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新手來說,我們總是會擔心照片拍的不夠「銳利」。對於器材老玩家來說,他們看別人的照片總是一堆毛病,其中一定會提出來的毛病就是不夠「銳利」。

對於攝影新手來說,我們總是會擔心照片拍的不夠「銳利」。對於器材老炮兒來說,他們看別人的照片總是一堆毛病,其中一定會提出來的毛病就是不夠「銳利」。對於一切強迫症後期傾向的人來說,他們總是在後期的時候不停的拉高銳化,就是希望自己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夠「銳利」。

可究竟怎麼樣才算「銳」?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自己的照片不夠「銳利」?要怎麼樣才能拍出夠「銳利」的照片呢?

你認為自己的照片不夠「銳利」,可能是因為犯了下面幾個錯誤。

1、注意安全快門

除非是在三腳架上固定相機並且使用遙控快門,否則不管是手持的手抖,還是按下快門那一瞬間的震動,都會不可避免的造成相機瞬間的位移。

所以在拍照的時候,我們都要盡量在安全快門以上使用,高速的快門可以化解掉瞬間的抖動,一般來說,鏡頭焦段的倒數就是使用這支鏡頭的安全快門值,意味著在這個快門之上我們可以盡可能的避免手震,像是用50mm 的鏡頭,那麼安全快門就應該在1/50s 之上,用200mm 的鏡頭,那麼快門速度就必須要高於1/200s。

Photo by Stefan Cosma on Unsplash

▲Photo by Stefan Cosma on Unsplash

儘管如此,低於50mm 的廣角鏡頭也要盡量在1/50s 以上來使用。不過安全快門始終只是一個理論值,具體的使用情況還是要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金剛鐵手,用低速快門也不會晃動,而有的人天生神經不太好,總是不停的手抖。這種不自覺的手震就會造成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出現不必要的晃動,也就讓畫面出現動態模糊,即使在安全快門也不能避免。

2、找到「最佳光圈」

每一支鏡頭都有一個最佳的光圈值的範圍,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在比最大光圈低2~3 檔的地方是最佳光圈。我們都知道光圈對於畫面效果的影響,但是開大或者縮小光圈,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畫質有一定的影響。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

光圈太大,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景深太淺,容易導致主體整體中的部分不在焦點範圍之內,致使主體部分失焦。而光圈太小,比方說f/16 以下,會產生一種衍射的光學現象,直接導致畫質瞎想,表面開始模糊。

當然,光圈對於畫質的影響也要因鏡頭而定,有些高端鏡頭可能全開光圈畫質都非常好,但是對於入門鏡頭來說,還是盡量不要將光圈開的太大或是太小。

3、鏡頭或濾鏡的品質太差

一分錢​​一分貨,那些高端鏡頭賣的那麼貴是有道理的。它們的光學設計和鏡片的用料品質一定都是經過無數次的測試和打磨的。而為了控製成本,當然也會有那些並不那麼講究的鏡頭了,也因此那些入門套頭或者一些平價鏡頭可能並不會拍出那麼高的畫質,尤其是開大光圈時焦點主體的邊緣部分的畫質可能會讓人難以接受。我們說一些平價鏡頭好,多半也是相對於性價比來說的,在這個價位能做到這樣的效果已經很不錯了。

Photo by Ehimetalor Unuabona on Unsplash

▲Photo by Ehimetalor Unuabona on Unsplash

當然我在這裡還是要說所謂的高畫質還是要因人而異,有些人追求高認為這樣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但是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畫質已經足夠。

不光光是鏡頭,可能有的時候我們為了保護鏡頭還會用上濾鏡,但是一些廉價的濾鏡一定是會對畫質有影響的,如果你用了廉價的濾鏡,而又覺得鏡頭拍出來的效果不好的時候,不妨將濾鏡取下再拍看看,可能問題真的出在濾鏡上。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