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魅力所在,除了鏡頭下的軀體之美外,舉凡脫皮、獵食、寄生甚至繁衍……等生態過程,也都能透過生動的影像畫面忠實記錄下來。生態攝影並不像一般攝影純粹著重美學呈現,而是生態與攝影的結合,可讓攝影玩家在觀察、紀錄過程中,間接體驗生態之美與上天造物的奧妙;但由於生態攝影必須經常深入山林溪瀑尋找拍攝目標,忍受風吹日曬與蚊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所以建議有意跨足生態領域初學者,不僅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外,最好能有強烈的興趣為後盾,不然很容易半途而廢。

台灣是昆蟲的天堂

學習生態攝影,首先要懂得何謂昆蟲才可以。昆蟲屬於節肢動物裡的昆蟲綱,具有6隻腳,2對翅膀,觸角2根,複眼1對,單眼2-3個,至於大家所厭惡的蜘蛛由於擁有8隻腳,再加上是昆蟲天敵,所以並不屬於昆蟲體系。

目前台灣已記錄昆蟲種類約有20萬種之多,其中尤以鞘翅目最多,鱗翅目次之,若以全台3,600平方公里來計算,昆蟲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儼然就像是個大昆蟲館,幾乎處處都能看到昆蟲身影,儘管擁有如此得天獨厚拍攝環境,但嘎嘎建議各位初學者在學習生態攝影前,最好不要對於某些昆蟲存有喜惡的預設心態,因為即使是可怕的毛毛蟲或者惡名昭彰的蚊子、蒼蠅,在生態平衡維持上,和其他昆蟲一樣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這也是學習生態攝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更是認識生態循環體系最直接且最有用的體驗方式。

紅腹細蟌:一般稱牠豆娘,和蜻蜓不同在於本科休息時翅膀通常是合併疊豎於體背,兩顆複眼分離呈啞鈴狀,頭頂上方的3顆為小眼也具有視覺功能。(C a n o n20D+100mm macro +MT-24ex+580EX, F32, 1/125, ISO200, 攝影:嘎嘎)
▲紅腹細蟌:一般稱牠豆娘,和蜻蜓不同在於本科休息時翅膀通常是合併疊豎於體背,兩顆複眼分離呈啞鈴狀,頭頂上方的3顆為小眼也具有視覺功能。(C a n o n20D+100mm macro +MT-24ex+580EX, F32, 1/125, ISO200, 攝影:嘎嘎)

綠胸晏蜓:體色綠色,複眼綠色,常出現於湖泊或池塘上高空飛行,但卻不容易拍到,因為很少見到牠停棲,簡便的方法就是用網撈下來,再將牠置於樹枝上,通常會有5-10秒的時間可以拍不會立刻飛走。 (Canon20D+100mm macro+MT-24ex, F32,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
▲綠胸晏蜓:體色綠色,複眼綠色,常出現於湖泊或池塘上高空飛行,但卻不容易拍到,因為很少見到牠停棲,簡便的方法就是用網撈下來,再將牠置於樹枝上,通常會有5-10秒的時間可以拍不會立刻飛走。 (Canon20D+100mm macro+MT-24ex, F32, 1/125, ISO 200攝影:嘎嘎 )

蜉蝣:稚蟲生活於水中,幼生期很長,有的要脫皮20餘次,成熟的稚蟲爬出水面蛻皮成亞成蟲,翅膀顏色較深,需再蛻皮一次才能變為成蟲。成蟲的壽命短只活2-3日,故有「朝生暮死」的稱號。(C a n o n 20D+65m mmacro+MT-24ex, F16, 1/125, ISO 200 , 攝影:嘎嘎)
▲蜉蝣:稚蟲生活於水中,幼生期很長,有的要脫皮20餘次,成熟的稚蟲爬出水面蛻皮成亞成蟲,翅膀顏色較深,需再蛻皮一次才能變為成蟲。成蟲的壽命短只活2-3日,故有「朝生暮死」的稱號。(C a n o n 20D+65m mmacro+MT-24ex, F16,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多看、多拍、多觀察

一張優秀的生態照片有時會比肉眼所見昆蟲更令人感動。以往,生態攝影都是生態學家專屬領域,但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也助長生態攝影的拍攝風氣,讓有興趣者可更近距離觀察與紀錄昆蟲的一切。一般來說,若要拍攝體型較大的昆蟲,像是鳳蝶、晏蜓、大蝗、螽蟴、螳螂……,使用一般的相機或鏡頭即可拍攝;但若是體態較小的灰蝶、弄蝶、金龜子、天牛、金花蟲、瓢蟲、叩頭蟲、吉丁蟲、蟬、螢火蟲……等,就必須透過微距鏡頭才能拍出清楚畫面,而這正是屬於微距攝影的範疇,所以在使用器材及技巧運用上,和人像、風景或其他拍攝主題會有極大的差異,可是它卻和之前所介紹的飛羽攝影有些雷同之處,除了具備基本拍攝技巧外,對被攝物習性也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能找到昆蟲、甚至接近昆蟲,如此,才有機會捕捉到最理想的影像畫面。

另外,很多初學者剛接觸微距攝影時,都會覺得無所適從,其實說穿了,訣竅就是有空多拍、多走、多觀察,看到昆蟲就拍,有機會就盡量多拍,但不管如何,回到家後,影像檔案一定要進行分類管理,而且不知名的昆蟲要立刻查圖鑑搞清楚,儘管過程有些繁瑣,可是慢慢懂得訣竅後,你就會愛上牠們,並且享受微距攝影的潛在樂趣!

瘤喉蝗:草叢裡常見的種類,體色綠色,後腿粗壯善於彈跳,具咀嚼式口器,從臉部正面可看到大眼睛、大牙齒的怪模樣,但下方那2排齒列狀的東西不是牙齒喔!這是上唇,而大顎則藏於嘴唇的下方才對。(Canon 20D+100mm macro+ MT-24ex +580EX, F32,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
▲瘤喉蝗:草叢裡常見的種類,體色綠色,後腿粗壯善於彈跳,具咀嚼式口器,從臉部正面可看到大眼睛、大牙齒的怪模樣,但下方那2排齒列狀的東西不是牙齒喔!這是上唇,而大顎則藏於嘴唇的下方才對。(Canon 20D+100mm macro+ MT-24ex +580EX, F32, 1/125, ISO 200攝影:嘎嘎 )

紫紅蜻蜓:雄蟲紫色,雌蟲金黃色,這是一隻雌蜻蜓。蜻蜓科的2個大複眼緊緊相連,複眼上、下顏色不同,雙翅向兩邊攤開無法合疊。紫紅蜻蜓為常見的種類,喜歡在池塘附近棲息,是拍特寫最佳的模特兒。(Canon 20D+180mm macro+580EX, F18,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
▲紫紅蜻蜓:雄蟲紫色,雌蟲金黃色,這是一隻雌蜻蜓。蜻蜓科的2個大複眼緊緊相連,複眼上、下顏色不同,雙翅向兩邊攤開無法合疊。紫紅蜻蜓為常見的種類,喜歡在池塘附近棲息,是拍特寫最佳的模特兒。(Canon 20D+180mm macro+580EX, F18, 1/125, ISO 200攝影:嘎嘎 )


微距攝影的鏡頭選擇

生態攝影與一般攝影最大不同就在於「鏡頭」選擇,生態攝影所使用的是微距鏡頭,是針對生態紀錄需求所量身訂作的專屬鏡頭,鏡頭放大倍率除了可達1:2、1:1甚至1:5外,還能連續對焦至無限遠,當作一般鏡頭來使用,是款實用性相當高的鏡頭款式;而且有別於一般鏡頭焦點需要在無限遠時,才能顯現最佳解像力與暗部反差效果,但微距鏡頭的設計原理恰好相反,在近距離拍攝時,就能提供高品質的顯像效果,相當符合生態攝影的使用需求。

目前市售微距鏡頭依焦距不同,大至可分為標準微距鏡頭(含50-60mm)、中焦距微距鏡頭(90-105mm)及望遠微距鏡頭(180-200mm)等三種,但對於入門者來說,該如何選擇適當鏡頭呢?若是一般花草靜物或者1-30公分中小型昆蟲拍攝,建議使用50-100mm左右的微距鏡頭即可,不僅鏡頭焦段適當,也相當符合一般初學者的拍攝需求;至於要拍攝動態昆蟲或者其他比較敏感生物時,則比較建議選購長焦段微距鏡頭拍攝為佳,像是100-200mm等焦段的望遠微距鏡頭就相當適合,可在不驚擾昆蟲前提下,輕易捕捉到所需的影像畫面。另外,若要拍攝0.3公分以下小昆蟲,則需於鏡頭前方外掛近攝鏡頭或近攝鏡片,或者在鏡頭與機身間加裝增距鏡(或蛇腹),才能順利捕捉渺小昆蟲的細微影像。

目前嘎嘎常用的四顆微距鏡頭,分別為CanonEF 100mm F2.8 Macro、Canon EF 180mm F3.5LU Macro、Canon EF 60mm F2.8 Macro及CanonMP-E65mm F2.8 Macro;其它相機廠牌也大多有發售相接近焦段的鏡頭,但不管選購哪顆鏡頭,建議盡量能以定焦鏡為主,除了利於對焦、操控外,所捕捉的影像品質犀利程度遠遠優於變焦鏡頭。

舉尾蟻:體長約3-4mm,喜歡翹起水滴狀的尾巴,胸、腹間具腹柄,觸角膝狀,跟蜜蜂一樣屬於社會性的昆蟲,但比較不同的是,螞蟻拍攝難度較高,除了要1:1微距鏡頭外,還要再加上2-3倍鏡才能拍出清晰影像,而且螞蟻相當好動,拍攝時,必須加上閃燈輔助,才能順利捕捉瞬間影像。(Canon 20D+65mm macro+ MT-24ex, F16,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
▲舉尾蟻:體長約3-4mm,喜歡翹起水滴狀的尾巴,胸、腹間具腹柄,觸角膝狀,跟蜜蜂一樣屬於社會性的昆蟲,但比較不同的是,螞蟻拍攝難度較高,除了要1:1微距鏡頭外,還要再加上2-3倍鏡才能拍出清晰影像,而且螞蟻相當好動,拍攝時,必須加上閃燈輔助,才能順利捕捉瞬間影像。(Canon 20D+65mm macro+ MT-24ex, F16, 1/125, ISO 200攝影:嘎嘎 )

斯文豪氏天牛:屬於甲蟲類,體色藍色具黑色的斑點十分醒目,為台灣特有種,是喜歡收藏標本人士的最愛。天牛科具長長的觸角,眼睛很大,大顎較為發達,所以有喜歡啃食木頭的習性。(Canon20D+100mm macro+ MT-24ex, F32,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斯文豪氏天牛:屬於甲蟲類,體色藍色具黑色的斑點十分醒目,為台灣特有種,是喜歡收藏標本人士的最愛。天牛科具長長的觸角,眼睛很大,大顎較為發達,所以有喜歡啃食木頭的習性。(Canon20D+100mm macro+ MT-24ex, F32, 1/125, ISO 200, 攝影:嘎嘎)


生態攝影必備飲水、口糧、防蚊液

由於生態攝影拍攝場景皆在戶外甚至深山野嶺,若是有計畫長時間外出紀錄,除了記得要帶足口糧及飲水等維生物品外,避免蚊蟲叮咬的防蚊液更是不可或缺,以免拍攝時會被蚊蟲叮得滿頭包。另外,嘎嘎也建議,由於生態攝影環境陰晴不定,所以,除了記得攜帶雨具外,最好可以選購內建防水套的攝影背包使用,才能避免攝影器材受到雨水眷顧。

生態攝影起手式:微距看世界,視野大不同


昆蟲攝影表現哪些主題

昆蟲雖小,但透過微距鏡放大觀察,影像效果仍相當可觀,有時還能展現出類似風景攝影的磅礡氣勢,一般來說,只要適切的表達該昆蟲特性,都會吸引眾人目光,甚至感動別人。以下嘎嘎整理出昆蟲攝影表現的幾種方式,可作為拍攝時的參考重點。

  • 斑紋:昆蟲體表或翅膀上的斑紋。
  • 色彩:昆蟲體表或翅膀上的色彩。
  • 造型:各式各樣的昆蟲造型曲線。
  • 吃相:觀察昆蟲吃什麼?怎麼吃?
  • 求偶、交尾:觀察昆蟲的求偶及交尾的樣式。
  • 天敵:觀察昆蟲與天敵間關係。
  • 生活史:觀察昆蟲的一生,卵、孵化、幼蟲、蛻皮、羽化的過程。
  • 保護色、警戒色、擬態:昆蟲怎樣躲避天敵及與環境的關係。
  • 有趣的行為:觀察昆蟲各式各樣的行為。

攝影:嘎嘎
攝影:嘎嘎

 

(後面還有拍攝昆蟲的配件準哦!)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