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固然很重要,但是比起相機來說,想要拍出一張自己滿意的好照片,更重要的是鏡頭。買一台相機容易,想要收齊自己想要的鏡頭就是難上加難了。甚至於有些鏡頭都要比我們手上的相機還要貴。雖然一分錢一分貨,但是在選擇拍照設備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哪個貴買哪個,根據需求來選擇遠比根據價格來選擇重要的多。

鏡頭決定了我們的拍攝題材,雖然不一定那麼絕對,但是相對來說,每種題材都有適合拍攝的主題。想要讓畫面中收入更多的風景,就需要一支廣角鏡頭,而想要拍到很遠處的主體或者想要製造出更好的虛化,還是要一支長焦鏡頭。

拋開鏡頭的製造水準和用料品質不談 — 這些自然是一分錢一分貨,成像品質和價格是成正比的 — 影響我們選擇鏡頭的主要要素有兩點,焦段和最大光圈。
 
Photo by Tom Pumford on Unsplash

▲Photo by Tom Pumford on Unsplash

光圈的影響不言而喻,我們主要來談談不同焦段的鏡頭都分別適合什麼樣的拍攝題材?

首先說廣角鏡頭,一般來說,對於135全畫幅相機來說,小於35mm的視角的鏡頭都可以被稱為廣角鏡頭。廣角鏡頭更加具有包容性,並且能夠增強視角。它們會擴大我們的視線範圍並且使我們面對的主體看起來更遠,配合前景,可以為畫面增強深度感,因為它拍下來的畫麵包含了更多的內容。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明確主體的畫面,像是人物動物或其他靜物的時候,需要距離主體足夠的近,否則稍稍拉開一點距離都會讓主體在畫面中變得很小。

而相對的,用中長焦鏡頭就必須要離開主體足夠的遠。就像下面這張照片,是用APS-C 畫幅的相機搭配600mm 的鏡頭拍攝的,實際視角大概等效900mm 的鏡頭,拍出來的效果是這樣。

愛拍人像的你,還差一支什麼鏡頭?

而攝影師需要距離模特兒的距離,就得有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麼遠。

愛拍人像的你,還差一支什麼鏡頭?

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現實中我們幾乎用不到這樣的焦段來拍攝人像,除非是用來打鳥,拍攝運動攝影或者野生動物或者拍攝超級月亮超級太陽這樣的畫面。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拍攝人像用的最多的還是中距鏡頭,像是人像攝影師必備的85mm 或者135mm 焦段,這些都是戶外人像攝影的必備焦段。

優點不言而喻,可以很好的將主體和背景分離。但是缺點就是在狹小空間內可能會施展不開。像是室內,我們用的更多的還是35mm 或者50mm 左右的標準鏡頭來拍攝。

長焦鏡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產生壓縮透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壓縮空間,讓遠處的背景看起來距離我們更近。產生這樣的原因其實是一種視覺誤差。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我們所說的長焦鏡頭能夠壓縮空間其實是因為為了保證相同大小的前景主體,拍攝者必須要退後退後再退後。

假設我在用廣角鏡頭拍照的距離主體5m,距離背景有500m,那麼我在更換為長焦鏡頭時為了達到同樣的主體大小,我就得退後到距離主體至少10m 開外的距離,這樣我和主體的之間的距離擴大了一倍以上,但是對於和背景的距離影響卻也就1% 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的退後對於背景來說沒有影響,卻是相當於放大了主體,就造成了這種空間被壓縮的感覺。

上面說到,人像攝影師的必備焦段是85mm-135mm 左右,這個焦段的鏡頭非常適合拍攝人像特寫,因為擁有最適當的空間透視。但是不同的焦段對人像輪廓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下圖是攝影師Stephen Eastwood 使用從19mm 到350mm 不同的鏡頭拍攝的10 張照片,從這些照片裡,我們看出不同焦距對於主體輪廓的影響。

愛拍人像的你,還差一支什麼鏡頭?

在這些照片裡,所有的照片都盡量保持相同的取景範圍,也就是讓主體在照片中呈現等大的比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廣角端模特兒的臉部顯得非常的“窄”,同時額頭、鼻子和下巴等凸出部分相對更大,而在長焦端模特的臉更“平”,上述部分也沒那麼突出。

當然,這是由於拍攝者距離模特兒的距離改變造成的,使用廣角端拍攝時,拍攝者必須貼近模特兒拍攝,而使用長焦端拍攝的時候,就必須要遠離模特兒,物距的變化導致了空間透視的變化。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