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早就成了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不管是不是真的熱愛攝影,但是看到喜歡的或者想要記錄的畫面拿起手機拍下來總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日常。
拍得多了,自然就想要拍的更好。在拍照的過程中,也不免會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這些陷阱可能會對照片的質量甚至於我們的錢包的重量產生負面的影響。讓我們來看看如何突破這些陷阱的束縛。
1、拍不出好照片是因為沒有好相機
都2020年了,手機都能代替專業相機拍攝雜誌照片了,怎麼還能相信這種話呢?說出這個的多半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
不過也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我們更加看重我們的作品,認為對於一張照片來說,內容才是最重要的,當別人問起「你是用什麼相機拍的?」這種傻不拉幾的問題來的時候總是會嗤之以鼻懶得回答。而另一方面卻無法阻擋我們對於器材的嚮往,我們總是會想要追求更好的相機,用了APS-C 就想要全幅,用了135 就想用120,全都玩膩了就想上大畫幅了。
如果我們能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去拆解去分析自己拍下來的照片的話,那麼我們可能會發現,最需要改進的可能並不是器材。有的時候可能真的是器材限制了我們的發揮,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經驗的不足或者根本就是走了一條錯誤的路。
在大多數情況下,器材僅僅只是限制題材,而是否能夠拍出一張更好的照片,還是要取決於我們的經驗以及你的基礎是否紮實。
2、大眾喜歡的一定是好照片
大眾喜歡的標準是什麼?在每個人都是評論家的現在,照片被喜歡是可以被量化的,而量化的標準就是照片的被點贊數量。
點贊多的照片就一定是好照片嗎?可能只是因為符合大眾的口味而被系統推送給了更多人,看得人的數量上去了,點贊數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不管是點贊還是跳過,大多數人的主觀直接影響到了互聯網公司的算法,透過分析多數人的興趣,能夠被大眾喜愛並接受的影像越來越多的被推薦到前台,也因此我們看到的很多網紅照片大多都會感覺千篇一律。而那些被跳過的,不能說就不是好照片,只是再也吸引不了浮躁的心了。
於是如何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一張想要在社交網絡上獲得點贊率的關鍵,除非你靠的是顏值和身材,那樣不管發什麼都能引來大把大把的點贊,就好像把一隻小綿羊直接暴露在飢餓的狼群之中一樣,否則的話任何內容都必須簡單直接才能更加容易吸引到觀看者。就像居中構圖對於圖像閱讀來說最易懂,一眼就能夠看到主體,也就更加容易讓觀看者的視覺重心輕而易舉的同你的作品相聯繫,而不是花更多的時間去沉浸在復雜的構圖和豐富的元素中。
3、不閱讀說明書
現在社交網絡這麼發達,很多人習慣性的總是想要別人來告訴他問題的答案,於是遇到了問題不是首先想著自己要如何解決,而是上網發帖求助。
對於很多傳統膠片相機來說,其實問題倒不是很大,畢竟大部分膠片相機可操作的內容就那幾項,只需要對於曝光原理有所了解,知道要如何去設置光圈快門也就能應對大部分的使用情況。
不過對於數位相機來說,如果只是單純的拍照,只用自動擋也無所謂,不過如果想要讓相機的功能發揮的更徹底,那麼就不能像膠片相機那樣靠幾個撥盤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了。
現在很多人都沒有閱讀說明書的習慣了,有問題都喜歡去問別人,如果別人也不知道就把問題給擱置了,其實我們在使用相機中所遇到的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夠在說明書中找到答案。
看說明書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要了解掌握相機的全部功能,而是需要知道你的相機能做什麼,知道我們的相機的底線和高點,發掘你的相機的更多的可能性,透過設置對焦模式,對焦點,圖像模式等等這些基礎的設置,將你的相機設置保持在一個對你來說最佳的狀態。
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相機,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最正確的判斷,拍出最好的畫面,同時也讓你的相機能夠發揮更大的潛力。
4、不學習理論
尷尬的是,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拍照這件事完全自動化,拍攝者甚至不需要學習任何理論基礎只要簡單的按一下快門就能完成一張作品。拍的越多,就會拍的越好,但這背後其實是對於理論的理解,而如果光去拍卻不動腦子想的話,那麼拍的再多也不會有進步。
學習這些基礎知識並不能幫你拍出更好的照片,但是卻能幫助你了解一張照片所呈現出的效果的原理,而對這些原理加以運用,就能拍出你想要的畫面,也就能了解你的器材的優勢以及軟肋。
5、害怕拍「爛片」
話說回來,誰不是從拍「爛片」開始的?不多拍怎麼能拍出好照片?就拿那些攝影大師來說,他們也不可能張張都是精華。他們每天都拍那麼多的照片,我們看到的才有多少?甚至可以說他們拍出來的大部分照片也都是所謂的「爛片」。
其實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爛片,有的只是我們看待畫面的態度。所以說不要害怕自己拍爛片,不拍爛片,又怎麼能進步?不拍爛片,又怎麼會知道好片子珍貴在何處?每天拍一千張,哪怕九百九十九張都是所謂的「爛片」,但只要有一張成功了,那也是你拍出來的佳作!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