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最近一次的日全蝕在2017年8月21日登場,美國是能觀看這次日全蝕的唯一國家,自西到東共有12個州能看到這千載難逢的天文奇景,台灣地區雖然無緣可見,但日全蝕的魅力還是令人為之著迷。
當日全蝕遇上日蝕
根據記載,上一次出現日全蝕的時間是在2016年3月9日,那次能觀測到日全蝕的地方均位於印尼境內,由於距離台灣不遠,故吸引了許多天文好愛者與攝影玩家搭機前往親眼目睹這個天文奇景。事隔17個月,地球又將再度迎來日全蝕,而這次的日全蝕則是會從美國的奧勒岡州向東橫越美洲大陸,並於南卡羅來納州離開進入大西洋,這不僅是首次全蝕帶只經過單一國家的日全蝕,同時也是美國第一次境內日全蝕。
而這次日全蝕發生的時間,也正巧有日系車商在奧勒岡州塞勒姆市(Salem)舉行新車的造勢活動,高規格邀請包含台灣在內、全球10國代表人物參與這次的盛會,當集現今科技於一身的新車碰上美州百年難得一見的日全蝕,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透過專業攝影師的鏡頭,讓我們看見天文奇景+新車的美圖,相信是讓車迷也會感到興奮的攝影作品。
▲Mitsubishi Eclipse Cross一改90年代火紅跑車的形象,以跨界跑旅的姿態重新與世人見面。
攝影迷一生必挑戰的日蝕拍攝之技巧大公開
相較於月蝕,拍攝日蝕的挑戰和難度都大上許多,尤其是日全蝕更甚,最主要原因除了是全蝕(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發生的時間極為短暫之外(通常只有幾分鐘),從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到復圓這幾個階段,光線亮度的變化也非常之大,要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同時掌握好曝光著實需要一定的技巧與經驗。以下,我們將針對日全蝕解說相關的拍攝技巧,讓對有想要用相機捕捉日全蝕的玩家,能有明確的參考依據。
●器材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好日全蝕,相關器材一定要到位,再配合本文分享的設定和技巧,好作品就能手到擒來。
相機 |
要清楚記錄這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推薦使用DSLR(數位單眼相機)或MILC(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為佳,比起一般傻瓜相機或手機,無論DSLR或是MILC都擁有更優異的畫質、更好的操作與功能,能大幅提高拍攝日全蝕的成功率。 |
|
鏡頭 |
通常以望遠鏡頭為主,建議等效焦段不要小於300mm,配合現今相機的高畫素,裁切後還能保有足夠的尺寸可供輸出;(超)廣角鏡頭則可將地景帶入畫面中,搭配間隔攝影或重覆曝光等拍攝方式,可用來捕捉整與呈現整個日全蝕發生的過程。 |
|
配件 |
三腳架 |
為了確保影像不會因晃動而模糊,使用三腳架是必須的,材質與高度不設限,以自己平常慣用的三腳架為主即可。 |
快門線 |
使用電子快門線除了能避免手震而導致影像模糊之外,也能透過它的間隔拍攝功能捕捉日蝕的過程和變化。 |
|
減光鏡 |
為了避免明亮的陽光傷害眼睛及相機,在拍攝日蝕的大部份時間都應加掛減光鏡或太陽濾鏡,建議至少要有ND- 400和ND- 8各一片。 |
|
赤道儀 |
若預算足夠可以多買個赤道儀,讓在使用望遠鏡頭拍攝時不用因地球自轉而需要不時移動相機重新對準太陽。 |
●相機設定&拍攝技巧
欲成功拍好日全蝕,除了相關器材要準備妥當外,拍攝時的參數設定與技巧也是相當重要的,至於在相機設定方面,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 強烈建議以RAW檔格式記錄,好擁有最大彈性的後製空間。
- 拍攝模式可選擇M手動模式或A光圈先決模式為主,前者適合有拍攝日蝕經驗的玩家使用,如果你是第一次挑戰日蝕,還是建議以A光圈先決固定好光圈(例如F8),並選擇較低的ISO值(例如ISO 200)以確保影像畫質,然後快門速度就交給相機決定,能避免手忙腳亂而出錯;當日全蝕發生時若快門速度偏慢,可適時調整ISO值來換取較快的快門速度,以求降低相機晃動機率。
- 測光模式請以點測太陽為主,若是採用權衡測光則需要減少2~3EV的曝光補償(視拍攝結果而定)。
- 將對焦模式切換至手動對焦,並轉動鏡頭對焦環至無限遠處,MILC可善用峰值或放大對焦功能確認對焦狀態,確保太陽能清楚呈現。
- 白平衡可固定在日光模式或是自訂K數為5200K(5000K~5500K皆可),除了能統一照片色調之外,也有利一致性的後製處理。
- 在太陽還沒有完全被月球遮擋(日偏蝕狀態)之前,其亮度就如同在晴天時直視太陽般強烈,故要為鏡頭裝上減光鏡或太陽濾鏡拍攝才是上策。
- 當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日全蝕狀態)時,天色驟暗猶如黑夜,反而要將減光鏡或太陽濾鏡移除,並適時拉長曝光時間以獲得理想的影像作品。
▲在日全蝕現象發生的前後階段,建議為鏡頭裝上減光鏡或太陽濾鏡,才不會傷害到眼睛和感光元件。
▲在確認對焦完成後,記得將對焦模式切換至MF以免又重新對焦;亦或者可直接使用手動對焦,確認對焦尺表指在無限遠∞處即可。
▲(左)拍攝前記得將檔案格式選擇RAW以利後製編修。
(右)以點測光模式並對著太陽測光,較不會拍出過曝的影像。
▲(左)白平衡可選擇日光白平衡或手動自訂K數至5200K,以統一照片的色調。
(右)MILC可善用峰值對焦功能,確保能拍出清晰的準焦照片。
▲日全蝕發生時天空與環境亮度會大為降低,這時不需要減光鏡就能直接拍攝日蝕樣貌。
拍攝日全蝕的精華重點,一般會放在日全蝕狀態發生時的前後10秒這段時間,因為除了太陽與月球完全重疊吻合的食甚階段之外,在食既前和生光後短短數秒間出現的“鑽石環(Diamond Ring)"與“倍里珠(Baily’s beads)"現象,也是許多天文迷和攝影玩家不會錯過的拍攝重點。而無論鑽石環、倍里珠或食甚,由於發生的時間都極為短暫,因此在拍攝上也有幾點需要留意的地方,以下我們用條列方式說明,好讓大家能更清楚掌握重點。
▲鑽石環(左)與倍里珠(右)。
- 鑽石環和倍里珠的發生時間僅維持數秒,故在拍攝時建議開啟連拍功能捕捉整個過程,事後再從中挑選出最滿意的作品即可。
- 承上,為了避免連拍時發生卡彈的情況,導致錯過記錄鑽石環和倍里珠的精彩瞬間,記得使用擁有較快寫入速度的高速記憶卡為佳。
- 食甚持續時間平均都有數分鐘,除了捕捉日全蝕的畫面之外,也能利用這段時間拍攝日冕。
- 日冕從內(靠近太陽)到外(離太陽較遠)的亮度差距很大,若要完整記錄日冕,建議可使用曝光包圍功能拍攝,事後再透過HDR處理來獲得完整的日冕影像。
- 除了用望遠鏡頭捕捉精彩的日蝕之外,若有準備第二台相機,或之前已經有使用望遠鏡頭特寫日蝕的話,不妨可改用廣角鏡頭使用間隔攝影方式連同地景一起拍攝入鏡,完成日蝕過程的全記錄。
▲(左)使用連拍功能記錄鑽石環和倍里珠的發生的瞬間,才不會錯過精彩畫面。
(右)日全蝕發生時,建議開啟曝光包圍功能拍攝,才能記錄到完整的日冕。
▲使用高速寫入速度的記憶卡,才不會在連拍記錄鑽石環和倍里珠時發生卡彈的情況。
▲使用曝光包圍拍攝食甚階段,再透過HDR處理可清楚呈現日全蝕+日冕。
▲要讓日蝕的照片精彩,有合適的地景陪襯點綴絕對有加分效果。
▲除了直接用相機和減光鏡拍攝之外,若能適時透過手邊的小道具取景,也能讓日蝕照片更富趣味性。
▲此外,也可以將日蝕和地景分開拍攝,事後再透過軟體後製合成,就能擁有一張超現實的日蝕作品。
▲希望透過以上的教學分享,大家都能拍到滿意的日蝕之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