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類型的攝影都是有規則可循的,遵守這些規則,我們可以很容易拍攝出一張「好看」的照片。然而,規則只能帶來平均,也讓照片變得平常。想要拍出讓觀看者耳目一新的作品,重要的還是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讓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幅真正的好作品。
人像攝影也不例外,沒有人拿起相機就能拍出好照片,即使你拍的模特兒再好看,也只是模特兒為照片加分,想想看,要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控制畫面,讓你的作品為模特兒加分。
下面就是一些反規則,不按常規來拍攝未必就是錯誤的,拍照這回事兒,只有會不會用,沒有好不好用。
1、不要痴迷於散景
散景確實很好看,就連手機也利用散景成為自己產品的主打。
有些人拍照會刻意的去追求散景,最終可能只會拍出一些毫無重點的畫面。人像攝影重要的是主體而不是散景,如果讓觀看人像作品的人第一就注意到散景,可能就有些喧賓奪主了。內容決定表現,有的時候,讓背景更清晰可能會能夠更加突顯出主體讓主體的風格更加明確。當然這一切都要看我們想要表現的具體是什麼。
2、不要害怕用高ISO
從我們拿起相機的那天起我們就會被灌輸一個觀念,高ISO 會帶來高噪點,拍照的時候要盡量使用低ISO 來拍攝。
從理論上來說,沒有錯,但是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如果不是棚拍的話,大部分的室內拍攝環境,可能並沒有足夠的光線來滿足低ISO 的拍攝,我們必須要提高高感來保證曝光的平衡,而現代相機其實高感控制的已經十分出色了,在一定的範圍內依然能夠有著不錯的表現。
不過這個前提是需要我們熟悉自己的相機,了解它的可控高感在多少以下可以用,不要相信相機的高感廣告,有些相機可能能夠提供十萬的高感但是上到幾千以後畫質就不能看了。多拍幾張照片嘗試一下,然後在能夠接受的高感以下拍攝。
3、不是迷戀中長焦拍人像
拍人像最好的焦距是多少?有人可能會選擇50mm,有的人會選擇85mm,有的時候會選擇35mm,不同的人都有自己最愛的鏡頭,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選擇的焦距決定了我們的拍攝風格。
當我們想要拍攝更多的環境的時候,可以選擇廣角鏡頭,35mm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個焦段同樣有f/1.4 的大光圈鏡頭,即使是想玩虛化也可以,重要的是短焦鏡頭取景角度寬,可以拍攝到更多的背景來為主體服務。
而使用中長焦鏡頭,就是為了避免背景的干擾,由於取景角度窄,所以背景只能捕捉到一小塊,而且長焦容易製造虛化,可以讓背景被完全隔離,更適合表現全以主體為主的肖像。
50mm 是百搭頭,上可以隔絕背景拍肖像,下可以代入環境拍人像,而且性價比也很高,所以是新手必備的一個焦段。
在拍攝之前先要想清楚要如何表現人物,然後根據自己的拍攝想法來選擇合適的焦段。
4、不要忘了最好的光是自然光
專業的人像攝影師都會選擇自己佈光,這既需要學習技術積累經驗有需要成本來買燈,當這些我們都比較欠缺的時候,自然光其實也是美好的,不花一分錢,在適當的條件下,所得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當然這並不是說佈光不重要,在專業攝影領域,有計劃的佈光依然是最重要的環節。可是當我們練手的時候,自然光儼然是一個天然的光線訓練場,地球在移動,陽光的角度和光線的質量也在不停的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我們需要熟悉每一個時間段光線的特點才能拍出我們想要的效果。甚至就連多雲天氣和陰雨天氣的光線也是不同的。
不過這也是使用自然光拍攝的最大缺點,或者說是軟肋,我們必須要有時間感,通常來說,在一天中,只有幾個小時是適合我們拍照的,而其他的時間,光線不是太強就是太硬,並不能幫助我們獲取美好的圖像。因此我們必須要讓自己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拍攝,可以培養我們的時間感同時也能督促我們的效率。
比起人造佈光這種認真學就能學得會的技能,我覺得在每時每刻都能夠利用好現有條件下的自然光來拍照並且拍出當前環境下最好的照片才是最大的才能。
5、不要忘了實驗
沒有人能保證每次按下快門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不同的鏡頭和焦距,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照明條件,不同的構圖,甚至是不同的主體,都可能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
不要害怕浪費快門,在不拍攝重複快門的前提下多嘗試一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多拍一些照片,在試驗的過程之中我們才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拍出更好看的照片。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