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攝影賽事「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在今年已邁入第十屆,不僅在全球吸引近 23 萬張作品投稿參賽,更在全世界 66 個區域/國家中設有區域國家獎,台灣總首獎則由陳翰旭「黑夜的水下精靈」奪得,我們也專訪到這位水下攝影師,聊聊他的拍攝想法與攝影歷程。

 2017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共有「專業組」、「公開組」、「青年組」、「學生組」等組別,在全世界 66 個國家/區域中更設有「國家獎」,目的是為了鼓勵當地的傑出攝影師。今年由「黑夜的水下精靈」作品奪得台灣區域國家獎的水下攝影師陳翰旭,也受 Sony 之邀前往英國倫敦受頒獎項,筆者也藉著此次同行採訪的機會,專訪這位台灣國家獎得主。

陳翰旭不僅是相當傑出的水下攝影師,同時也是國際攝影比賽的常勝軍,與妻子吳秀玲多年來共獲得 83 座獎項,而 SWPA 台灣國家獎正是其中一座。這也令筆者相當好奇,這樣一位出色的水下攝影師是如何拍出這些得獎作品的呢?

今年台灣區域國家獎得主陳翰旭長年拍攝水下作品,是頗具名氣的業餘水下攝影師。

▲今年台灣區域國家獎得主陳翰旭長年拍攝水下作品,是頗具名氣的業餘水下攝影師。

  • 編:你是相當知名的水下攝影者,可否聊聊你多年來的攝影歷程與比賽生涯呢?

我拍照拍了快十年,但真正開始投稿是從 2013 年底開始,陸續投稿了大概四年。以前拍照都是記錄,某一天才想說來投稿看看。投稿比賽有個好處,它給了你一個檢視照片的機會,你會去看以前的照片在哪裡拍的,拍得好不好,不然大多數的狀況都是當下照片 FB 發一發,很少回去去看以前的照片。

陳翰旭從 2014 年開始得獎,四年間共獲得 34 個國際獎項,若加上妻子吳秀玲,二人多年來共奪得 83 座國際攝影獎項。

▲陳翰旭從 2014 年開始得獎,四年間共獲得 34 個國際獎項,若加上妻子吳秀玲,二人多年來共奪得 83 座國際攝影獎項。

在投稿的這些日子中,其實槓龜的次數比得獎次數還要多,每次得獎後我都會去思考為什麼這樣的作品會得獎,回來看自己的作品再修正,也會看別的得獎作品用怎樣的拍法、想法、技巧。但我們無法模仿其他的作品,因為相同的照片是不可能會得獎的,尤其生態攝影,你不可能今天拍了軟絲,明年又有一模一樣的軟絲可以拍。

台灣有很多攝影師喜歡模仿,例如去衝某個大家都拍過的大景,或是拍很多人拍過的題材,我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有時候太過講求技巧反而缺乏了攝影的想法與創造性,技巧可以學,但想法很難去塑造。

2017 SWPA 台灣區域國家獎得獎作品「黑夜的水下精靈」

▲2017 SWPA 台灣區域國家獎得獎作品「黑夜的水下精靈」

  • 編:這次的得獎作品「黑夜中的水下精靈」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拍攝的呢?

這張照片是在印尼的四王群島(Raja Ampat)拍攝的,照片中的動物是我們熟知的「軟絲」,由於它是夜行動物,我是在晚上利用船潛拍攝的,因此背景是非常深邃的黑色。印尼四王群島是個很原始的地方,連手機訊號也沒有,拍攝的當下附近那塊海域只有我一個人。

為什麼拍的是大家平常就見得到的「軟絲」呢?這必須從一幅作品說起。這張「海綿羊」是我內人拍攝的得獎作品,多年來被許多國外媒體轉載刊登,只要在 Google 搜尋海綿羊一定會找到這張照片。

由陳翰旭的妻子吳秀玲所拍攝的「海綿羊」作品,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外媒競相報導的狀況下,卻導致海綿羊的棲地受到更多人類的威脅。

▲由陳翰旭的妻子吳秀玲所拍攝的「海綿羊」作品,當時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外媒競相報導的狀況下,卻導致海綿羊的棲地受到更多人類的威脅。

海綿羊是個非常微小的生物,牠的大小大約只有一顆紅豆大小而已,要發現牠並捕捉到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因為這張照片,海綿羊始為大眾所知,有很多潛水客去我們拍攝的地方就為了要拍攝這個可愛的小動物,並且對海綿羊的生存造成了莫大的威脅,這是我們所始料未及的。在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也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不去刻意拍很稀有的生物,如此對環境的影響才可降到最低。

  • 編:這張得獎的作品你用了哪些修圖技巧呢?

因為紅光波長較短的緣故,一般我們潛越深,拍出的照片紅色會消失越多,但若是使用閃燈拍攝微距題材就沒有這個限制,閃燈打下去顏色的還原度很好。大多數的比賽我的修圖幅度都不大,「黑夜的水下精靈」是使用 Lightroom 出圖,主要修正對比和白平衡,其他都沒什麼調整。

水下攝影中的微距題材絕大多數都使用閃燈來拍攝。

▲水下攝影中的微距題材絕大多數都使用閃燈來拍攝。

  • 編:你拍水下攝影這麼長的時間,可否聊聊水下題材的拍攝心態與技巧?

坦白說水下攝影在概念上比較沒有這麼複雜,與一般的人文作品相較,水下攝影比較重拍攝技巧與運氣,而不類似組圖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例如「黑夜的水下精靈」這張作品就是。若說要跟陸地比起來,水下攝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可能會因為水流、氣候等因素導致拍攝環境的不確定。水下攝影的題材通常分為「廣角」與「微距」兩種,顧名思義就是用鏡頭的焦距與構圖來分,廣角題材比較需要自然光的支援,微距則需要利用閃燈拍攝,例如「黑夜的水下精靈」我是使用 M 模式加上兩具閃燈光纖觸發所拍攝。

當然,水下攝影也屬於生態攝影的一類,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作品都是意料之外的產物,你無法預料這些有趣的生物牠們什麼時候會出現,什麼時候會消失,這次拍到的下次又不一定會遇到,你也沒辦法控制這些生物乖乖的讓你拍。比起一般生態攝影,水下攝影的拍法又更侷限一些,一般拍生態可以把相機放在定點用遙控的方式拍攝(編按:例如今年 SWPA 野生動物組別首獎),但水下攝影必須人真的潛下水去拍攝,而且水下的生物是我們平常沒見過的,這對大家來說也比較有新鮮感。

不僅僅是海底生物,水下人像這類題材也在陳翰旭的創作之列。

▲不僅僅是海底生物,水下人像這類題材也在陳翰旭的創作之列。

  • 編:以潛水資歷而言,你大概潛了多久?有去過哪些地方潛水呢?

我一年潛 70~100 氣瓶,從開始潛水十年以來,目前累績大概近 1000 支氣瓶,不過我不算是潛很多的人。自從開始潛水之後,出國行程幾乎都是在潛水,東南亞的潛點都還滿喜歡的,例如印尼四王群島,最遠曾經到古巴、埃及紅海等,在古巴那次潛水鱷魚都在旁邊,令我印象相當深刻。

以色列的珊瑚。要拍攝這類照片並不容易,得在水面間連打多張才能拍出構圖最精確的一張照片。

▲以色列的珊瑚。要拍攝這類照片並不容易,得在水面間連打多張才能拍出構圖最精確的一張照片。

  • 編:你得獎的照片是用哪一台相機拍攝的呢?為什麼選擇這台?

我是使用 Nikon D800 拍攝,這台相機也是我目前的現役機種,之所以選擇全片幅單眼,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畫質以及續航力。我在 D800 之前使用的機身是 Panasonic GX1,這是很久以前的機種了,從 M4/3 升級到 FF 還是會感受到畫素與畫質明顯的差距。當然畫質也不是首要的考量,拍生態要求的是動態功能,例如對焦速度、連拍速度、低光源拍攝與對焦性能,這點 Nikon D800 倒是比較缺乏,尤其是連拍與低光對焦。

續航力則是另一個考量,通常一支氣瓶下去都會拍個四五百張,在水下也不可能給你換電池,因此我的需求是一個電池至少要能拍五百張,這也是我後來選擇 Nikon D800 的原因。不過 Nikon 對水下攝影的支援並不多,真正有在支援水下攝影師的品牌主要還是 Olympus 以及 Sony。

  • 編:在你十年的拍照生涯中,用過哪些相機呢?

十年前我開始潛水時用的是簡單的卡片機,那時候買了一台 Sony P1,下一台機身則是 Sony W1,它的特點是可以用三號電池,而且 Sony 原廠還有推出防水殼,後來因為防水殼沒裝好的緣故導致機身進水,我還陸續買了兩三台 Sony W1 替換呢,不過可惜的是後來 Sony 就比較少推出原廠防水殼了。

十年來我用過很多相機,像剛剛的 Sony P1、Sony W1 之外,還用過 Fujifilm、Olympus、Panasonic 等品牌的相機,最後才是 Nikon D800。這麼久才開始用全片幅 DSLR 的原因是因為價格較高,萬一防水盒沒裝好導致進水那可是不小的損失。

近年我也會用運動攝影機和空拍機來取材,有時候下水相機上面就會掛一台 Sony X3000 來記錄過程,陸地上也會用 DJI Mavic Pro 來錄一些空拍畫面。

海底生態相當豐富多變,有些生物僅在特定時間地點才會出現,要拍到可也得靠些運氣才行。

▲海底生態相當豐富多變,有些生物僅在特定時間地點才會出現,要拍到可也得靠些運氣才行。

  • 編: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 SWPA 這個比賽呢?

因為比賽規模相當大,我從去年就知道這個比賽了,剛好免費的額度有三張,就嘗試著投看看,從去年開始投稿到今年也連續投了兩屆。我覺得比賽沒必要去羨慕別人得獎作品怎麼樣,重要的是要先踏出投稿這一步,尤其現在免費的比賽不少,得獎的機會也很多。我覺得大家都比較吝於去分享有哪些比賽,像我自己會整理一整年份的比賽時間表,並依照這個時間表來整理照片。

我覺得 SWPA 的官方網站做得相當好,最方便之處是有支援正體中文,一般的攝影比賽也大多只有英文語系而已,且 SWPA 網頁做得相當簡潔,投稿也非常簡單,按幾個按鍵完成上傳就搞定了。我覺得拍照的人拍久了會有包袱和框架,這也是攝影師要引以為戒的,東西看久了會慢慢有喜好厭惡,但攝影屬於藝術的一種,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

陳翰旭表示水下人像還是他最喜歡拍攝的題材之一,不過要拍出一張好照片,往往需要反覆「喬」上三四個小時,相當累人。

▲陳翰旭表示水下人像還是他最喜歡拍攝的題材之一,不過要拍出一張好照片,往往需要反覆「喬」上三四個小時,相當累人。

  • 編:這次獲得 SWPA 台灣區國家獎的過程中,你覺得 SWPA與一般攝影比賽有什麼不同呢?

我以前投稿的比賽大多是水下攝影比賽,SWPA 與我之前投稿過的比賽很不相同,一般來說「水底攝影」是比較專門的比賽,水攝比賽也只會有水下拍攝的作品參賽,而且在分組上往往只有「廣角」、「微距」這兩大類別,分比較細微的還會有「動物行為」和「環保」類別。SWPA 則是集結了所有攝影題材的攝影獎,類別非常豐富,水下攝影對 SWPA 來說僅是生態類(野生動物組別)的一部分,兩者在規模上不可同日而語。

在比賽頒獎、展覽的呈現上兩者也十分不同,一般的水攝得獎作品對主辦單位來說,可能只是展覽活動的一部分,雖然也有聚集人氣的目的在,但一般水攝比賽當主辦單位覺得這工作做完、展覽辦完,得獎者的獎品給了,往往也就不會有後續的活動,也不一定會有會後的訪談以及講解作品概念的時間。但 SWPA 把整個比賽、頒獎、展覽活動視為一整件事情,同時提供了很多攝影師交流的機會,你可以看到這些得獎者在展覽會場與其他觀眾面對面侃侃而談,我覺得比起獎項來說,能了解這些得獎者背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母娃娃魚(左)打臉公娃娃魚的畫面十分逗趣,這張作品也獲得 2016 搞笑動物攝影獎海洋組優勝。

▲母娃娃魚(左)打臉公娃娃魚的畫面十分逗趣,這張作品也獲得 2016 搞笑動物攝影獎海洋組優勝。

 舉例來說,一般的水下攝影比賽大多僅在展覽時,透過作品的文字註解來稍微瞭解創作者的拍攝想法,但 SWPA 則是有面對面與攝影師交流的時間,在 Somerset House 展場中甚至還有攝影師現場拿出 iPad 來展示他的作品和概念。藝術這種東西是很難透過寥寥數語來理解的,除非當下與創作者交流,不然很難在幾百字的說明下瞭解創作者為何要這樣拍。

這次受 Sony 之邀前往倫敦受獎也是一次特殊的體驗,看完專業組的得獎作品,覺得這些攝影師真的非常厲害,尤其是專業組透過組圖呈現的概念是台灣所缺乏的,水下攝影雖然也有所謂的組圖,但通常連貫性較低。

為了拍出沒有氣泡的照片,陳翰旭與潛伴約定在水下憋氣才得以拍出這張鯨鯊作品。這張照片是以仰望海面的角度拍攝,但照片的效果卻很像是潛水者俯瞰一條鯨鯊,構圖相當獨特有趣。

▲為了拍出沒有氣泡的照片,陳翰旭與潛伴約定在水下憋氣才得以拍出這張鯨鯊作品。這張照片是以仰望海面的角度拍攝,但照片的效果卻很像是潛水者俯瞰一條鯨鯊,構圖相當獨特有趣。

  • 編:SWPA 台灣區域國家獎的獎品是一台 Sony A7R II,你會怎麼運用這台相機呢?

對我來說,潛水上的支援當然是最重要的,據說目前已有支援 A7 系列的防水殼,這我也在與我的贊助商洽談中,至於將來怎麼運用,還是看拍攝的題材是廣角或是微距再去搭配鏡頭。我個人是還滿期待 A7R II 的高畫素與解像力在水下的表現。

除了拍照之外,我覺得錄影功能也是很大的考量,我在講座當中發現影片是吸引大家關注的重要媒介,比起一般照片,影片的分享更仍讓人身歷其境,而我目前使用的 Nikon 在錄影方面的支援並不好,剛好我的 D800 也用很久很想換了,剛巧這次得獎可以換相機,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吧。

陳翰旭其他得獎作品: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揭開水下攝影的奧秘:專訪 2017 索尼世界攝影獎 台灣國家獎得主陳翰旭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