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眾的不同,相機市場有很多很多不同種類的相機,不管單反無反緊湊型相機,甚至是手機,都逃不開拍照的最核心元件——感應器。

不同的相機有著不同的感應器,雖然通常我們說底大一級壓死人,而全畫幅也是專業攝影師的首選,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大底感應器的,尤其是在技術發達的今天,在非專業輸出也不需要深度後期的前提下,照片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對於大部分非專業的用戶來說,是否是全畫幅其實他們根本看不出來,買大底感應器相機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

在膠片時代就有著不同大小的底片,大畫幅,中畫幅,135,甚至更小的APS 膠捲和110 膠卷。而到了數位時代,這個分類就更多了,不考慮手機裡多種多樣的感應器大小,在相機領域,我們經常會接觸到的感應器有這些種類有一英寸畫幅,也就是常說的黑卡相機,像是SONY 的RX100 系列,M43 系統,APS-C 畫幅,全畫幅以及中畫幅數位相機。

每一個標準尺寸的感應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更大的感應器(這里大小的比較是在同樣技術下進行比較,不涉及時間,也就是說,不能拿現在的M43畫幅去跟十年前的全畫幅比較)顯然在畫質、高感、動態範圍等一系列指標中要比較小的感應器表現的好得多,但是並不意味著對每一個使用者來說都是必須的。在選擇相機的時候,我們更多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才能選到那台最適合自己的相機。

不同畫幅的感應器的大小的區別,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兩張圖來直觀感受一下。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沒有哪一種感應器是專門為初學者準備的,同樣的,也沒有哪一種感應器只能專業攝影師來使用,對於專業攝影師和業餘拍攝者,每種尺寸的感應器都可以共存。並且其中某些感應器甚至可以滿足特定的目的,由於感應器的尺寸幾乎總是和特定種類的相機相關,因此,我在這里透過介紹不同類型的相機來介紹感應器。

緊湊型相機

緊湊型相機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小型不可換鏡頭相機。說實話,現在好的緊湊型相機已經不多見了,主要是因為市場太窄了,以前選擇緊湊型相機的原因是因為方便攜帶,而現在,這個需求早已經被手機所替代,甚至一度火爆的家用DC都因為手機拍照的提升而走向了消亡。現在來說,市場上比較主流的也就只有索尼的RX100系列,這個系列從2012年的第一代至今,已經更新了七代產品,雖然更新就像擠牙膏,雖然使用的只有1寸大小的CMOS,但是畫質表現依然不俗,是很多想要便攜,又對畫質有一定需求的人的首選。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而另一個,就是經典的Ricoh GR 了,雖然是個歷經二三十年,從膠片時代延續到數位時代的經典型號,雖然現在的GR 更新無比的慢,13 年的第一代,15 年的第二代,到19 年才出了第三代(這時候GR 的重度粉就恨為什麼GR 沒有索尼那種擠牙膏的精神),不過GR 能在如此小的機身裡塞進一個APS-C 畫幅的感應器,而且GR 的操控性對於街頭攝影師來說都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橋式相機

如果經常去國外的相機分類網站,可能會看到一種分類叫橋式相機(Bridge Camera),在國內可能並不流行。不過橋式相機的定義很簡單,就是一種定位高於普通家用DC,同時又低於單反相機的一種供進階用戶使用的相機,它像橋樑一樣夾在DC和單反之間,彌補二者的差距。

它可以有著非常豐富的手動控制功能,可以自由選擇APSM 檔位和ISO、白平衡等參數,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們不可以更換鏡頭。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所以這類相機的鏡頭一般都會設置一個非常高的變焦範圍,動不動就幾十倍變焦,像是同樣是黑卡系列的SONY RX10M4 就提供了高達25倍變焦的等效24-600mm 的鏡頭,而低端的HX-400 更是提供了等效焦距24-1200mm 的50 倍變焦鏡頭,不過作為入門相機,HX-400 的感應器畫幅就小的可憐了,只有1/2.3英寸,甚至還沒有現在的一些手機感應器大。

不過感應器並不是它們的重點,選擇此類相機的人更多是想要一個超長焦鏡頭來玩,同時它們豐富的控制性也高於手機,而且,樣子也比較像單反。其實說回來,雖然感應器並不大,像是RX-10 系列,其實它們的畫質表現也並不差。

M43 系統

其實現在在各家全幅無反都在發力的情況下,M43 系統已經沒有什么生命力了,唯一一個堅持做M43 系統的品牌奧巴還把自己的品牌轉給別人去發展了。

M43 系統的感應器大小正好是全畫幅的一半,由於大部分都是可換鏡頭相機,所以在日常使用中,不管是機身還是鏡頭,體積可能會受一些中意小型相機的人的喜愛,由於鏡頭焦距要乘以2的轉換率,所以對於那些喜歡用長焦拍攝野生動物攝影,並且對畫質有更高要求的人有吸引力。

APS-C 畫幅及全畫幅

在數位攝影剛剛起步的時候,APS-C 系統就是入門級單反的代名詞,由於全畫幅價格昂貴,所以APS-C 系統的相機就成了想要買單反的初學者的首選。

對於全畫幅和APS-C畫幅來說,最明顯的差異可能就是視野大小了。由於畫幅大小的差距,同一支鏡頭的視角所捕捉到的內容所能夠覆蓋的畫面是不同的。就像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將圓形區域看成是一支鏡頭的視角能夠捕捉到的所有的畫面範圍。
而紅色框線範圍是全畫幅的大小,在這個範圍內的畫面信息都能夠被全畫幅的感應器所捕捉。

而藍色框線則表示的是APS-C 畫幅的大小,如果使用裁剪畫幅的話就只能捕捉到這塊大小的畫面。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因此,同一支鏡頭,安裝在全畫幅機身和安裝在APS-C 畫幅機身上所能夠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在裁剪畫幅上看起來就好像焦段更長一樣。

所以在使用裁剪畫幅相機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焦距轉換率,所謂焦距轉換率就是不同的畫幅格式中相同視角對應的不同焦距的建立對應關係。

相機影像感應器擁有各種片幅尺寸,但哪種尺寸感應器最適合你?

全畫幅視野和APS-C 畫幅視野的比較

在APS-C 畫幅中,焦距轉換率是1.5 或1.6,以1.5 為例,33mm 左右焦距的鏡頭安裝在APS-C 畫幅相機上能夠看到的畫面大體相當於全畫幅相機50mm 標準鏡頭的視角。所以很多人用APS-C 畫幅相機的人喜歡掛上35mm 的鏡頭,這樣就和標準鏡頭的視角等效了,而使用23mm 左右的鏡頭則相當於全畫幅35mm 左右的視角。

如果說早期的全畫幅和裁剪畫幅在畫質表現上有天壤之別的話,可能放到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的今天來說,差距可能已經不是那麼大了。一些高端裁剪畫幅的表現甚至也非常強勁。對於一些日常的拍攝,畫幅帶來的差距也在漸漸縮小。

而且對於那些並非要深度後期以及要大幅面輸出的普通拍攝者,其實畫質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

當然,如果我們是專業拍攝者,需要拍攝大型的攝影項目,需要深度後期以及大幅面輸出,那麼一台全畫幅的相機還是必要的。

全幅好不好?當然好!非常好!底大一級壓死人永遠不是一句空話,全幅可以帶來更加精細的畫質,而且尤其是對於相機的高感來說,由於幅面更大,在同一解像度下,較大畫幅的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相對於較小畫幅要低,可以讓感應器製造廠商在電子線路方面有更多的空間,所以大畫幅相對於小畫幅在高ISO 的情況下會有較好的表現。

但是還是上面那句話,還是要根據用途,如果只是日常拍攝並且發發社交網絡,如果你並不想要印刷出一面牆那麼大的照片,其實畫幅並不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是要拍攝大型的商業攝影項目或者有自己專門的攝影計劃,還是需要買一台相對專業的相機以獲得更高的擴展性。如果僅僅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有一台多麼多麼牛X的相機,那就買貴的,買最貴的,用不用的好擱一邊,就算拍出手機效果也無所謂,至少在別人眼裡咱就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