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在攝影中有多重要?可以簡單的說沒有曝光就沒有攝影。對於每一位攝影師來說,了解曝光的目的和價值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特別是那些想要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畫面的初學者。

簡單來說,所謂曝光指的就是你的相機裡的感光元件,或者是膠片,或者是CMOS,接受光線的多少,而不同像素點接受光線的樣子決定了你所拍攝到的圖像的樣子。

想要正確的曝光,就必須要了解三件事,感光度,光圈以及快門,這三者決定了感光元件接受光線的能力、範圍以及速度。

下面這張圖可以直觀的表達曝光三角的關係以及它們會對你所拍攝的畫面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感光度

我們先說感光度,感光度所指的就是相機的感光元件感受光線能力的大小,用ISO 表示,顧名思義,感光度越高,對光線的敏感度就越高,在單位時間(快門)單位孔徑(光圈)內所能接受的光線就越多;而感光度越小,對光線的敏感度就越低,在單位時間(快門)單位孔徑(光圈)內所能夠接受的光線就越少。

但是感光度卻不是越高越好,不管是膠片還是CMOS 傳感器,感光度越高,畫面就越容易出現噪點,為畫面帶來雜質,當放大圖片來看的時候就會特別明顯,而相對來說,低感光度可以帶來更加細膩,飽和度更好的圖像。

感光度的級數是成倍數增長的,因此100 的感光度加一檔就是200度,加兩檔就是400度,加三檔就是800度,以此類推。

雖然感光度控製圖像的細膩程度,但是所謂的細膩是相對的,在膠片時代可能在使用ISO 800 的時候就出現不可控的顆粒了,但是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大部分相機的高感表現已經足夠好,在不需要放大很多倍的情況下,在ISO 3200 或者6400 甚至更高的時候都能夠拍出讓我們滿意的畫面。因此在拍照之前你需要先熟悉自己的相機,看一看你能夠接受的最高感光度是多少。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ISO 6400 下拍攝的。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光圈

光圈所指的就是鏡頭打開孔徑的大小,光圈內部有數片光圈葉片用來遮擋鏡頭孔徑,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光圈值來調整這些葉片達到遮擋孔徑控制孔徑大小的作用。

孔徑開口越大,那麼進入鏡頭內的光線就會越多,那麼感光元件所能夠感受的光線就會越多,反之就會越少。

光圈大小由光圈值表示,正常的f-stop 即f/** 為倒數,光圈值為分母,所以光圈值的數字越小,就表示數值越大。關於如何計算光圈值我在攝影基礎裡說過。而光圈的級數並不是單純的倍數,而是逐級翻倍。

假設f/1 為第二檔,那麼它的第二檔就是f/1.4,記住這兩檔就可以記住光圈檔位了,逐級翻倍就可以了。

f/1.4 比f/1 低一檔,f/1*2 即f/2 比f/1.4 低一檔,比f/1 低兩檔,f/1.4*2 即f/2.8 比f/2 低一檔,比f/1.4 低兩檔,比f/1 低三檔。

因此傳統光圈檔位排序為: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除了控制孔徑大小之外,光圈還控制景深,在同一個鏡頭同樣的主體距離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就越容易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但是景深的控制並非完全由光圈決定,鏡頭的焦段以及相機與主體之間的距離同樣也能夠控制景深。

就像下面兩張照片,你覺得哪一張光圈更大?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第一張用的是135mm 的鏡頭,f/4 光圈,第二張是50mm 鏡頭,f/2 光圈,因為第一張鏡頭焦段長,而且相對距離主體近,所以即使使用比第二張小的光圈依然能拍出更淺的景深。

快門

當你聽到你的相機發出清脆的咔擦聲,就表示完成了一次快門。

快門可以簡單理解為遮擋在鏡頭和感光元件之間的一個幕簾,這個幕簾打開讓光線從鏡頭通過作用在感光元件上的時間就是快門速度。

快門時間長,光線進入的就越多,快門越快,光線進入的就越少。

快門的級數和感光度一樣,是成倍數的。假設1s 為一檔的話,那麼1/2s 就比1s 快門要低一檔,1/4s 就比1/2s 要低一檔,比1s 要低兩檔,以此類推。

在夜間弱光攝影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慢快門以保證光線能夠充分的進入到你的感光元件中去,但是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就是不能記錄移動中的物體,移動中的物體會根據你的快門打開關閉的時間在畫面中拖出一道影子,或者乾脆模糊掉。

像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晚上25s 快門下拍出來的。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而下圖雖然用的是1/50s 的快門,但是依然無法捕捉汽車的速度,可以看到車頭和車尾被模糊了。

【攝影教程】你真的了解曝光三角嗎?

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快門速度,來拍攝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而曝光三角之間的關係,也是相對的,提高一檔快門,就要降低一檔光圈或者感光度,降低一檔光圈,就要提高一檔快門或感光度,這樣才能達到和之前等量的曝光。

而通過控制光圈和快門,我們可以控制景深和捕捉畫面的速度從而達到控制畫面的目的。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