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拍的多了,尤其是當我們經常拿著一台看起來「很專業」的相機來拍照,經常都會給身邊的人造成一種「這個人拍照好像很厲害的樣子」的錯覺。也正是因為在他人心中創造的這種專業形象,總是會有人來問自己一些關於拍照的問題,譬如說怎麼樣才能拍的更好看?或者乾脆連一張手機拍攝大頭照都想要讓你來幫忙拍。
當然結果可能並不如人願,雖然我們總是試圖尷尬的解釋我們只是一個愛好拍照的人並非專業攝影師,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該問問題還是問問題,該找你拍照還是會找你拍照,有沒有效就另說了。
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雖然都是拍照,但是照片和照片之間卻是不同的,就好像一個人專注於街頭攝影,喜歡捕捉那種瞬間的真實,而不會也不曾去在意那些刻意被安排的場景。可是朋友結婚還想要找你去為他拍照,就因為你看起來「很專業」。那些華麗你拍不來,拍出來的你認為好的瞬間對方卻不一定就會滿意,因為他們想要的只是那些並不像他們的但是看起來很「好看」的照片。
對於大多數只是將拍照作為日常記錄而非專業甚至並非愛好的人來說,拍照只存在於記錄事件,拍攝人物以及記錄旅行體驗上,所以當我們談論到拍攝好照片的時候,總是離不開這些問題,譬如說怎麼樣才能把人拍好看?怎麼樣才能把景拍好看?
怎麼樣把什麼東西拍好看這個我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這涉及到每個人不同的審美體驗,可能我覺得好看的畫面在他人看來就很無聊,可能這個場景我能告訴別人這樣構圖會更好但是遇到了另外的場景別人還是不知道要從何下手。
照片歸根結底都是主觀的,但對於一張「不出錯」的照片卻很容易得到共識。從技術角度上來說,一張「不出錯」的照片首先應該不受曝光的干擾,不會因為過曝或欠曝(照片太亮或太暗)而讓畫面看起來失去部分細節,並且不會出現明顯的構圖缺陷,像是水平線不齊啊,像是失焦啊,或者是模特兒的姿勢表情不自然啊等等,同時照片裡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干擾,像是在一個旅遊景點到處都是人,這個時候如果主體沒有一個顯著的位置就很容易被來來往往的行人所干擾不能夠突出我們最主要想要拍攝的那個人。
但是,「不出錯」的照片可能不難看,卻很容易陷入平庸。對於一張照片來說,形式固然重要,但內容才是讓畫面昇華的關鍵,尤其是對於拍人來說,我們需要學會捕捉情緒。
就像上面所說的「不出錯」的照片的關鍵,曝光早已不是一個讓人困擾的問題,可能在早期膠片攝影需要手動設置曝光參數的時代,我們可能會因為參數設置的問題讓畫面曝光出現問題,對於現代相機來說,曝光早就已經交由相機系統控制,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偏差。而且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完美曝光,「準確」的曝光並不一定就是好照片,有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通過過曝來突出明亮的背景下的主體,有時候也可能同時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欠曝來達到排除乾擾的目的。甚至可能同一個畫面,不同的曝光卻能代給我們不同的觀賞體驗。
對於曝光來說,只有「合適」的曝光,並沒有「準確」的曝光。
不管是曝光還是構圖,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才是一張照片成功的關鍵。拍照始終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而內容本身又有著絕對的專屬性,可能當下你拍到的畫面對你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僅僅只是一個畫面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麼。也許嘗試解釋一下可能會好一點,但是帶來的說不定只是對方的一臉問號或者微笑敷衍。畫面一定被語言固定,就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意義。
照片的形式可以評論好壞,形式無非也就是那些技術上的內容,像是曝光的「準確」啊,構圖的工整啊,焦點選擇的正確啊,取景角度沒有問題啊之類的,只要對技術稍微掌握一些都能夠拍好。可照片的內容卻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它是專屬於個人的,至於能否引起他人的共情,就得看這個內容情緒是否可以感染到他人了。
回到一開始“拿著一台看起來「很專業」的相機來拍照”的問題上,現在對大多數人來說買一台好相機早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擁有好相機也並不代表就是「專業」,他可能只是很愛拍照。也許他拍下來的照片你覺得很一般,但是對他來說,都是重要的記錄。器材並不能代表「專業」,好相機可以提升照片的細節,增加創作的自由度,卻很難讓一張照片從內容上昇華。
怎麼樣才能拍出一張好照片?或者說什麼樣的照片才能算是一張好照片?可能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只有拍攝者自己。
自己喜歡的照片,再「爛」都是好照片。自己不喜歡的照片,再「好」都不會有感覺。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