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太陽又變得很可怕,就連拍照的時間也不得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天氣炎熱的不想出門,天黑了又拍不出好照片。可是外面的光線實在是太強了,拍出來的不是背光就是不好看的生硬的陰影,要怎麼樣才能在猛烈的陽光下拍出好看的照片呢?

尤其是光源在模特兒身後,很容易就會拍出主體全黑或者背景全白的照片,想要清楚的表現主體和背景兩方面的細節是一件需要研究的事情。

Photo by Jim Jacob on Unsplash

▲Photo by Jim Jacob on Unsplash

當然,背光照片並不一定是指光源正好就在主體身後,我們可以廣義的去理解光源出現在主體身後的一片範圍內,而主體的正面是處在背光區域內的。如果我們需要在具有直接和刺眼的背光的位置上拍照的時候,由於光線直接射入鏡頭,很可能會在畫面中出現眩光,眩光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可能會干擾畫面的表達或者也可能會讓畫面失去細節,但是它也有可能會讓畫面看起來更有趣更有戲劇性。具體如何理解眩光在畫面中的作用,還需要看我們自己的理解以及需要。

想要讓畫面中沒有眩光就需要將光線直射進鏡頭的路線擋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遮光罩或在鏡頭上尋找一個遮擋,像是在室內拍攝室外,或者在樹蔭下拍攝,陰影會阻擋不必要的光線,使圖像不那麼模糊。

Photo by Blake Cheek on Unsplash

▲Photo by Blake Cheek on Unsplash

如果想要讓背光環境下的模特兒的正面也能有充足的曝光,光靠相機本身的動態範圍可能很難達到,因為如果對著背部的強光進行測光的話,模特兒的正面就會明顯的欠曝,而對著模特兒正面進行測光的話,背景又會過曝。這個時候就需要利用一些外部補充光源,像是補充閃光燈,這樣才能讓模特兒的臉部正確的曝光,用閃光燈來點亮圖像的曝光不足的部分。

理想狀態下,補充閃光燈不應該是直接面向拍攝對象的外置閃光燈,正面的平面照明會讓模特兒失去立體感,補充閃光燈應該有足夠的自由度來調整模特兒臉上的光線的角度和強度。

Photo by Dawid Sobolewski on Unsplash

▲Photo by Dawid Sobolewski on Unsplash

其實對於大部分背光攝影,我們都會想要拍出一張好看的剪影照片。有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剪影來講故事。由於前景和背景之間強烈的亮度的對比,導致在前景中的主體身上我們看不到任何的細節,只能夠看到一個黑暗的輪廓,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表​​情,也就無從感知他們的情緒,一切都需要我們用想像來猜測可能發生的故事。

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可能的,所以這也是有些剪影做得以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透過缺失的細節來強迫觀看者進行思考,觀看者也會因為自己想法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故事。

Photo by Mario Purisic on Unsplash

▲Photo by Mario Purisic on Unsplash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首先我們要了解剪影的形成是由於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超過了相機的動態範圍的對比造成的。如果要對背景進行正確的曝光,那麼主體身上就會欠曝,如果對主體進行正確的曝光,那麼背景就一定會過曝。所以想要拍出剪影照片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一定要將主體置於強光源之下,讓主體背對著強光源。

如果沒有刻意的利用人造光源的話,拍攝剪影最佳的場所就是清晨或傍晚,太陽靠近地平線,可以作為背景中的光源。暴露在陽光之下可以讓圖像整體變暗,更加容易創建出輪廓,即使降低很多檔曝光太陽也不會欠曝,更不會產生令人討厭的高光。

Photo by Caleb Ekeroth on Unsplash

▲Photo by Caleb Ekeroth on Unsplash

並且在這個時間段光線柔和,呈金黃色,會在主體身體的周圍產生好看的金黃色的光暈。

在拍攝剪影的時候,畫面中會更加強調圖像的幾何形狀和引導線。嘗試排列畫面中的元素,利用引導線將觀看者的視線引導至主體身上,並且要確保主體身背後沒有多餘的元素會干擾整體輪廓。除非你想特立獨行故意創作,不然主體身後的幾根樹枝可能都會讓人覺得主體變成了蜘蛛。

Photo by María Guerra on Unsplash

▲Photo by María Guerra on Unsplash

避免背景干擾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降低相機的角度,由上往下去拍,這樣斜向上方的透視會讓主體的背景變成空曠的天空,將乾擾降到最低。

相機直出的剪影照片可能大都不會如我們意,因為相機太聰明的,聰明到總會想要自作些小聰明,想要獲得一張完美的剪影照片,還是需要進行後期調整,增加主體和背景的反差,對色調進行調整。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