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adobe lr)是強大照片後製軟體,本篇提供15個重要觀念與密技,讓你發揮Adobe Lightroom 的威力。
本文目錄:
- 一、RAW 與 JPEG 的編修差異
- 二、看懂色階分佈圖
- 三、編目的重要性
- 四、了解預設集
- 五、基本面板-所有影像調整的基礎
- 六、漸層濾鏡的運用
- 七、放射狀濾鏡的運用
- 八、調整筆刷的運用
- 九、善用汙點移除工具
- 十、色調曲線的調整
- 十一、HSL/顏色/黑白的功能
- 十二、分割色調的妙用
- 十三、重視影像的細節
- 十四、鏡頭校正
- 十五、相機校正
一、RAW 與 JPEG 的編修差異
自從進入數位攝影以來,後製與否一直是部份玩家爭論的重點,雖說兩邊都有各自擁護者,但若仔細去想就會明白,就算是一般玩家所強調的 JPEG 直出,在按下快門到螢幕上秀出拍攝結果之前,照片其實已經經過影像處理器的運算(包括套用機身所設定的好風格檔),然後才是我們所得到的最終結果。要知道,再厲害的相機都有它運作的極限,像是寬容度範圍、色彩表現、高感度畫質⋯⋯等,所以往往很多時候,所記錄的影像並不能完全符合當下所見,或是合乎我們的預期,因此才需要透過後製編修的協助,將影像還原成印象中的當時景緻,甚至是大玩色調創意,賦予影像嶄新的面貌。
▲同樣都是載入 Canon EOS 6D 所拍攝的 RAW 檔,但 Lightroom 因不會讀入相機預設的調控檔,所以影像看起來會較為平淡。
雖說幾乎各大相機廠商都有自己的解 RAW 檔軟體(例如 Canon 的 DPP、Nikon 的 Capture NX-D), 但是其功能或者可調整幅度都不若 AdobePhotoshop Lightroom 來得多且強大,因此後者還是許多職業攝影師/業餘攝影玩家愛用的影像編修工具。相信很多人一開始都很不習慣 RAW 檔丟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後所呈現出的效果,也就是俗稱的“打回原形”,認為與原廠軟體讀入的 RAW 檔差距甚大,所以會不知從何處編修起!其實,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在載入 RAW 檔的時候,並不會讀入各品牌相機的調控檔(例如 Canon 的 Picture Style、Nikon 的 PictureControl),所以我們看到的反而是最原始的 RAW 檔,這樣的好處是除了能任意揮灑創意之外,可調整的幅度也是最大的,當然也可以利用 AdobePhotoshop Lightroom 的「相機校正」功能讀入相機原本的調控檔,這部份後面會有相關的解說。
另外,有些玩家喜歡拍 JPEG 再丟進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進行後製,若你也是這麼做的話,建議馬上改掉這個習慣!因為以位元深度來看,一張 RAW 檔能記錄14bit 的資料,也就是說從全黑到全白約有16,384 階,色彩組合則為4,398,046,511,104(RGB 各14bit,故為2的42次方);至於 JPEG 只能記錄8bit 的資料,從全黑到全白只有256階,色彩組合也僅有16,777,216(RGB 各8bit,故為2的24次方),由此不難看出何者能調整的幅度比較寬廣。
▲原圖
▲以 JPEG 調整
由於 JPEG 能記錄的元位深度比 RAW 小很多,在後製上不僅捉襟見肘,也容易出現色階斷掉等情況,因此若要讓影像能有更大的後製彈性,記得一定要以 RAW 檔拍攝/編修。
二、看懂色階分佈圖
當然,不可否認有些時候的確需要藉由後製來挽救前期拍攝失敗的照片,但我們要建立個觀念就是,雖然以 RAW 檔的位元深度,以及它能完全保留感光元件所記錄到的每個訊息之特點來看,的確擁有比 JPEG 格式還要更強大的後製空間,不過並不表示所有前期的失誤都能挽救回來,因為畢竟仍然有其極限存在,至於這個極限我們要如何拿捏?其實很簡單,只要學會看懂色階分佈圖來掌控手中相機的曝光特性即可。
▲Canon/FUJIFILM 相機可以遵守「向右曝光」理論,以獲得較大的後製空間。
「色階分佈圖」是利用波形圖示來顯示照片曝光和對比情況的一種工具,其橫軸由左至右分別代表全暗到全亮,縱軸則表示每一亮度值當中所含的畫素多寡,若峰值愈高,則代表那處亮度所記錄到的訊息就愈多。一張“曝光理想”的 RAW 檔,色階分佈圖應該呈現出左右低、中間高的山峰形狀,例如左上圖便是理想的範本,我們從這個色階分佈圖便可看出,由左至右整個階調非常完整且連續,而且無論是暗部或高光區域,都還有向左和向右擴展的空間,這表示此張照片可調整的幅度不算小,是張非常適合後製的典型照片。
▲Nikon/Sony 相機可以遵守「向左曝光」理論,以獲得較大的後製空間。
不過我們也知道並非所有影像都能符合這樣的情況,而且每家廠牌相機的感光元件特性也都不盡相同,因此聰明的你或許已經想到,何不就利用這個特點來拍攝對自己有利後製的照片呢?!根據拍攝經驗和國外網站的評測數據得知,Canon/FUJIFILM 相機通常都擁有較高的亮部容錯空間,也就是說使用這兩個品牌的相機拍攝時,我們可以讓曝光 over 一些以換取影像的暗部細節(避免硬拉亮產生擾人雜訊),而過曝的地方則可依賴後製挽救回來;至於Nikon/Sony 則反之,在拍攝時可故意 under 一些以換取影像高光細節,而暗部再藉由後製拉亮處理,這樣的好處在於能使得照片擁有更佳的寬容度,在後製上也將能更隨心所欲。
三、編目的重要性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叫做「編目」,不過許多初學者都不知道它的好處與用途為何,因而選擇忽略它的存在,甚為可惜!其實,編目並不難懂,只要了解它的功用之後,對你往後的後製效率絕對只有加分作用。
我們都知道要載入欲編修照片至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時,只要在「圖庫」模組點選左下方的「讀入」,或是直接將影像拖拉至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的窗中即可,然後切換到「編輯相片」模組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影像編修,但其實將影像匯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的那一刻起,接下來所做的每個動作,像是設計旗標、評等、顏色標籤、新增關鍵字⋯⋯等篩選動作,或是在「編輯相片」模組中所做的任何調整,通通都會被儲存在編目之中。
原來,將相片讀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時, 系統會為相片和編目建立連結,之後你對相片所執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當作額外的中繼資料儲存到編目中,它最大特點不僅是記錄編修步驟的而已,由於軟體本身是採用非破壞性的編輯方式,因此不會對原圖(RAW 檔)產生影響,換句話說,透過編目記錄你可以隨時將影像回復到先前任何一個編修步驟,或是原始尚未編修的樣子。當然,若你不小心將編目移失/刪除,也代表著失去這些照片先前所有的篩選、編修步驟,所有的一切通通歸零,這種情況對於每次一口氣都要處理大量影像的職業攝影師而言,絕對是相當不樂見的,因此如何妥善管理、備份編目,也是使用 AdobePhotoshop Lightroom 時應該學習的重點課題。
如何新增編目
雖然每次匯入新相片至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後,系統都會使用預設的編目(以 Windows 7 為例,路徑為 C:\Users\UserName\Pictures\Lightroom\Lightroom 5 Catalog.lrcat),但建議你可以為每次的拍攝建立專屬編目,以確保軟體效能的正常運作。
▲STEP 01︰匯入欲編修照片後,點選「檔案」→「新增編目」。
▲STEP 02︰選擇編目的儲存位置,並將其命名後按下「儲存」即可。
▲STEP 03︰完成後便可在該資料夾內看到剛才新增的編目。
定期備份編目
相信你從前文已得知編目的重要性,那麼要如何妥當的管理編目呢?別擔心,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內建貼心的自動備份編目功能,只要設定好欲備份的週期,就能安心的使用 Lightroom 囉!
▲STEP 02︰在下方的備份編目欄位中,選擇編目的週期即可。
▲STEP 03︰當所設定的週期來到時,系統會自動跳出備份視窗,接著按下「備份」即可。(也可以自行選擇備份編目要存放的路徑)
四、了解預設集
在進入「相片編輯」模組之後,會發現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的視窗主要分為左、中、右三大區塊,其中左邊區塊有個名為「預設集」的功能,在 Lightroom 5.x 版本中已經內建7大類共53種。預設集就是所謂的風格檔,當點選每一個預設集,你都可以從中間區塊的預覽視窗看見影像套用後的變化,同時右側編輯工具也會有數據上的更動,所以簡單來說,套用預設集算是一種速成的修圖方式,讓使用者可以依照想要的影像風格自行選擇合適的預設集套用,頂多再透過右側的各項編輯工具進行微調即可。不過這邊要灌輸個觀念就是,預設集雖然方便,但拍攝者還是要弄懂右側的各項編輯工具,因為唯有熟悉這些參數操作,才能將心中影像透過編輯工具中的滑桿化為實作,並可隨著想法進行彈性調整。
自行建立/匯入預設集
除了 Lightroom 內建的預設集之外,若自行透過右側編輯工具調整出不錯的結果時,也可以建立自己專屬的預設集,或是上網下載網友分享的風格檔,以供日後能快速套用。
▲當影像調整完成後,若要將此次的調整儲存成預設集,可在左側預設集中按下「+」圖示以建立新的預設集,接著為這個預設集輸入名稱,並勾選想要儲存的設定項目即可。
▲當完成後,就可在「使用者預設集」的分類中看到剛剛儲存的預設集了。若是要匯入從網路上獲得的風格檔,則直接在「使用者預設集」處按下滑鼠右鍵點選「讀入⋯」。
▲然後直接選擇想要匯入的風格檔,接著按下「開啟舊檔」。完成後,在「使用者預設集」就可看到剛好匯入的風格檔,並直接套用即可。
五、基本面板-所有影像調整的基礎
一般我們在用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編修照片時, 最先或最常用到的工具就是基本面板,它內建了一張照片所有的基調調整,包括白平衡(色溫/色調)、曝光度、對比、亮部、陰影、白色/黑色剪載、清晰度、鮮豔度和飽和度。通常一張 RAW 檔原圖,透過基本面板的初步調整就能收到不錯成效,因為它掌控了影像要好看的兩大關鍵:色彩和曝光,只要先將此二元素調整到讓影像看起來達舒服程度,就表示已經成功了一半!甚至有些照片只要動動基本面板, 就能完成編修, 也因此基本面板算是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中所有修圖的基礎。基本面板中所有項目都是藉由滑桿來調整,往右代表調亮/加深,往左則是減暗/變淺,依循著這個原則,建議每個項目都可以親自動手調整看看,透過中間的預覽視窗來觀察各項參數的變化,之後隨著經驗增加,修圖速度也就能更快速且得心應手囉!
TIPS
許多初學者在操作基本面板時,常會搞不清楚亮部、陰影、白色、黑色、鮮豔度和飽和度的差別,在此做個簡單的說明。
○ 亮部:只針對影像的“稍亮”區域做調整。
○ 陰影:只針對影像的“稍暗”區域做調整。
○ 白色:針對整張影像的明亮區域做調整。
○ 黑色:針對整張影像的黑暗區域做調整。
○ 鮮豔度:自動針對影像中色彩較低/高區域做調整
○ 飽和度:針對整張影像的色彩做調整。
六、漸層濾鏡的運用
除了基本面板之外, 在色階分佈圖下方有幾個工具也是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相當常重要的功能,其中又以「漸層濾鏡」、「放射狀濾鏡」和「調整筆刷」這三個最常使用。首先來介紹漸層濾鏡,就如同 Adobe Photoshop 的遮色片一樣,漸層濾鏡是一種透過遮色片原理來達成局部編修的功能,也是因為具有“漸層”的效果,所以相當適合用來進行影像的局部過渡調整。當使用此功能時,可以先在右側的「遮色片」面板中大略調整想要的色溫/色調、曝光度、對比、亮部、陰影、清晰度、飽和度、銳利度⋯⋯等選項,接著再藉由滑鼠在影像上拖曳出欲調整的漸層範圍即可,若是對效果不甚滿意,還可以重新變更漸層濾鏡的方向和範圍,同時,也能在右側的「遮色片」面板中繼續進行微調整。以下,我們就漸層濾鏡的運用提供幾個實作範例,希望讀者在看過後能舉一反三,好讓作品能有更優異的呈現。
範例一、漸層濾鏡實作範例——加強光線佈局
此張照片攝於五揚高架林口段,拍攝時間為夏季的傍晚時分,但因當天天候因素,導致照片遠方的日落餘暉不夠明顯,因此透過漸層濾鏡的幫助,將能重現當時心中的完美影像。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點選漸層濾鏡功能,由於要加強日落餘暉的感覺,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將色溫滑桿向右調整(暖色調),並增加些許飽和度來加強其力道。→ 然後利用滑鼠由右上往左下拖曳出漸層濾鏡的範圍。
▲STEP 03︰因為覺得漸層濾鏡刷出來的日落餘暉有點偏洋紅,所以透過遮色片面板中的顏色,調整至理想的色彩。
範例二、漸層濾鏡實作範例——加強水中倒影
利用水池/水窪並採用低角度取景是拍攝風景議題常用的手法,但有些時候因種種因素讓水中倒影不甚明顯,這時就必須透過後製來加強倒影的效果,這邊我們同樣利用漸層濾鏡來達到想要的結果。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點選漸層濾鏡功能,由於要加強水中的倒影,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我們調整了色調、曝光度、對比和陰影。→ 然後利用滑鼠由下往上拖曳出漸層濾鏡的範圍。
範例三、漸層濾鏡實作範例——重現雙色溫
有些時候相機並不能忠實記錄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我們只好依賴後製軟體將實景重現。例如此張照片因相機受到現場光源影響,而使得白平衡出現誤判,不過沒關係,只要藉由兩個漸層濾鏡,就能還原現場雙色溫的氛圍。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點選漸層濾鏡功能,首先要先加強畫面右邊檯燈區域的冷色溫,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我們調整了色溫、曝光度和飽和度,然後利用滑鼠由右上往左下拖曳出漸層濾鏡的範圍。
▲STEP 03︰然後再次點選漸層濾鏡功能,接著要加強畫面左邊窗簾至人物區域的暖色溫,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我們調整了色溫、曝光度、陰影和銳利度,然後利用滑鼠由左下往右上拖曳出一個新的漸層濾鏡範圍。
七、放射狀濾鏡的運用
放射狀濾鏡是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5 開始才有的新功能,有了它之後,對於某些需要調整一定範圍的影像來說將更具彈性了,尤其使用者還可以根據範圍調整放射狀濾鏡的形狀、大小及方向,看你是要拖曳出正圓或橢圓形皆能隨心所欲,讓你能輕易編修出符合心中所預期的影像。值得注意的是,開啟放射狀濾鏡後,在「遮色片」面板最下方有個「反轉遮色片」,若打勾代表調整放射狀濾鏡以內的範圍,反之則表示調整放射狀濾鏡以外的範圍。
範例一、放射狀濾鏡實作範例——讓冬陽更具暖意
此張照片攝於日本東京,逆光下的櫻花看起來賞心悅目,但畫面整體看起來略為偏冷,於是決定使用放射狀濾鏡來加強右上角光線的色調,讓影像看起來更具暖意。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STEP 03︰接著點選放射狀濾鏡,由於要加強陽光的暖意,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將色溫滑桿向右調整(暖色調),並增加些許曝光和飽和度。
範例二、放射狀濾鏡實作範例——加強臉部受光和背景光源
這張照片原圖其實已有不錯的表現,但因逆光關係總有不太完美之處,所以透過兩個放射狀濾鏡的幫助來加強人物正面受光與背景暖陽,讓影像能更臻完美。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點選放射狀濾鏡,首先先加強人臉的受光,讓其不要太黯淡,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將曝光度、陰影和雜色(類似柔膚效果)向右做適度的調整。
▲STEP 03︰然後利用滑鼠在臉上拖曳出放射狀漸層濾鏡的範圍。
▲STEP 04︰接著再新增一個放射狀濾鏡要用來加強背景夕陽光輝,所以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將色溫、曝光度、亮部和飽和度向右做適度的調整,然後利用滑鼠拖曳出放射狀漸層濾鏡的範圍。
八、調整筆刷的運用
調整筆刷幾乎可以說是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的靈魂工具,它和漸層及放射狀濾鏡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調整筆刷不僅同樣具有可調整大小和遮色片的功之外,更特別的地方是使用者還能用它在影像上視情況隨意塗抹,這對於需要經常編修複雜畫面的人來說,是最具彈性的濾鏡工具了。
範例一、調整筆刷實作範例——不規則局部調整
登山俯瞰福隆海水浴場與遠方山嵐,受限於光線漫射影響,原始影像顯得有些暗沉,就算是大晴天看起來卻略無生氣,所以藉由調整筆刷的分次調整,以還原當下所見情況。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由於此張圖要調整的地方共分為四個區域,所以可分別新增四個調整筆刷,並依照各區域情況適度調整遮色片的參數。以此圖為例,A 區加強了天空左半部的藍以及雲朵和山嵐的對比;B、C 區各自加強中景和前景的亮度和色溫;D 區則是強調了海的湛藍。
範例二、調整筆刷實作範例——局部抽色
所謂的抽色有兩種,一是只保留畫面的其中一種顏色(例如紅色),其餘色彩都會以黑白呈現,而另一種則是僅想保留畫面中的局部區域色彩,其餘區域則以黑白處理,我們在此便針對第二種來進行實作說明。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接著點選調整筆刷,在下方遮色片面板中將飽和度設為-100、筆刷大小設為100、羽化設為0。
▲STEP 02︰然後用筆刷將照片全部刷過一遍,讓其變成黑白影像。→ STEP 03︰接著重新點選畫面中的筆刷控制點,並在遮色片面板中的筆刷區點選「擦除」,然後適度調整合適的筆刷大小和羽化程度。
▲STEP 04︰然後利用滑鼠拖曳,對要保留色彩的地方重新刷過一次。
範例三、調整筆刷實作範例——淡化背景色彩
有時候受限於背景太過凌亂而使得主體不甚明顯,但又不想將背景全部轉成黑白,那麼只要將上述所學的局部抽色法方略加變通,就能讓影像有著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點選調整筆刷,以本圖為例,原圖背景綠色的背景和草地略讓主體失焦,所以決定增加色溫,並減少飽和度。
▲STEP 03︰然後用筆刷將照片全部刷過一遍,讓其變成褐色影像。
▲STEP 04︰然後再選擇擦除並利用滑鼠拖曳,對要保留色彩的地方重新刷過一次。
九、善用汙點移除工具
DSLR 用久了難免都會有入塵的情況發生,也不是人人都會自己清,或是有時間送回店家清理感光元件,所以每次縮光圈拍照已經變成修圖的惡夢了嗎?別擔心,其實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內建一個相當好用的污點移除工具,只要選擇它並在畫面中入塵的地方上點一下,就能輕鬆將塵點移除,十分方便。同時在右側的面板中除了「修復」之外,還有「仿製」的功能可選擇,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再進入 Adobe Photoshop 後製的時間。
▲開啟 Lightroom載入欲編輯的影像後,點選右側的污點移除,若要詳細看出塵點的分佈狀況,記得再點選預覽視窗下方的「顯現污點」。接著用滑鼠在每個污點上點一下,過程中可視塵點隨意調整筆刷大小,全部完成後,透過編輯前/後的比較圖,就可清楚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
十、色調曲線的調整
色調曲線幾乎是所有影像編修軟體都會有的功能,已經習慣調整曲線的人只需要幾個步驟就能將影像編修至八九成,速度上會比透過基本面版的滑桿調整還要快上一些。簡單來說,以曲線座標的中心點為分界,右上方是調整影像的淺色調/亮部,左下方則是調整影像的深色調/陰影,例如將前者的數值增加或曲線往上拉,或將後者的數值減少或曲線往下拉,就能使影像的色彩和對比更為強烈,反之則為平淡,與其他影像編修軟體的曲線調整功能是一樣的,因此就不再贅述。至於若切換到點曲線模式,則表示可自行增加控制點,在調整上也將更具彈性。
▲無論是使用何種修圖模式,使用者都可自行摸索,以調整出符合心中理想的影像作品。
十一、HSL/顏色/黑白的功能
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面版中,有個HS/顏色/黑白功能,就是可讓使用者單獨針對紅/橙/黃/綠/水綠/藍/紫/洋紅這八種顏色自行各別調整,其調整項目包含了色相、飽和度和明度三種,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以本圖為例, 原本照片表現出的是綠意盎然的夏天氣息,但只要稍加動一下手腳,就能讓影像充滿蕭瑟的秋意!原理很簡單,我們只要變更綠色的色相拉至最左邊,然後再增加些許飽和度並降低一點明度即可大功告成了。
▲開啟 Lightroom 載入欲編輯的影像後,開啟右側的 HSL/顏色/黑白面板。先調整綠色的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用意是要讓綠葉轉黃,然後再變更紅色的色相和明度,讓列車前方的紅色部份轉成洋紅。
十二、分割色調的妙用
分割色調是一個許多初學者都感到陌生的功能,但你只要熟悉它之後就會發現這個功能相當好用。顧名思義,所謂「分割色調」就是能為影像的亮部和陰影加上顏色濾鏡,兩者能單獨分開調整,所以理論上能夠搭配出相當多種的色彩排列組合,像是一些常見的電影色調或是復古風格,都是用分割色調所調整出來的,可以說是學會如何運用它之後,你的作品將能擁有完全不同的樣貌呈現,至於步驟與實作結果如何?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範例一、分割色調實作範例——彷彿走入中古世紀
此張攝於東京大學某棟建物的一樓,當初是被這仿西洋的建築風格吸引而匆匆按下快門。回來檢視照片後發現反差過大,加上色調也不討喜,故決定運用分割色調工具重現心中那個彷彿走入中古世紀的影像風情。
▲STEP 01︰開啟 Lightroom 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開啟分割色調面板,首先先調整亮部的色相和飽和度,使用者可以直接操作滑桿,亦或是打開色表點選即可。
範例二、分割色調實作範例——讓影像富底片口味
相信不少玩家喜歡電影底片的高寬容度和淡淡的優雅色調表現,但否又若覺得拍底片是一種麻煩的話,那透過後製加以將影像修飾成負片風格也是可行的作法。
▲STEP 01︰開啟Lightroom並載入欲編輯的影像。→ 先在基本面板中進行影像的初步調整。
▲STEP 02︰接著開啟分割色調面板,以此圖為例,我們選擇將亮部色相調整至213,飽和度為20;影陰色相調整至43,飽和度為10。→ STEP03︰然後再調整色調曲線,加強陰影處的亮度以降低影像對比。
▲STEP 04︰接著新增一個漸層濾鏡,用意是要加強畫面左側向光處的暖色調,然後利用滑鼠由左上往右下拖曳出漸層濾鏡的範圍。
十三、重視影像的細節
某些相機所拍攝的 RAW 檔在載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後,不僅色調會被打回原形,就連銳利度也是與在相機螢幕上看到的有很大出入,這時只要透過細節面板進行適度調整,就能重現影像的原始細節。打開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的細節面板,你會發現大致上分為二個區塊,分別為「銳利化」和「雜色減少」,前者是負責影像的銳利化調整,後者則是要用來消除/降低因加強銳利化而產生的單色或彩色噪點。
另外,在銳利化中我們會看到「總量」、「半徑」、「細節」和「遮色片」這四個項目,其中「總量」是針對整張影像做一次性的調整;「半徑」則是控制影像中每色彩的邊緣範圍,數值愈小表示能將顏色做更細部的區分,有線條的地方會愈細,反之則愈粗;「細節」則是更進一步調整影像的銳利化程度,但要注意的是,若照片本身是採高 ISO 拍攝,這個部份就不要動到太多,以免產生許多噪點讓影像看起來不自然;至於「遮色片」功能是能將色彩進行遮罩作用,當數值愈低則表示愈能將相近的顏色視為同一區塊來處理,所以銳利化的效果就會較不明顯,一般這個選項都是採用預設值(100)。另外在調整時可先按住Alt 鍵再移動滑桿,效果會更明顯。
▲要調整總量、半徑、細節或遮色片時,可以先按住 Alt 鍵再移動滑桿,將更能清楚看見強弱的變化。
十四、鏡頭校正
鏡頭校正也是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中經常使用到的功能之一,由於該軟體裡已經內建許多的鏡頭描述檔,只要將「啟動描述檔校正」和「移除色差」打勾,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便會自動套用該顆鏡頭的描述檔,以修正鏡頭的光學缺陷(桶狀/枕狀變形、邊角失光、色差/色散⋯⋯等),十分方便。另外,若點選下方 Upright 中的「自動」按鈕,軟體則會自動進行透視校正裁切,如例圖中以廣角仰拍所產生的透視變形,就能透過這個功能修正回來。若是圖片拍攝時略為歪斜,也能利用這個功能自動校正水平,算是懶得使用裁切旋轉工具時的另一種快捷方法。
▲利用鏡頭校正的 Upright 功能,可以輕易地修正影像的透視變形和水平。
▲左在描述檔標籤下,玩家也可以自行選擇所使用的鏡頭描述檔。
右在顏色標籤下,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參數滑桿來修正大光圈所產生的紫邊和相差。
十五、相機校正
最後來談談相機校正。前面提到過,RAW 檔丟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後之所以會被“打回原形”,是因為該軟體並不會讀入各品牌相機調控檔的緣故(例如 Canon 的 Picture Style、Nikon 的PictureControl),而是以 Adobe Standard 為預設的描述檔,但其實只要點選相機校正面板中的描述檔,就能看見該台相機的原廠調控檔, 這邊不妨做個實驗, 例如將用 Canon EOS 5D Mark II 拍的一張風景照丟入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後,並在相機校正中選擇「Camera Landscape」,看看和用 DPP 開啟時的顏色是否一樣!而它另一個妙用的地方在於還可以載入其它品牌相機的描述檔,若你是使用 A 相機,但卻喜歡 B 相機拍出來的發色時,不用再花大把鈔票換系統了,套用一下描述檔就能暫時解決這樣的困擾。
如何套用其他相機的描述檔?
假設我們想將用 Canon EOS 5D Mark II 拍的風景照套用 Nikon D700 的風景描述檔,首先先用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將該張 RAW 檔轉存成 DNG 檔,然後再開啟 DNG Profile Editor 程式,並選擇「File」→「OpenDNG Image」。
▲STEP 01︰選取剛剛用 Lightroom 轉存出來的 DNG 檔。
▲STEP 02︰接著在右側「Color Tables」面板中的「Base Profile」,點選「Choose external profile」。
▲STEP 03︰然後選擇想要套用的相機描述檔,這邊以 Nikon D700 Landscape 為例。
▲STEP 04︰最後點選「File」→「Export Canon EOS 5D Mark II profile」輸入成 Lightroom 認得的 DCP 描述檔即可。→ 成功後,就可以相機校正面板中,看到剛剛才新增的描述檔了。
- 註1:DNG Profile Editor 可至 Adobe 官方網站下載。
- 註2:各品牌相機描述檔可至 Adobe 官方網站下載 Adobe DNG Converter 後,其存放路徑位於C:\ProgramData\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Camera。
- 註3:Lightroom 預設的描述檔存放路徑為:C:\Users\<User Name>\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