還可使用觸控放大、觸控及時導覽、自動對焦範圍選擇,可直接調整對焦框大小,有5~14倍共4種對焦框大小,並可移動對焦點,有效加快手動選取對焦點的速度。
播放模式中則是以觸控選取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 / 索引播放、以及快按兩下執行單鍵放大功能。其它功能參數調整都與觸控螢幕無關,上述的觸控功能也都能透過機身的實體按鍵控制,玩家可視拍攝情形選擇是否要使用觸控功能。
▲觸控螢幕在拍攝模式僅使用在觸控對焦、觸控對焦拍照,並以綠色的按鍵標示為觸控按鍵。
▲觸控對焦可調整對焦框大小,以5~14倍共4種尺寸切換。
▲切換到放大模式時,可用觸控螢幕調整放大畫面。
▲播放模式中,可用觸控螢幕選擇上一張 / 下一張照片、放大觀看照片細節。
 
小針美容的操作介面
E-P3的操作介面沿襲以往Pen系列產品的介面,包含即時操作介面、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指導介面,MENU選單也如出一轍,熟悉Olympus的玩家可無痛上手,介面較大改變是在美化方面,因應螢幕解析度提升,介面也重新設計變得夠細緻漂亮。
▲進化即時導引介面、LIVE即時操控介面。
▲LIVE即時指導介面。
▲使用者可在自訂選單中調整是否要開啟即時指導、即時操控介面。
▲MENU選單:拍攝選單1、拍攝選單2。
▲MENU選單:播放選單、自訂選單。
▲播放介面1、播放介面2。
▲播放介面3、播放介面4。
▲白平衡可自訂色溫,WB AUTO自動白平衡還可啟用保持暖色調功能。
▲在各白平衡當中還可調整Amber、Green色彩參數。
▲包圍拍攝有AE包圍、WB包圍、FL包圍、ISO包圍、ART(藝術濾鏡)包圍。
▲內建多重曝光功能,需要拍攝RAW檔。
▲如同E-PL2提供無線閃燈功能,閃燈也能手動調整光量、閃燈EV值。
Olympus對於相機自訂按鍵功能一向毫不保留,E-P3同樣擁有大量可自訂的按鍵選項,使用者可自主設定2顆Fn快捷鍵、錄影鍵、右方向鍵及下方向鍵的功能,在不同場景模式還可設定不同的滾輪功能和旋轉方向,連半按快門功能都可以調整,進階玩家肯定覺得揪甘心。
▲Fn1、Fn2、錄影鍵、右方向鍵、下方向鍵都可自訂功能選項。
▲在不同曝光模式、以及選單功能和播放畫面都可自由設定2顆滾輪的功能。
▲滾輪可以選擇方向,更改參數調整方式。
▲可設定半按快門的AEL/AFL鎖定選項。

進化版10大藝術濾鏡入列
藝術濾鏡也是Olympus相機的另一大賣點,尤其是E-5、E-PL2和XZ-1的無恥戲劇化效果濾鏡,更替Olympus打出不凡的名聲。E-P3一口氣將藝術濾鏡提升到10組,並持續增加濾鏡效果以及外框效果,戲劇化效果濾鏡當然沒有漏掉,並新增淡化與淺色 II濾鏡效果,以及星光與柔邊兩種外框效果。貪心的使用者還可以用前面介紹過的包覆式藝術濾鏡,一口氣拍出多種不同濾鏡效果的照片。
拜影像處理引擎性能的提升,E-P3應付藝術濾鏡的處理速度也比以往快上不少,取景時的流暢度相當高,頓格情形大為減低,拍攝後等待的處理時間也縮短許多。
▲E-P3共有10種藝術濾鏡,視不同濾鏡還可選擇2~3種效果種類、以及2~4種外框效果。
▲藝術濾鏡:濃化色調效果、濃化色調效果。
▲藝術濾鏡:柔焦效果、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
▲藝術濾鏡:淡化及加光調色效果、柔光效果。
▲藝術濾鏡:懷舊相片粗粒子、懷舊相片粗粒子。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針孔相機效果。
▲藝術濾鏡:針孔相機效果、透視效果。
▲藝術濾鏡:負片沖印效果、棕色調。
▲藝術濾鏡:戲劇性色調。圖右為新增的柔邊外框效果。
在P/A/S/M模式中可選取多種拍攝模式,調整不同的色彩取向,包含i-Enhance、鮮豔、自然、人像、柔和、單色調、自訂、以及前面介紹的10種藝術濾鏡。
▲拍攝模式:i-Enhance。
▲拍攝模式:鮮豔、自然。
▲拍攝模式:人像、柔和。
▲拍攝模式:單色調、自訂。
考量到入門使用者,E-P3還是有iAUTO模式以及場景模式。iAUTO模式預設以LIVE即時指導介面,讓使用者以直覺的方式調整色調、對比等選項,還能直接使用觸控螢幕進行調整;拍攝小提示則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教導各類型場景的拍攝訣竅。
場景模式提供人像、完美人像、高光調、低光調等Olympus貫有的模式,本次並新增3D照片模式,不過拍攝後無法直接以相機播放,必須透過支援3D的電視等器材才可觀看。
▲LIVE即時指導介面會顯示拍攝小提示,以圖文方式提供新手教學。
▲LIVE即時指導介面是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調整參數,可使用觸控螢幕直接調整。
▲SCN場景模式新增3D照片,不過要有3D播放設備才可觀看。

(後面還有:感光度表現、錄影性能)

感光度表現
E-P3搭載的新款LiveMOS高速感光元件,畫素停留在1,230萬畫素,並未加入畫素戰爭的行列,提供最大解析度為4032 x 3024。新款感光元件除了達到120fps取樣頻率,也提供更高的感光度,可到ISO 12800。
▲提供RAW檔和JPEG檔,JPEG可選精細或標準畫質;比例則有4:3、16:9、6:6、3:4。
▲感光度提供ISO 200~12800。
▲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標準設定ISO自動的上限值。
▲可選擇減少噪聲開啟雜訊抑制、以及噪聲過濾調整抑制程度。
E-P3感光度測試:(鏡頭為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14mm端;A模式、光圈F4.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陰影調整:AUTO)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從上述測試照觀察,ISO 400以內影像表現相當純淨,ISO 800以上暗部會開始出現雜訊,整體而言ISO 1600以內都是可接受的範圍;ISO 3200以上即開始出現明顯雜訊,同時畫質細節也會下降。自從Sony推出NEX系列之後,APS-C尺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在高感光度的純淨影像表現,帶給M4/3系統不少威脅,不過M4/3系統垂直入射光理念的鏡頭設計,則是有較佳的光學品質表現。
Olympus相機還有陰影調整功能,會控制暗部與亮部的亮度,避免出現過曝或過暗的曝光,不過Olympus使用者似乎也都發現一件事情,當陰影調整為AUTO在高感光度拍攝下的照片,暗部畫面被提升同時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這次E-P3也推出進階陰影調整技術(ASAT),在新的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引擎搭配之下,雜訊表現有沒有改進?我們直接將感光度設定在ISO 3200,實際使用陰影調整拍攝。
▲陰影調整:AUTO、NORM、HIGH、LOW。
E-P3感光度測試:(感光度:ISO 3200、自動白平衡、減少噪聲:自動、噪聲過濾:標準)
▲陰影調整:AUTO、NORM。
▲陰影調整:HIGH、LOW。
從測試中我們可看到陰影調整為AUTO時,雜訊表現還是比NORM來的明顯一些,筆者在夜間以高感光度實測時,選擇AUTO依然會出現明顯的雜訊,依然建議陰影調整選NORM情況會好些;至於HIGH和LOW僅特殊在特殊場合使用,否則會得到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照片。
最後一個許多人對感光元件的疑問,就是E-PL2和XZ-1(把iPhone 4牽扯進來也可以)拍攝強光源的佛光現象,是否有跟著出現在E-P3身上?筆者測試的結果是沒有的,各位這次可以放心拍星芒,不用害怕E-PL2的佛光夢靨重新上演。
 
錄影性能
E-P3提供1920 X 1080i @ 60FPS錄影規格,為H.264的AVCHD錄影格式,錄影限制為4GB、時間約29分鐘;機身內建立體聲麥克風收音,並可透過AP2配件連接埠使用EMA-1外接麥克風。模式轉盤選擇錄影時,可選擇P/A/S/M模式,不過錄影時無法手動調整曝光參數;錄影也可使用藝術濾鏡,不過使用某些濾鏡會出現頓格現象。
▲提供AVCHD規格的Full HD、HD,以及M-JPEG的HD和SD品質;錄影模式可選擇曝光模式和藝術濾鏡。
▲即使在錄影模式中,錄影也按下獨立錄影鍵進行錄影;錄影可選擇是否要開啟錄音功能。
在E-PL2的時代我們就曾做過錄影測試,在MSC鏡頭之下有相當好的表現;E-P3的表現當然是更上一層樓,除了一舉提升到Full HD規格外,錄影自動對焦速度、對焦精準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同樣得歸功於MSC鏡頭,對焦速度快,運作也相當安靜;唯一的老問題是當轉動變焦環速度過快時,容易出現糊焦狀況。
▲E-P3錄影自動對焦測試,1920 x 1080 @ 30 fps,錄影品質選擇Fine。
 
(後面還有結論和範例照片)

結論:注重內涵的改款之作
M4/3系統等可交換鏡頭微單眼相機推出2年多以來,逐漸邁向尺寸更輕薄、功能更簡化、價格更親民的路線,Olympus也推出E-PL和新的E-PM系列進攻入門機市場,並推出E-P3以進階規格守住中高階使用者,如FAST AF快速自動對焦、35點對焦點、3 X 3區域對焦,還有豐富的藝術濾鏡和Full HD錄影規格;並改進前代的問題,如內建閃燈、以及解決佛光問題。如果不是追求高畫素的使用者,E-P3許多新功能應該都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價位方面,E-P3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28,900元,已經比當初E-P2的14-42mm Kit組建議售價便宜1萬多元(42,900元,扣掉VF-2電子觀景窗後依然便宜數千塊),可是面對現今微單眼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E-P3本身的優勢恐怕會因為價位而打了不少折扣。
實拍照片:
▲(快門:1/8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32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50 光圈:F6.3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0 光圈:F9.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6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200 模式:S)。(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50 光圈:F5.6 感光度:ISO 3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200 光圈:F8.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40 光圈:F3.6 感光度:ISO 1600 模式:P)。(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25 光圈:F7.1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負片沖印效果)。(點此觀看原圖)
▲(快門:1/100 光圈:F5.0 感光度:ISO 200 模式:ART,戲劇性色調)。(點此觀看原圖)
延伸閱讀
Olympus E-PL3 、 E-MP1 在台發佈,又一款 世界最小 的 EVIL 相機!
Olympus PEN E-P3 旗鑑機在台發表會直擊
帶著Olympus XZ-1 來去 澳門 自由行
Olympus PEN E-P2 哪裡好?  Olddo 達人告訴你!
▲14-42mm f3.5-5.6 II R同樣採用伸縮架構,以縮減體積。

 

(後面還有選單、藝術濾鏡介紹)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