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不僅是歷史的軌跡,也是台灣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區塊,不管是建築、人文或者生活態度等,都有著濃厚的情感與溫度,本文我們就透過IG攝影師 熊明龍 Ming視角,一起探訪台南、新竹、湖口老街之美,循著老味道,一同發現這熟悉又帶點陌生的全新視野!
》》關於 熊明龍 Ming
Instgram攝影師,擅長用手機與相機記錄生活周遭的事物,透過他的影像不僅可以感受街角巷弄間的美好畫面外,也能讓人對於「攝影」、「美學」與「藝術」間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悟。目前除了經營自己的IG平台外,也積極經營 @iseetaiwan、@instameettaiwan 這兩個連外平台,希望透過社群力量的加成,能讓更多外國友人認識台灣、看見台灣的美好!
IG帳號 ∣ @easonhsiung 、 @iseetaiwan、@instameettaiwan
可以先聊聊你對於「攝影美學」與「攝影藝術」的想法?
我是從2013年接觸照相手機後,才真正開始學習「攝影」,也才對於攝影美學有了進一步的體認。早期,我透過大量追蹤國內外Instgram攝影師帳號來學習、揣摩他們的構圖與拍攝想法,雖然也經歷一段時間的撞牆期,不過經由這樣的美學訓練,的確對於美學能力的培養與判斷能帶來不少幫助。攝影美學,現在對於我來說,就像生活、呼吸一樣地自然,看到美的事物,就會很直覺地想用美的構圖、美的角度去記錄下來,而這屬於美學的階段,但若要昇華至藝術境界,老實說並不容易,我也正在學習,希望未來透過不斷的觀展與嘗試,能讓自己作品不僅只有美的元素,還能有更深一層的藝術內涵。
目前除了你個人IG平台外,你還有另外經營@iseetaiwan、@instameettaiwan這兩個平台帳號?請問當初會另外開設這兩個相片社群的初衷為何?
會成立@iseetaiwan這相片社群,大概要從2013年澳洲之旅開始說起,當時在澳洲旅遊,我隨手拍下的黃金海岸與墨爾本夜景照片,竟然被澳洲官方旅遊社群@australia所轉發分享,也獲得相當不錯的回饋與按讚數,這是我頭一次感受到社群媒體所隱含的強大力量,原來只要Hashtag某些關鍵字,就能集結諸多素人甚至攝影師的作品,讓有意前往該地旅行的他國友人透過照片就能快速預知當地的狀況與環境,而這種類型的轉發型態,已經跳脫以往的行銷模式,所以回到台灣,我第一想法就是:「既然澳洲可以,或許台灣也能」,就在這樣的信念下@iseetaiwan帳號孕育而生,希望透過大家簡單的旅行Hashtag,不僅可以展現台灣的人文、建物、風情與活力外,也能成為外國友人認識台灣的最佳媒介,目前該平台經營已有不錯成績,不過未來我希望能導入一些帶有內容性、知識性的貼文,讓美的照片背後,能有更深一層的含意。
至於另一相片社群,則源自國外很流行的instameet,其概念是由IG官方或IG用戶所發起的集體創作,會約定某天於某地區內一起拍照、一起分享拍攝技巧,算是一個走出戶外認識同好、新朋友與探索新領域的社群活動,所以自從幾年前去參與過兩次日本所舉辦的instameet後,我也希望未來在台灣也能舉辦類似的活動,所以我便成立了@instameettaiwan這個相片平台,也不定期舉辦了各種主題的聚會拍攝,之前活動照片也曾被IG官方@instagram所轉載分享,雖然目前辦活動頻率沒有那麼高,不過未來我還是會舉辦些主題性外拍活動來和大家一起玩拍,敬請期待!
目前你多數作品大多還是以IG最原始的方形構圖呈現,請問在拍攝這類作品時是否有何訣竅?亦或者在構圖時有何需要注意地方,以方便後製裁切?
雖然目前IG已經開放不同比例照片的上傳與分享,不過就行動裝置閱讀與瀏覽來說,我還是覺得原始的正方形構圖最為理想。就我過去拍攝經驗,我覺得要拍好方形構圖作品,首先要拋棄根深蒂固的構圖法則,像是以往可能會強調的黃金構圖法,會盡量避免將人物或被攝物放置於畫面正中央,不過這限制在IG方形構圖上反而能獲得極佳的呈現效果,所以我覺得要拍出好的IG方形照片,就跟著感覺拍就對了,拍久就能掌握其訣竅所在。另外,養成「預視」能力也是必須的,目前我在拍攝時還是以4:3比例的長形構圖為主,不過我在拍攝當下就已預想好方形構圖裁切後可能的呈現畫面,所以在畫面佈局上也做了最佳安排,讓我後製只要簡單處理與裁切就能獲得心目中理想的IG方形作品。
為何這次會選擇老街做為拍攝計畫?另外,拍攝過程有什麼趣事或經驗可以分享?
拍了那麼多國家,我最終還是想多拍些關於台灣方面的題材。其實,想拍老街這個想法一直充斥在我腦海中,但因為工作較為忙碌關係,這想法就無限期耽擱著,這次剛好有機會能試用EOS RP,所以就想說帶著它來趟老街尋訪之旅,希望透過不同的影像媒體來激盪出新的創作火花。對於我來說,老街不僅是台灣的記憶,也是先人開墾歷史的最佳佐證,漫遊其中,除了可以眼觀典雅建築外,也能讓心靈得以和雋永歷史交會。那這次拍攝過程有何趣事?可能因為這些地方平常日不常會有觀光客出沒關係,所以我背著相機遊走在巷弄間,常被當地阿公阿桑誤以為我是國外來的觀光客,雖然有些小誤會,不過也因為這假國外觀光客的身份讓我拍攝過程順利不少。
可以先聊聊你對於Canon EOS RP的初步印象?
很輕、價格相對親民是我對於EOS RP的初步印象。以前我也曾把玩友人其他品牌的全幅無反相機,但笨重的體積的確讓我有點吃不消,尤其我相當喜愛用雙腳遊走於城市巷弄間,若器材偏重的話,對於體力與耐力都是一大考驗,所以這次剛拿到EOS RP拍攝時,我最驚艷的並不是規格,而是這重量對了,就算搭配上我最愛的35mm焦段也不大不重,只有790g,讓我就算行走個一整天,也不會對體力造成太大負擔。另外,相對親民的價格,也讓我有再換機的想法,以前我的刻板印象就是全幅無反相機搭配上一顆標準變焦鏡頭或定焦鏡頭,大概都要七、八萬起跳,好一點的規格或鏡頭可能都要破十萬,而這台EOS RP搭配上我常用的35mm焦段套組竟然五萬多就能入手,雖然也是一筆費用,不過已相對以往親民許多。
EOS RP有哪些功能或設計讓你特別有感,對於你這次的老街拍攝計畫又帶來哪些幫助?可否分享一下?
在操控上,我對於機身手感、觸控翻轉螢幕與選單設計特別有感,EOS RP雖然機身不大,不過握感包覆性十足,讓我就算單手也能平穩地握持,在使用上會給我滿滿的安全感。觸控多角度翻轉螢幕與人性化的選單設計,也是EOS RP我覺得相當棒的地方,先說選單好了,以前我也用過其他品牌的相機,不過其選單設計都不是很直覺,找個功能或設定參數都得找個半天,但EOS RP選單設計就很人性化,讓我就算頭一次接觸也能輕鬆上手;至於觸控式多角度翻轉螢幕也是另一貼心的設計,其操控就像手機一樣,不管是對焦、設定或者拍攝等,都要手指滑動點選就能完成,而且其多角度的翻轉螢幕超方便的,以往難以拍攝的角度或場景,現在都只要簡單轉轉螢幕就能輕鬆捕捉,這是很棒的模組設計,也很人性化。
另外,高感光度與眼睛自動偵測對焦功能在這次拍攝過程中,對我幫助也很大。以高感光度來說,由於EOS RP高感光度可用度達ISO3200-6400,所以在一些陰暗或微光的小角落,我都很放心地交由自動感光度來幫我處理,而我則能更能專注於影像構思上;至於眼睛自動偵測對焦功能,則能讓我在拍攝一些人文作品時可更快速且精準地捕捉他們自然的神情,而且畫質細膩度高,就算日後要二次裁切構圖也有相當高的可用度。最後,我覺得EOS RP可支援行動電源USB充電算是相當方便的潛在功能,因為有時沒電又找不到充電場所時,這功能的確能解決燃眉之急,能讓創作行程不中斷。
這次老街拍攝,可否分享一下RF 24-105mm F4L IS USM與RF 35mm F1.8 Macro IS STM這兩顆鏡頭的使用心得,如畫質表現、對焦性能、操控性或題材焦段運用………等。
這是我頭一次接觸RF系列鏡頭,對於這兩顆鏡頭的初步印象,除了對焦相當快速敏捷外,其鏡頭前緣的控制環則相當地方便,只要輕鬆轉動就能切換功能參數,一般我都會設定成ISO模式,一旦發現拍攝環境光線偏暗或者安全快門不足時,就能快速地進行切換,以間接提高拍攝時的機動性。另外,這兩顆鏡頭在畫質上,我認為不僅成像銳利、發色自然外,在細節的描繪上也是相當地到位,幾乎影像直出就有不錯的成像品質,若要即時社群動態分享的話,這樣的直出表現的確可以讓人相當放心。
在焦段上,RF 24-105mm F4L IS USM這顆鏡頭適用性很高,多數題材都能勝任,而且望遠端壓縮感還不錯,對於某些主體凸顯或空間層次感營造都能起畫龍點睛之效;至於RF 35mm F1.8 Macro IS USM這顆鏡頭,我則相當喜愛它的體積與大光圈小廣角特性,尤其搭配EOS RP上不大也不重,對於街拍來說是很棒的組合,而且透過這視角,不管是拍攝街景或者人帶景,都能帶出不錯的透視感,能讓作品在呈現上多些故事性與想像空間,當然我也很期許未來RF系列能再出顆RF 50mm F1.8焦段輔助,這樣交互使用下,將能讓街拍或城市題材創作多些彈性與運用空間。
可否分享一下如何透過相機與手機交互使用,來讓影像創作或社群分享更有效率,亦或者使作品呈現可趣味性大增?
手機具備便攜、機動性優勢,而且相機則能補強手機畫質與操控性的不足,所以現在出門我都會帶上兩者,看到美的畫面,就會很隨手地用手機先咔了一張,若時間較為充裕亦或者需要不同焦段獲取更好構圖時,我就會改用相機捕捉,對於我來說,不管是相機或者手機,都只是影像記錄工具而已,沒有誰好誰壞,只有拍攝當下適不適用而已。另外,我還滿喜歡透過App串接方式來讓相機與手機取得更緊密的連結,以EOS RP來說,只要手機先下載Camera Connect這套App設定,之後相機拍攝的照片就能同步或選擇性下載至手機上,讓我在分享上可更加即時,而且EOS RP直出的JPEG格式畫質與色調就已相當理想,幾乎下載就能直接轉發分享,關於這點,我則相當地推崇,至少能讓我省去不少後製處理上的時間。
你的作品大量融入光影、線條、對比、黑白與極簡等基本元素,請問你每到一個場景如何快速掌握要訣來讓作品呈現更具張力且吸引人?
一般若我有計畫性地去某些地區或景點拍攝,我都會事先透過Instgram搜尋其他攝影師拍攝的照片,透過照片可以初步掌握現場環境、構圖甚至光線狀況,不過通常這只能做為參考,因為現場存在的變數頗多,再加上天候狀況難以掌握,所以為了拍好照片,我通常都會去個好幾趟,而每次去也會嘗試不同構圖與拍法,讓創作思維可以跳脫出不同框架。另外, 我還滿喜歡上午或傍晚時分前去拍照,因為我覺得這時候光線較為柔和,反差不會太大,可拍出我想要呈現的氛圍與感覺,而且我個人也相當偏好陰天的拍攝天候,雖然畫面少了點層次與激情,不過照片會給人相當舒服的感覺,也很自然,可充分反應當下的畫面情緒,有時只要透過黑白色調的簡單催化反而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影像效果喔!
長期創作需要不斷的靈感刺激,請問你如何保持創作靈感與行動力?
除了定期追蹤國內外Instgram攝影師帳號外,我相當喜愛透過觀摩攝影集與展覽方式來刺激自己的創作靈感。另外,在拍攝時讓自己處於「不熟悉」狀態,也能有助於創作靈感的激發,因為我們大多都已習慣了既定拍法、既定觀念甚至既定的拍攝路線,所以在這死胡同裡很難跳脫以往的創作思維,因此我現在都會強迫讓自己走不一樣路、用不一樣的拍法,讓自己隨時處於陌生、不熟悉的狀態,唯有如此才能挑戰自我,發現不一樣的新視野。
對於你來說,拍好照片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對我來說,拍好照片,除了要掌握光線的強弱與溫度外,還得具備基礎的構圖美感,當然這只是照片吸引人的第一步,若要達到共鳴甚至感動人心目的,最好作品有明確主軸與故事性,讓照片在美麗的外衣下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另外,拍出自己的風格與調調也很重要,畢竟現在社群照片刷新率極高,如何讓自己的照片在茫茫圖海中獲得粉絲們青睞與分享,可能也是各位在構思好照片時必須考慮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