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票選攝影史上的經典銘機,由RICOH所推出的GR系列肯定是榜上有名!從23年前的第一台底片機GR1問世便開始創造傳奇,如今已進化到最新的GR III,它是否能肩負傳承重任而又有所創新呢?本篇將告訴你答案。
RICOH GR III重點規格
感光元件:APS-C片幅
有效畫素:2,424萬
鏡頭:等效28mm,F2.8-F16
鏡片結構:4群6枚(2枚非球面鏡片)
快門速度:30~1/4000秒
最近對焦距離:10cm(一般模式)、6cm(微距模式)
對焦系統:混合(相機+對比檢測)
ISO感光度:100~102400
防震機制:SR機身三軸
錄影畫質:FHD 60p
尺寸:109.4×33.2×61.9mm
重量:257g
廠商資訊:富堃公司(02-23816132;www.pentax.com.tw)
建議售價:NT$ 29,900
回顧經典GR
相信大家對GR系列感到熟悉的時間點,應該是2005年數位化的第一台GR Digital(簡稱GRD)推出之後開始,也由於數位對於攝影的方便性,自此之後GR系列變得更廣為人知與喜愛,但若有研究過GR歷史的讀者應該都會知道,該系列相機其實在底片時期就已經是當紅的炸子雞,在歷經二十多年的演變,不僅為RICOH創造出許多輝煌口碑,而且GR精神也早已深植每位GR迷的心中。GR正式從歷史舞台登場的是1996年由RICOH推出的第一台輕便口袋底片機GR1,採用28mm F2.8的定焦鏡頭,而此規格亦是日後GR系列的承傳之一。有鑑於GR1的成功,為了讓GR系列更為普及,RICOH在1998年推出平價版的GR1並命名成GR10,並且在同年也推出GR1的改良版GR1s。RICOH接著在2000年推出GR系列中最特別且最為經典的銘機–GR21,它是全世界第一台採用21mm F3.5超廣角鏡頭的口袋隨身機,並於隔年榮獲TIPA的Best Prestige Camera大獎。2001年問世的GR1v則是GR系列底片機的最終章,它結集了之前所有GR相機的優點於一身,為GR底片系列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歷經四年的沉澱和研發,2005年底第一台數位化的GR正式與世人見面,它的問世開啟了GR系列的新章,而「GRD」這三個字也開始在攝影圈被人所傳頌並發揚光大,自此之後RICOH便以兩年一個週期為GRD進行改款升級,其中2009年推出的GRD III光圈更進一步來到前所未有的F1.9。而2011年推出GRD IV之後的兩年,GR系列再度進入新的世代,那就是2013年所誕生的全新GR,它是GR系列數位化後第一台採用APS-C片幅的機種,但依然維持相當緊湊型的機身;兩年後登場的GR II則多了Wi-Fi和NFC功能。去年底,編輯部受富堃之邀參加了GR III的體驗會,並從GR之父 野口智弘先生口中了解到GR III背負的使命,以及努力同中求異的精神,而今年二月我們也拿到GR III進行實際拍攝測試,接著就一起來了解這台全新GR的表現究竟如何吧!
還可以再更進步的對焦
由於包括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和鏡頭等核心元件的更新,GR III無論是在對焦速度、對焦距離和高ISO畫質表現都讓編輯部備受期待。GR III採用了全新開發的APS-C片幅感光元件,有效畫素提升至2,424萬(GR II為1,620萬畫素),影像處理引擎也是搭載了最新開發的GR Engine VI +,並內含Accelerator Unit加速元件,除了能夠應付更高畫素的運算處理之外,對焦系統也加入相位差檢測,預期應該會比前作擁有更快速可靠的對焦體驗。而當拿到GR III並實際拍攝後發現,與先前評測過的GR II相較,GR III在對焦速度方面並未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光線明亮處的對焦速度其實與印象中的前作相差無幾,而在昏暗環境下預期會拉風箱的時候它果然馬上付諸實現,老實說這樣的結果令我們有些意外,畢竟核心元件已更新不說,更還加入了相位差檢測,理論上應該會是令人有感的進步幅度才對,我們不負責任猜測或許是演算法的因素使然,但是不是真的是如此目前並不得而知,若是的話希望未來能透過更新韌體方式獲得改善,相信是各位GR迷所樂見的。
不過好消息是GR III依然保留了「snap快拍」和「無限遠」等對焦模式,對於喜歡使用GR III進行街拍的玩家來說,不失是一種解決對焦速度問題的方式,再加上它只需0.8秒的開機時間,只要相關參數先設定好,要隨時從口袋裡拿出GR III捕捉稍縱即逝的街頭即景還是大有可為。另一個值得GR迷高興的事,就是GR III的最近對焦距離一口氣來到6cm之譜,只要開啟「微距模式」就能實現如此近的對焦距離,就算在一般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也有達10cm,要知道,這個數字可是前作GR II開啟微距模式後才能達到的距離,由此可見重新設計鏡組結構的GR LENS,對於大幅縮短近拍距離有著不小的幫助。
畫質和操控一直是GR系列最以引為傲的兩項特點,GR III不意外延續這個優良的傳統。首先來談談GR III的畫質表現,隨著感光元件畫素一舉提升到2,424萬,其影像畫質和整體札實度的確沒有讓編輯部失望,過程中不免要經過100%放大檢視,無論是在機身上或傳輸至電腦使用大螢幕觀看,其銳利程度只能說真的讓我們非常滿意;至於高ISO的畫質表現則也獲得編輯部同仁一致的肯定,雖說GR III的畫素有所提升,但在全新引像處理引擎的加持之下,高ISO的可用程度相較於前作大約有1~1.5級的進步,編輯部認為ISO 6400都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感光度,若只是用於社群網路分享,ISO 12800都還算堪用,這對於喜愛用GR III進行夜間街拍的玩家來說,絕對是一大助力。
操控方面,GR III依然維持單手就可以完成操作的方便性,但由於體積較上一代略為縮減,故機背的按鍵部局也略有小幅調整,所以若是資深GR迷可能需要花點時間適應。其中較大變動之處就是GR III取消了原本獨立的「曝光補償鍵」和「AEL/AFL/C-AF撥桿」,前者整合到ADJ多功能鍵裡,直接左、右撥動就可以調整EV值;至於後者則只能進選單設定,雖然也可以指定到Fn設成快捷鍵,但老實說仍然沒有原有的撥桿直覺。另外,GR III終於加入了現時非常普及的螢幕觸控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觸碰螢幕實現對焦點移動、執行AF和釋放快門,螢幕的反應也相當迅速流暢,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也可以選擇將此功能關閉,回歸最原始的機械操控方式,完成端看玩家使用習慣自行選擇最上手的操控方式即可。
SR防手震對於街拍的幫助
最後,不得不提GR III的SR機身三軸防手震,該功能除了是GR系列數位化以來的創舉之外,實用性也相當令我們讚賞。還記得去年底參加富堃所辦的體驗會時,編輯部就推測GR III的SR機身三軸防手震預計能提供至少3級以上的快門速度補償,而隨著今年初GR III正式發表,原廠也釋出完整的規格資訊,從中可得知GR III內建的光學防手震最高能提供4級的快門速度補償,換句話說,以這顆等效28mm的GR LENS而言,在開啟SR防手震功能後,理論上最低的可獲得1/2秒的安全快門,街拍時若是適時搭配另一項內建功能「ND濾光鏡」使用,可以想像GR III對於街拍題材的創作彈性是有多麼的驚人!根據編輯部實測,開啟SR防手震功能並以1/2秒的快門速度拍攝,成功率約有6成左右,若拍攝時能有機會穩固身體(例如倚靠著牆面),相信成功率應該還會更高一點,這是使用前幾代GR都不敢想像的事情。
編輯觀點
經過三年的磨劍,GR III更新幅度乍看之下似乎不高,但若用心仔細體會,其實會發現從裡到外還是有不小的革新。首先明顯感受到的是體積的縮減,比起前幾代,放入口袋會是更為輕鬆容易的事情,或許部份玩家可能覺得多少犧牲了許些操控性,不過編輯部真心認為要重新適應的時間絕對不會太久,很快地你就能習慣GR III的操控設置。畫質表現在有效畫素提升的情況下,依然銳利、札實,而且色彩演譯仍然維持一貫討喜的風格,這也是GR系列一直以來最大的特色之一;高ISO的純淨度也很令人放心,不會有讓人不舒服的偽色和彩色噪點出現, RICOH底蘊深厚的影像調校實力非常值得肯定。SR三軸防手震也是令人十分激賞的功能,效果相當明顯,讓街拍創作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至於GR III的對焦速度確實讓我們都大感意外,最主要是沒有原本預期中的大幅度進步,就如內文中所述,這相關硬體皆已升級的情況下,或許只是演算法的問題而已,希望日後能透過更新韌體方式得到改善,相信GR III將會更臻完美與理想。
不可否認GR III所搭載的規格若再早個幾年推出,肯定是一枝獨秀的局面,如今強敵環伺卻是有點不上不下,但所幸GR系列一直有它獨特的市場定位,對於需要一台真正可以輕鬆放入口袋,畫質和操控都優秀的APS-C片幅隨身機之玩家來說,目前唯有GR III是選,用來作為備用機或記錄日常生活隨手拍絕對相當稱職。
更多GR III實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